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广平 《江汉论坛》2003,(10):73-75
关于战国晚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故里,有钟祥、江陵、秭归、宜城四说.前三说论据都很单薄、脆弱、牵强.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宋玉的故里应当是湖北宜城.  相似文献   

2.
一杜甫与宋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这是盛唐伟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即咏怀归州(秭归)宋玉宅古迹的一首七律。杜诗别首所谓“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是也。归州旧治,东五里有宋玉宅,相传为宋玉从学屈原时所居。宋玉宅古迹有多处,归州而外,安陆宜城也有,至传澧州也有,还有宋玉墓,想是误会的(详见光绪《湖南通志》《辨误》三)。据《水经注》,宜城是楚旧都鄢郢。宋玉鄢人,在宜城  相似文献   

3.
赋体究竟形成于何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据《文心雕龙》,说宋玉“完成了赋这种形式;有的说所谓宋玉赋“都是后人所依托决不可信”。看来,弄清宋玉赋的真伪成了确定赋体形成时间的关键。对此问题,笔者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不揣固陋,也欲献芹。宋玉完成赋体说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司马迁评宋玉的话:“好辞而以赋见称”。既然司马迁早已认宋玉为赋家了,赋体形成的时间还能晚于宋玉生时吗?笔者认为,引用这一评语时,必须区分其中“辞”、“赋”两概念内涵,“辞”指文辞,言辞,藻绘也;“赋”系“辞  相似文献   

4.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2,33(5):34-36,67
屈原故里是研究屈原的诸多学术争执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关于屈原的故里,最早记载屈原生平事件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文字的记载,后人普遍认为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及后又有江陵说、奉节说、临湘说、汉寿说等诸多说法。如果从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所描写的本草来考察其故里,则会发现,在人们对屈原故里的诸多判断中,秭归说应该是最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 刘勰在《文心·辨骚》中曾以屈、宋并称,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也说“窃攀屈、宋宜方驾”。可见,在前人的心目中,宋玉在辞赋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但是,在现代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宋玉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了。而在有的戏剧中,宋玉竟成了“软骨头”和“小丑”。我并不认为屈、宋可以齐肩,仅就屈原是辞赋的开拓者,宋玉是继承者这一点来说,屈原就要高一个头。但是,宋玉在辞赋史上的功绩,也是不可没的。宋玉的过于被贬低,是由于人们对屈、宋的关系,对他们的作品的评价都存在抑扬失实之  相似文献   

6.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43-43
吴广平、史新林主编《徜徉宋玉城》一书,凡50万字,作为“安福临澧文化丛书”之一种,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全书由“宋玉赋今译”、“先贤评宋玉”、“名家咏宋玉”、“宋玉新探索”、“宋玉与临澧”、“宋玉城怀古”、“宋玉城开发”七个部分组成.除辑录了历代著名学者和著名诗人对宋玉的评论和歌咏、收入了九位外地专家学者的宋玉研究论文外,其余文章均出自宋玉贬谪地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作者之手。此书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晦澧专家、学者研究宋玉的最新成果和临澧作家、诗人怀念宋玉的最新作品。众多学者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图像学等角度对临澧宋玉城的性质与功能、宋玉与临澧的关系、宋玉城的开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收集整理了几千年来流传于临澧县的有关宋玉民间传说故事,这些论文与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材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宋玉生平与作品的崭新窗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在宋玉研究领域取得了三大标志性成果:确定了宋玉赋作的真实性.充分肯定了宋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完善了<宋玉集>.但在宋玉研究领域.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再认识、再讨论、再深入和再加强,其中包括对宋玉全部作品归属的确认.宋玉在文学史上的正确定位,宋玉生平经历的科学探讨,宋玉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宋玉作品的深入解读.宋玉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8.
宋玉《微咏赋》辨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微咏赋》晚出,引起研究者的怀疑,明杨慎、胡应麟以为“宋玉《微咏赋》为宋王微《咏赋》之讹”,然其所论是为臆说,不足为据。考《微咏赋》代巫山神女立言,实为借神女之咏叹,抒写作者沉沦、流离之情怀。以之与宋玉生平遭际和思想情绪相比较,甚是吻合。又考《微咏赋》韵例,符合上古语音的用的规则,实非后世人所能为。因此,宋玉《微咏赋》绝非南朝宋王微《咏赋》之讹;宋玉确有作《微咏赋》之可能;即使不能肯定《微咏赋》为宋玉所作,至少也应当承认它是两汉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庄子故里辨     
关于庄子故里问题的考辨和讨论,迄今已出现了五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即山东东明说、曹县说,河南民权说、商丘说,安徽蒙城说。这五种说法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可形成一个南北狭长地带,庄子一生活动踪迹大致不出此狭长地带,其故里亦必在其中。对这五种说法做进一步比较,可发现各种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都更多地支持东明说。因此,山东东明作为庄子的故里,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宋玉研究,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成为我国文学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但 80年代临沂银雀山竹筒的出土,使宋玉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 20世纪共发表宋玉研究论文 227篇,出版宋玉研究专著9部,在宋玉生平和思想研究、宋玉作品的真伪考辨、宋玉作品的整理与校注、宋玉作品的艺术成就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试解《招魂》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作者的考辨在《楚辞》里,《招魂》是一个难解的谜。首先,《招魂》的作者即有屈原或者宋玉两说。太史公说是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赞》):王逸说是宋玉(《楚辞章句》)。后人或屈或宋,争讼近两千年,尚难遽定。其次,《招魂》系招谁人的魂和生招、死招等问题,说法不一。或云屈原招陷秦的楚怀王之生魂(如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或云系屈原自招生魂(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楚辞灯》)。或言宋玉为屈原招致生魂(王逸等);或说宋玉为某一楚王招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卷一);或谓宋玉“模拟巫覡所唱的歌词”而作不一定有招魂的具体对象(陆侃如、  相似文献   

