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的产出效率较为理想,而研发人员的产出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各行业间差距明显;从影响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的因素看,产业利润和政府扶持对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都具有正向效应,市场结构对研发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性提出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效率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创新价值链分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商业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与中介变量法,根据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资源依赖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企业规模、研发人力资本、研发资金、产业集聚、政府干预、开放程度等因素复杂的传导作用,资源依赖总体上有碍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并且各个传导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各异。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资源型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应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2000—2013年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并检验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的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差异明显,经济落后省份技术开发效率要明显高于整体创新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则小于整体创新效率,而经济发达的省份则相反;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及整体创新效率均出现明显的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虽然出现收敛,但显著性水平较低,西部以及全国无论是技术开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还是整体创新效率收敛态势均未形成.上述研究结论政策启示明显,中央政府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而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粤、沪、鲁、浙、苏五省市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地。近年来,五省市高技术产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不同省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环境与产业升级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产业升级投入能力、产业升级产出能力和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个维度可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评价三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并选取中东部地区十五省市,以这些地区的大中型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定量研究与分类。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整体投入水平密切相关,而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繁荣的资本市场能够明显地改善产业升级环境;从政府角度看,经济发达地区可减少政府过多的直接投入而增强直接采购的力度,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应加强政府对本土高技术企业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扶持,扩大外资的吸引力度,推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动特征: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规律:东部地区按二次曲线规律增长,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按线性规律增长。二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呈线性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都按二次曲线规律收敛。运用技术无效率函数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各区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数字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剖析3者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门槛模型,收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数字经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的门槛效应。第二,纵向上,有为政府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与后期显著为正,中期不显著为正;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不显著为负、中后期显著为正,且边际递增。第三,横向上,“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分别在初、中、后期主导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第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区域协同水平可分为政府市场双高型、政府市场双低型、有为政府加强型、有效市场加强型。基于此,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政府与市场在不同时期的主导作用,依据不同地区有为政...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在2009—201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增加研发人员的数量,中国东部地区该产业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并且产业开放度对其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产业的创新效率还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09年15年间高技术产业中16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超效率C2GS2模型,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三个方面核算了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市场结构、产业规模、企业性质与政府干预四个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信业、电子计算机业的研发效率较高,且主要表现为纯技术效率较高;行业中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率,但不利于提高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同时行业中国有企业数量越多也越不利于产业纯技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面板数据,比较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对协同创新的定位不同,外资企业更注重发展壮大,而内资企业更注重提高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外资企业利润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水平正相关,而内资企业负相关;政府研发经费对内资企业协同创新的弹性系数为正,而与外资企业的协同创新无关;企业规模对内资企业协同创新的弹性系数为正,对外资企业的弹性系数为较大的负数。  相似文献   

10.
新贸易理论提出政府干预贸易的两个论点 :一是利润转移的论点 (或战略贸易论点 ) ,另一个是外部经济论点。这两个论点可用于解释高技术产业中政府对产业和贸易的干预。模型分析表明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存在政府干预高技术产业和贸易的必要性和吸引力。这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发要素具有自主性、 趋优性,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要素往往有扭曲现象.利用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要素的市场扭曲指数,并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研发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研发要素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态势,且研发人员要素市场扭曲水平大于研发资本市场扭曲水平;研发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拐点效应;研发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上海市落实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上海市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力支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经济效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然而在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绩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利润率持续走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完善融资,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2006-2009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了创业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逐年不断提高;创业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和政府科技投入的交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ESDA模型测度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2010—2020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先后经历“低速增长期”“瓶颈衰退期”“平稳发展期”三个阶段,Malmquist指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城市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连片“区块状”分布,高效率“隆起区”与低效率“塌陷区”形成鲜明对比,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3)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起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与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企业集群虚拟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虚拟化趋势。产业与市场结构特性,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习与创新网络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平台,以及全球市场整合等动因与条件,推动和促进了高技术企业集群的虚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美法高技术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高技术产业实行扶持和保护政策。美国由于其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法国高技术产业政策多为政府官员主观制定,缺乏对市场的研究与同私人产业专家的沟通,因此不很成功。比较三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产业政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鹏 《调研世界》2015,(3):19-2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先导产业.但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内部与外部、空间与时间的对比中,我国高技术产业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尚不占优、研发投入力度尚显不足、持续经营企业发展乏力以及受国际市场冲击风险加大4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5—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差距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呈快速发展趋势,内部差距最大的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尽管国外市场增长迅速,但国内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差距的影响更大。加快产业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高技术产业发展引领,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就业岗位是否会产生冲击而造成大规模失业,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为此,将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演化经济地理学主题相结合,采用“产业空间”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关联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与其他产业关联密度在城市工业就业上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具有就业创造效应,城市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因高技术产业诱发关联产业发展而显著增加。(2)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技术应用与服务,使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释放出一定规模的劳动力。(3)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密度主要是通过生产效率提高促使产业规模扩大、提高居民收入促使消费需求提升等机制促进城市产业就业需求增加。高技术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就业的促进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微观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鲜有学者探究它们对整个行业创新水平的总体作用效果。基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大而不强”和粗放发展窘境,文章将国家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中观层面检验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进入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创新数量,但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创新路径存在差异,机构投资对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促进效果明显低于低技术部门;政府补贴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抑制了制造业创新。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检验结果与基准检验结果一致。为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通过何种路径去影响制造业创新,文章以研发费用和创新效率为中介变量,通过逐步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可以引致研发费用的增加,并提高制造业创新效率,而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产业的集聚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将产业多样性集聚作为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考虑其在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发挥作用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多样性集聚会抑制机构投资的正向效果,增强政府补贴的负向效果。文章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国家专利数据库、清科机构投资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多个微观和中观数据库进行匹配汇总,从产业层面研究了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还考虑了区域企业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效果。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文章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的机构投资环境,引导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推动创新;加大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研究机构等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促进实质性、高水平创新;制定更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减少寻租行为;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将多样化的集聚转化为市场的发展优势,培育产业链集群协调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