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1世纪人类即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对"因材施教"原则进行了反思,指出其局限性,同时提出突破其局限性以便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因材施教"的一个辩证的环节与方法--"因教施材".  相似文献   

2.
说"养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气"这一概念的生成过程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和论述,对其范畴内诸如"养神"、"养气"、"制动"、"远近"、"无我"、"脱俗"等术语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对"养气"之说应从创作心理、修身养性、伦理道德、学问人品诸方面综合地理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释"句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释了"句"、"读"二字的古义和引伸义,推衍了"句读"组字成词的过程,并对其异读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人人"及相关的"日日"的意义结构问题,对已有的"语法化"研究结论进行了辨析."人人"式的出现受到其它此类重叠构词的影响,但其产生的前提是名词单用式的可计数性,它首先是在人们认知经验基础上形成,而后逐渐纳入常见复音词范畴.考察说明,任何一个语词结构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基础,语法研究必须在确解文献的前提下进行,语法、训诂相结合是语言历时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其主张和突出成就,有着广博的师承和深邃的历史背景.如果追溯苏轼有关诗学"活法"说的源头,我们认为有三个:政治源头、学术源头、文学源头.我们也只有把苏轼有关"活法"的论述放在立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观照,才会得其本真.而这些,都与苏轼对欧阳修的师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时代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规划并使其实现现代化.在我国,"语文现代化"、"语言规划"和"文字改革"这三个概念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现在,"文字改革"的提法不再使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两个名称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它们经常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两栖"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首先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节俭与奢侈并存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描述,并将其概括为"两栖"消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两栖"消费行为的社会实质和社会原因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高尔泰的美学思想体系中,"自由"是其论说的重点.正是在"自由"的界定及相关论述中,我们发现了其中存有的深刻内在矛盾和冲突:当他从那个时代流行的哲学体系出发对"自由"概念进行论证时,高尔泰明显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即以为"自由"不过是"认识和把握了的必然性";而一旦离开了哲学语境,高尔泰从他的真实感觉出发来书写,则充满了对"自由"的多样性及其现实实现的热切向往和赞歌.拨开历史迷云的遮蔽,当我们深入到其体系内部对其进行考察时,我们发现了高尔泰美学思想的深层基础,及其对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作为现代作家的鲁迅,首先是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具有理想性的思考,初步形成其"民主革命"观;其次是这一思考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了具有现实性的不断修正,以完成其"民主革命"观,并以此引导着民主与革命的中国之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开瓶费"案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如何规制不合理收取"开瓶费"的现象,司法机关如何合理解决该类案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既有认识进行梳理,揭示传统民法分析模式的不足,提出应当从经济法角度出发,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有制度及相关理念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应完善相关制度,着重从其行业自律、"酒牌式"经营等手段对该类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平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的作家,由于面对酷烈的社会现实,大多选择以倾诉作为短篇小说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讲述变成倾诉,短篇小说侵入了诗的范围,这是五四短篇小说的一大创举。不过,因作家个人体验及抒情的心理动因各有差异,这些小说在表现方式上千姿百态、个性斐然。最能体现出五四时代特征的抒情短篇小说形式,当属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宣泄式、庐隐为代表的日记书信式、鲁迅的手记式、废名的田园写意式等。抒情的介入,使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重心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挣扎于“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中。这个形象系列及其特征可概括为孤独者及其沉沦、零余者及其放逐、避世者及其逃亡。这些形象实际上记录了作者本人情绪的历史 ,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3.
曹禺、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两个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们笔下创作的人物形象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两个突出的女性人物形象“繁漪”、“曹七巧”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文章从两个经典女性人物的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入手,就曹禺、张爱玲在塑造人物时,赋予人物主体痛苦承受的差异以及两人在生存背景差异下造成的女性认知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了“繁漪”、“曹七巧”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意识入手 ,试图从另类角度解读郁达夫小说 ,在“五四”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个性解放、忏悔意识、沉沦意识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五四”高潮过后,郁达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肤的痛感,描绘了一系列弱国子民的留学生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制造出来的悲剧角色。这些角色以自己的遭遇激励人们。尤其是激励那些有类似遭遇的青年,要猛醒。要自强,要不甘沉沦。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郁达夫小说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改变,通过笔下那群消极避世的隐退者形像,郁迭夫表达了自己希冀远离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招魂》中对"故居生话"的描写,有极大的虚夸成分,在《离骚》中甚至有更为夸张的描写,不能认为与屈原身份不合;天帝所辅者,也可以是臣民;招魂方位的不同是由于不同的作品人物居于不同的方位造成的;《招魂》"序言"中"牵于俗而芜秽"有确切的解释;王逸所记"宋玉作《招魂》"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17.
朱千华的“岭南文化三部曲”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多重的岭南形象,揭橥岭南文化丰厚复杂的内涵,但却陷入了迷失和困境.《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贯穿全书的女性审美意象使得岭南形象存在着被凝固化、阴性化的危险;《岭南田野笔记》以“魅”的叙事,渲染了岭南文化的神秘独特,但缺乏对文化与人性深层次的反思;《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试图呈现出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精致高雅、兼容开放的格局,但语言的程式化,鲜活细节的匮乏,叙述重点的不突出,使得审美表达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以意象为核心的文化语言理论。意象根植于文化,语言是意象的载体,因此,意象的解读与语言和文化有关。在意象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并尽可能地在译入语中寻找和原文对应或者相近的意象进行传达。文章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红高粱家族》意象英译进行分析,探讨意象缺失与误译的原因,试图为汉语文学意象英译提供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9.
童年生活中五位具有母性色彩的女性对曹禺施加不同影响,中学时期扮演女角的艺术尝试,使曹禺很早就萌蘖出强烈的女性关怀意识;清华园美好的学习环境与黑暗腐朽政治社会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积淀在曹禺心理形成正负情感的交错碰撞,因而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能不断进发出诗意的火花;备受争议的结尾与序幕是作家抒发求学清华园,初涉爱河正性情感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坛创作日趋多元化,中国画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发展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文章对当代写实中国画、写意中国画、现当代水墨以及国画工笔等一些类型特征鲜明的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展开分析研究,从画史画论、绘画技法、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类型,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