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外包”这种管理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组织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演化,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外包的背景出发,回顾了外包的理论依据,以保洁公司与IBM签订的外包协议为例重点阐述了外包的优点和风险。  相似文献   
2.
真理與缪誤,常常只隔一步之遙。在合法與非法之間,也可能僅僅存在一線之距。事實上,從來沒有那一個法律概念會像緊急避險那樣,如此近距離地掙扎於合法與非法之間,使得它們之間的界限變得如此的模糊不清。也從來沒有那一個法律概念會像緊急避險那樣,使得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變得如此脆弱,人們如此輕易地便可撕裂二者之間的聯繫,並在它們之間挖掘出一道深深的鴻溝。本文旨在探討緊急避險在澳門法中的地位,構成緊急避險所必須具備的法律要件,以及實施了緊急避險行為之當事人在法律上將可能承擔的法律後果。  相似文献   
3.
今天,全球性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压力快速增加,竞争已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危机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企业,变革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变革代理人(变革推动者)在变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调和交流的作用,他们必须拥有良好的社会才能和相当的管理水平,因此挑选合适的变革代理人变得非常重要。变革代理人并不仅仅是整个变革过程的顾问,很有可能是负责某个特定的进程和程序的负责人。无论如何,变革的受影响者的思想行为必须经过调整,以便适合于新的情况,这要依靠整个变革代理团队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五四"作家在线性时间观和世界主义视角的支配下,将西方作为象征权利嵌入中国文化想象中。新感觉派在认同"五四"一代的基础上,将西方等同于现代,开始了对现代性的追求。他们采取分叉性的策略将都市西方与殖民西方作了区分,通过对上海的世界主义想象将自己放在与西方和日本都市文化对话的全球语境中,因此掩盖住了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半殖民统治的现实。新感觉派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模糊,导致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渐趋深入和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功利与道义的讨论已经引申出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和价值冲突。一、关于功利和道义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1.强调功利的作用。张晓林在《功利与道德》  相似文献   
6.
税收從根本上說,是侵害私人財產權利的行為。税法則以維護與保證國家或政府這種侵害行為的實現為己任。人民在認可國家或政府這種侵害行為本身之同時,卻未必完全讚同該侵害行為的幅度與份量。如果税法不能遵守平等原則,而是針對不同的人通用不同的徵税標準與徵税程序,則人民的抵觸與反抗情緒會表現的尤其明顯。  相似文献   
7.
由华东师大哲学系、哲学研究所、上海中西文化哲学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沦会,于去年11月中旬在华东师大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理论界代表对功利主义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剖析和探讨。现将讨论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利主义思潮的观点和看法作一综述。一、功利主义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征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系统的功利主义。有人认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功利主义的地位和影响虽不如道义论那样强大、深远,但也自成系统。在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的兴起和高涨,与社会变革时期相应,它经过了三个典型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对重心知识的利用,大都停留在器物的定性描述阶段,随着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传入中国,物体重心知识也进入了理论概括阶段,这一过程恰恰与中国传统物理学的近代化过程是一致的。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明清时期重心知识的文献,阐述了重心知识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以期对物体重心知识在明清的发展过程梳理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燕肃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官员科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了地方官的职务上,科学研究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在科学研究方面,他追求精密,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曾著有《海潮论》,绘有《海潮图》,发明了莲花漏法,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欹器等,是一名技术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在巴金的一生中,理想主义贯穿始终。而限制性生存与超越性理想的关系隐匿在他的众多小说中。人都是有限的存在物,当个体的正当生命形式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保持信仰与理想,试图超越现存状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理想的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的超越,是激励现实中的人们不断追求理想人格的内在动力。而人自身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限制性生存中能够保持超越性的理想。二者的关系在万昭华、杨木华、曾树生身上得到了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