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犹太民族之所以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他们认为这就是造物主对他们求知精神的回报。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深感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惟有知识智慧永远相伴。他们坚信,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不管流浪到哪里,只要有智慧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这异乡人情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世代代流浪、迁徒、漂泊,漂泊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源于这个情结,张承志不可能不去追寻和流浪,他辞去了工作,远离亲人和朋友,“我独往独来地快乐地走在我的流浪路上”①。张承志觉得回族代代相传的声音在呼唤。他曾在《残月》、《西省暗杀考》中苦苦追寻那个呼唤。虽然他最初还不清楚是…  相似文献   

3.
石康 《可乐》2008,(12):74-74
我先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还要感谢在这个世界上碰到的人们,尤其是你们,我的朋友们。我想说,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太客气了,人在哪里我们就混在哪  相似文献   

4.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台湾作家三毛所写的《橄榄树》曾广为传唱,谁听了都为三毛的浪漫情怀感动。然而,现实并不浪漫。 当我们悄悄地走近都市流浪儿,感受了他们的生存状况,了解了他们有家难回和无家可归的痛苦之后,我们的心头只有沉重。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流浪:中晚唐诗人的共同命运陈桥生那是一场劫数,那是一场恶梦,“那是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①。社会抛弃了我们的诗人,他们,象突然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零,被世界所放逐,象那文化根被突然切断的诗人,现实的一切只是在竭...  相似文献   

6.
赵清竹 《社区》2008,(10):28-31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襄胁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各国也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并依法严惩。  相似文献   

7.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正年轻的时候,我们向往流浪,以为到一个地方漂泊,便是旅行的意义,后来才明白,原来流浪不是没有目的的行走,而是心里没有一个让你停留下来的人,于是我们山一程,水一程的找寻,寻找心里的那个点,我们也体验着外面世界的诸般美好与辛酸,最后才明白旅行的真正意义就是经历、积累与感悟。第一次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在当下文化中占据着引领地位,而且已在很大程度上拓殖了儿童文化,童年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儿童溜入了广阔的成人世界——一个充满了危险与机会的世界”,“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们来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政策下诞生的“80后”,已经步入了成家育子的年龄。他们的婚姻观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婚姻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更是街居干部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1.
“薛家湾”是个远离闹市的小乡村,居住在那里的村民们的来源,一直是个充满传奇浪漫色彩的“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谜越来越神秘。 不过,对当地村民来说,他们有着对自身历史的解释和追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们是曾经在中国西部广袤大地上流浪了几个世纪的吉卜赛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2.
楚淮君 《中国农村》2007,(11):25-27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一个“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的发生,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裹胁未成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各国也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并依法严惩。他国的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快速崛起的城市未来的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近20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发展脉络,发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模式为保护性救助,即将流浪儿童视为需要保护的特殊弱者或视为引起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对他们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或强制性的管控,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流浪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回归。该文在比较分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后,将优势视角的核心理论——抗逆力理论引入流浪儿童研究中,试图在该理论视域下构建新型发展性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并提出基本构建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漂浮海上的梦想。邮轮的兴盛,或许就是因为它使这无数流浪的梦想变成了真切的现实,并且使这个本来可能充满艰辛的梦想实现得精彩迭出。  相似文献   

15.
性别的奥秘     
究竟有多少人独自痛苦地在自己的性别问题上挣扎着?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把自己的这种挣扎公布于众,他们认为自己带着错误的身体降生到这个世界。他们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生为男性还是女性,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性别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现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流浪乞讨救助特殊性研究"这个课题。在具有代表性的西宁市城东区东稍门至湟光一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针对流浪乞讨对象,运用访谈法。通过问题分析希望能为西部民族地区流浪乞讨救助问题的特殊性研究和今后的相关救助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士君 《社区》2004,(5):4-4
北京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车站内或列车上“取缔乞讨”尚在争论中,江苏省公安厅日前又出台了《关于妥善处理大中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意见》。《意见》对流浪乞讨行为在区域、时间范围方面予以一定限制,强调坚决依法查处强讨恶要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笔者赞同给“乞讨权”适度限制,给乞讨自由适当约束,这样的规定很有必要。不错,乞丐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生存质量,善待他们的各种权利。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泛滥的自由,既会损害公民个人权利,也会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和三毛在各自的流浪人生中生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在不同的文化生态下产生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相似之处。这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对于我们理解两本名著的主人公和小说的意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在智力、能力上并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渴望流浪的生活,如三毛般的流浪。三毛,这个尘世中的精灵,也许自她落入凡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我很难用"热爱"这个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