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7,(1):27-33
神话在魏晋诗歌中广泛地存在,构成魏晋诗歌的重要内容。神话对于魏晋诗歌,在内容、形象、语言、深层涵义以及诗人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同时,魏晋诗歌也对神话的发展发生作用,促进了神话的仙话化。魏晋诗歌广泛地运用神话,这与神话自身的丰富意蕴、神话的自然发展、魏晋时期搜奇记异的社会风气以及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阳清 《船山学刊》2010,(2):131-133
道教蔚兴的历史进程,客观展示出与古神话相伴而生的原始宗教走向人为宗教的时代嬗变,道教与仙话以及人仙遇合传说亦在交互影响中走向共同繁荣。这主要表现为四个步骤:其一,上古神话及其神圣叙事,为神仙思潮和仙话的产生积累了文化资源;其二,神仙思潮和仙话丰富了人仙遇合传说,并为原始道教的人为建构创造了条件;其三,原始道教、早期仙话和以人仙遇合为特色的宗教故事,为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家对这种宗教形态的改造,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叙事基础;其四,神仙道教的兴起及其造仙运动的宗教演绎,再次深化并更新了人仙遇合的主题和叙事模式,推动着道教在六朝以后的流播。  相似文献   

3.
“小说”在汉代有着相当的发展和流传.西汉的神怪小说更多带有“仙话”的色彩,刘向《列仙传》以“神仙”小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让王公大人所瞧不起的下层乞儿和劳动者,也能涉足成“仙”境界——这是一个新特点;东汉的神怪小说神话成份逐渐为异闻怪说所取代,表现出一定的“志怪”特点.汉代还出现了《燕丹子》《吴越春秋》这样铺衍史事、糅合民间传闻而创作的中、长篇历史小说,其情节结构、描写技巧和人物塑造,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内容,而提供了如何借历史为小说,在史实和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虚构,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对于原始初民“集体无意识”创作的变形神话的研究,艰难而有趣。络绎而下,后世仙话中也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变形构想”。变形构想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外概莫能外。这种构想,早在图腾主义甚至前图腾主义时代就已形成。在前图腾主义时代,存在着“泛灵信仰(animism)和泛生信仰(animatism),前者相信宇宙万物都有一拟人格的精灵存在,后者认为宇宙自然中遍布一种非形质的超自然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或谓之魔力)无论在人在物,作用相同”。川中国在战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时代),神话时代结束,代之兴起的是仙话,标志是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交织着三条叙述线索:一,横的比较。通过“愚公移公”和《圣经》、“吴刚伐桂”和“西西弗斯”及其现代诠释的比较,力图阐明中国生命文化作为人类生命文化的共同价值蕴含和作为民族生命文化的特有价值蕴含。二,纵的比较。在中国传统生命文化演变历程中,“愚公移山”和“吴刚伐桂”作为两则自我批判的神话和仙话先后两次宣告了人的觉醒:人从对于神和仙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而中国现代生命文化又在一个更新或更高的层面上重复着同样的历程。三,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从“愚公移山”到“吴刚伐桂”及其现代诠释,体现了中国生命文化精神源流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莱仙话与佛教志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可对蓬莱仙话和佛教志怪的起源变迁、人物形象、故事范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道教蓬莱仙话以长生不老为主要宗旨,佛教志怪小说重在体现因果报应观,两者在流传过程中彼此影响、相互渗透,促进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为唐传奇的成熟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上古神话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缩影。通过对中日神话的比较研究,考察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在中日交往过程中能够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的仙话化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梅新林日本著名道教研究专家德忠先生曾经指出:“在地球上使自己生命无限延长,这就是神仙说的立场。似乎可以认为现实的人们所具有的使天生的肉体生命无限延长并永远享受快乐的欲望,便产生了神仙说这样的特异思想。这种思想在其他...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神话学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除史学研究贡献外,也是神话学研究方面的 拓荒者。他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构建,对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独特把握,对神话本质特征 的深刻揭示,以及在肯定神话历史化、揭示神话的演变和流传过程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 就。  相似文献   

10.
宋辽金元时期出现的道教新道派——全真道以不灭的心性为修仙之本,以“全真而仙”相号召。这种对修道不必外求,只须反身内求的强调,不仅使神仙的内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道教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