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发展固然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包括道德进步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的充分条件。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旨在借鉴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制度演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生产力,其持续上升的运动,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其水平和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社会制度的演进奔不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而是由二者的关系决定的,即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程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上层建筑对立程度而言,依赖于发达生产力的上层建筑能够自我固化,反而使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出现社会制度的跃升性更替、跨越式发展和跨越式制度演进构成社会制度进步的常态.文章通过社会制度更替的演进模型,具体说明了这种跃升的动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张敬增,赵保佑(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职业道德在现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职业道德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对社会...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是从自然、社会、思维三者统一角度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道德标准是从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经济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规范,来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价值标准。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总是按照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求得自身发展。一部文明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不断展现的历史,这就决定了评价社会进步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其正面效应,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其弱点和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5.
马卫刚 《东岳论丛》2002,23(5):43-47
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必须先说明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化联系。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及物质基础 ,不理解生产力的社会化及其社会本质 ,就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学中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也就无法了解市场经济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王官成 《学术论坛》2005,8(4):28-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根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与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实践相一致 ,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为主导 ,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中 ,与现实社会关系和它的发展方向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基本结构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这一历史发展方向 ,是全社会道德总体的核心 ,是道德发展的方…  相似文献   

8.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是一个新事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也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伦理思想为指导,加强道德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努力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运行中,还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使之更好地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发展。对于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及的文章较多,但如何改革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使之真正发挥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骂护航”的作用,即提出改革行政监督体制的要求和对策,却是很少有人重视研究它,或研究的不够深透,而实际操作又十分需要理论作先导。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1、改革行政监督体制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相物质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行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它有一个相当长的实现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全面的发展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但是如果每个人能得到平等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从这个前提出发,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范畴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要正确的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道德作为一种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调节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是不能离开利益而存在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切实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 ,千方百计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发展生产 ,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 ,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引导人…  相似文献   

12.
实际道德水准与社会主义道德评价标准之间的现实反差很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疑惑: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排斥了社会道德进一步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法律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规范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道德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必然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根据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表明,市场的发展不是无主体的运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二是不断地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宏观市场经济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以便使其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两个重要部分 ,是调节社会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重要手段。在当代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统一应坚持互补原则、主辅原则、互促原则、时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目标统一性原则 ,使法律、道德、自然、社会、人相互协调 ,充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通过善恶评价方式调节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并转而为经济基础服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它使人们的经济行为有所趋避和选择,而不是随意盲动、为所欲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把现存道德推到了迫切需要变革的入口,而且迫切需要以新的道德体系来为市场经济提供“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就是说,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改革生产关系,而且也要改革上层建筑。为何改革经济体制还要包括改革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必须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面来认识。对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早就有过明确的阐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新选集》第二卷第82页)在这里,马克思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划分出三个基本领域,并抽象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基本范畴,揭示出社会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说明了社会结构中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是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基石。但是,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和研究,往往着重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抽象研究,而忽视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了创造性认识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生产力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对一切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变革汪锡奎一、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力、市场经济和现代生产关系现代社会是以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为强大物质基础的工业社会。纵观世界历史,这个社会脱胎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同时又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为未来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孕育着客观...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基础应该包括生产力”的观点,已有论者提出.笔者拟以新的视角,从八个方面论证,经济基础不但应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且首先应是生产力.一、从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的直接作用看,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要对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整个社会结构作科学的解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座建筑物,分析什么是社会的基础,什么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正是用这个比喻制定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二者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等范畴,用以表达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的.”(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294页,以下简称李本)的确如此.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形态比喻成一座建筑物,从而才制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范畴.“整个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而我们在探究这个社会结构的基础时,竟将生产力置之度外,这岂不是沿天之大稽吗?整个社会结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之上的,因而生产力也就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地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的最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基础.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物质装备和作用的大小;上层建筑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各种制度、设施等物质手段,才能表现为现实的物质力量.而这些物质手段的状况以及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为人民服务道德的存在和确立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也为实现为人民服务道德提供了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为人民服务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生产目的,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也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同时,还可以遏制不正当的经济行为,遏制人格商品化的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