12.
<正> 全国孙膑故里研讨会于1992年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省郓城县举行。来自全国七省市的历史、地理、考古、文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编辑、记者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48篇。经过讨论、访问和实地考察与会者较一致地认为,孙膑故里在郓城古邑廪丘的依据最为充分。目前对孙膑故里存在三说:阳谷说、鄄城说和郓城说,以后二说争论较烈。《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阳谷说取阿(阿在今阳谷县境),鄄城说取鄄(在今鄄城县境),郓城说则取阿鄄之间。阳谷说认为阳  相似文献   

13.
湖师兄襄阳以南、富庶的宜城县境,有一个至今巍然的古城遗址,人称“楚皇城”。城址所在的地界名叫皇城大队。这里就是先秦时代的名城——鄢。宜城在周代时为鄢、鄀、罗几个小国的辖地。《史记·楚世家》说,自楚文王熊赀继立都郢后,“楚强,凌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大约至此以后,包括鄢国在内的许多小国都先后并于楚。楚  相似文献   

14.
王仁湘同志的《楚鄢敝都访古》一文(见《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王文”),引用了不少有关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的考古材料,对这一遗址作了新的剖析与描述,并得出结论说,楚皇城遗址无疑是楚鄢都、汉宜城县。随后我们又看到《考古》杂志今年第二期登载的《湖北宜城楚皇城勘察简报》(以下简称《勘察简报》)和《湖北宜城楚皇城战国秦汉墓》(以下简称《楚皇城墓》),也都是王仁湘同志领衔执笔的。我们曾和王仁湘同志等一道参加了楚皇城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工作,对于他引证的某  相似文献   

15.
《江汉学报》1963晕第2期发表了石泉同志的《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初考》一文,分别就楚鄢都(汉宜城县)、楚鄀都与楚郢都(汉江陵城)三说加以考察,最后主张为楚郢都而否定共余两说。石泉同志花费不少劳动,搜集资料也很丰富;但是结论却是不可靠的。石文不仅牵涉到一两个城址所在;而是江陵与宜城一带古代山川城邑大量搬家以及许多传统记载都得推翻的问题。石文发表前,作者很早就拜读过,但一直不敢苟同。现在愿抒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在襄樊学院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17.
金荣权 《江汉论坛》2005,(9):117-120
从汉到唐确立了宋玉辞赋宗师的地位,宋玉的文品与人品深为李白、杜甫等人所推崇;从晚唐到现代,宋玉一步步变成了风流才子、偷香能手、陪笑的弄臣,甚至是无耻的文人和叛徒,其作品的著作权被剥夺殆尽;当代,因唐勒赋的出土,宋玉赋的真实性得以证实,宋玉又从狂妄自大、没有人民性的“封建帮闲”上升到“文坛圭臬”,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宋玉形象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学术界的误判。  相似文献   

18.
《隋志》对小说家的理解源于《汉志》,其在子部小说家《燕丹子》附注提到的《宋玉子》,不应该是在集部著录的《宋玉集》,而是一部在唐初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既是著名辞赋家,也是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的赋家和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与利用俳谐言语娱乐君王的俳优颇为接近。俳优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一支,而谐隐、俗赋是俳优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隋志》编者对宋玉的重视以及对小说的理解,使其对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子》给予了特别关注,其所确定的宋玉的小说家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来宋玉研究述评金荣权(信阳师院中文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南国雄楚以其青山碧水、奇风异俗孕育了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既逝,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随之崛起,并以赋称,而以宋玉为著名,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但因种种原因,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远远不如屈原。时至近...  相似文献   

20.
《招魂》为屈原所作,抑为宋玉所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归屈原者,多引司马迁《史记》本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近时郭沫若、马茂元等少数学者主其说,惜论证尚嫌疏略。主归宋玉者,多承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