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潮语歌曲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具有了较强的地方色彩并融合了一定的流行音乐元素,使其琅琅上口,通俗易唱,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鉴赏性,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宗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通过对潮语歌曲中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举例分析,阐述传统地方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相互结合产生的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2.
提供娱乐休闲以及情感慰藉是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流行音乐的一种功能和职责。而问题在于人们过多地表现了对其娱乐性与工具性的狂热,却忽视了其精神性存在。同时,政府规制缺乏和市场失灵将不可避免地使商业趋利中的负面元素渗入音乐传播的全部过程,致使受众对流行音乐本身也产生了误解,娱乐性的元素被抽取并加以放大,音乐-流行音乐-娱乐三者的界线愈加模糊。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大众善用媒体、对广在的娱乐和音乐信息保持独立思考及选择判断的意识与能力,杜绝庸俗性,规制娱乐性,促使人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3.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早已有之,本文无意驻足于某一个发展时期,而是希望在这些流行音乐创作的语境下,推演出一些传统音乐元素的嬗变方式或规律,观察在现代意识下的流行音乐中如何阐释中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昔日的"民间流行乐"。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流行音乐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放在不同形式音乐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在这一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主张、美学品质、艺术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以凸显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中国流行音乐及中国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行音乐的一种发展思路是将流行音乐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有机融合,流行音乐借助戏曲文化元素,呈现或温婉典雅、或含蓄内敛的风格,让现代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韵味。通过在流行歌曲中应用戏曲伴奏乐器,借用戏曲唱词旋律,应用戏曲念白唱腔的途径,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戏曲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有机融合,可以创新现代音乐风格,彰显独树一帜的浪漫东方音乐韵味。  相似文献   

6.
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目前,在高校音乐鉴赏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是一种趋势,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把握流行音乐脉动。首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情景式导入、对比、讨论、体验等。其次,重视学生的欣赏心理,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知、想象和联想、以及对作品的深层次的理智分析,使学生能在流行音乐中汲取营养,提高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能在音乐的鉴赏中提升审美能力和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审美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理应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与认真研究.然而,目前从理论的高度对流行音乐进行的研究却非常少,评价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褒扬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艺术价值,忽视、贬低甚至否定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而我们认为,流行音乐与其它音乐形式一样,都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从美学角度来看,流行音乐的独特性源自于其审美特征的独特性.流行音乐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不能用简单的"高"或"低"来评判,而是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将流行音乐作品以交响合唱的形式重新进行演绎,显然在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浓烈的一笔。"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3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就是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音乐会的举办,给人们提出了两点参考: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或交响音乐、严肃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流行音乐的发展固然有自己的传统,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为流行音乐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会上演出的21首交响合唱形式的流行歌曲,其改编工作,基于两点原则:忠实于原创的基本品格;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实际上为改编者提出了较高的创作原则。21首作品的改编最终形成了三种作品类型。同时,广东作曲家对流行音乐的这次创编实践,也使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探索广东流行音乐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通过逐一论述音乐与文化的三种表述方式,确立广东流行音乐和岭南文化合适的身份定位。并从文化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广东流行音乐特征。重点对岭南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平民、精致、重商,以及这些特征在广东流行音乐中的体现进行详细阐述。最后笔者就广东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受到,得益于电视传媒的广泛影响和导向,尤其是近两年的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颇为成功,引发收视狂潮,它区别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其对于流行音乐的解读与判断融入到了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从对以往选秀节目中"看热闹式"的单纯听歌方式升级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俗歌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称谓,为“流行歌曲”所代替是大势所趋;流行歌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代表着一种新的声乐文化,无法和众多的声乐形式共用所谓“科学唱法”。流行歌曲并不拒绝歌唱技巧,中国流行歌手的现状说明他们更需要唱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本文从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心理需求和流行音乐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对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其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剖析,向广大传媒及成人社会提出注意的问题,让他们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流行音乐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和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美学角度来看,流行音乐的独特性源自于其审美特征的综合性,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流行音乐家个人艺术理念的自由追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是在社会运动中不断求得相对平衡的过程。不同人群文化理念、音乐风格与表达方式存在的一致性而构成的相似的共同体不是偶然的聚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很大程度地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且是接受人数最多最广泛的,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由于流行音乐本身特点的缘故,流行歌曲则更加紧密地与时代的潮流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发展,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若将其放置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接受欣赏其主体对情感生命的激荡、召唤、谐调和整合,所显现的在雅俗之间游弋最终合二而一,即"雅""俗"文化特征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它形式简单,内容精练,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对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的反映。流行音乐对当代中国入的生活方式、情感、价值、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流行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