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为学生追求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中小学心理教育必须依据心理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及需要,科学地组织心理教育过程,通过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科学地选择心理教育的内容,善用各种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开发校本资源,才能保证心理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个体心理———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结构中,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有密切关系。表面说来,个体心理必须经过社会心理才能与意识形态建立联系。事实上更为复杂,暂且不谈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除了间接关系之外,有的是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诚信心理的深层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诚信心理的学理入手,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阐释了诚信产生的心理机制,包括四个方面:诚信心理认知、诚信心理需要与心理激活、诚信心理意志与心理持续及诚信信息反馈与心理平衡。针对诚信道德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诚信道德的培育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相对稳定的关系。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它是社会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有力保证,是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社会财富的心理条件,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和谐社会是心理和谐的社会条件,它营造和谐心理的自然环境、和谐心理的文化氛围和和谐心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育模式的演变及其多元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教育是关心人类心理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是关于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心理教育和呼唤心理教育的时代。而心理教育模式是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心理教育模式的演变,对于促进心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对自身的不断认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心理教育模式的演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当今多元整合的心理教育模式,提出了关于心理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心理防护方面,我军采取了心理教育、心理激励、心理支持等多种心理服务形式,有力地巩固了我军参战官兵的心理防线,为最后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兴三个心理层次 ,即兴趣心理层次、趋利心理层次和内省心理层次。兴趣心理层次具有多样性、阵发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趋利心理层次具有阶梯性、隐蔽性和脆弱性等特点 ,内省心理层次具有稳定性、互感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开发学生内省心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尚存四种心理障碍:失落心理、失锋心理、消极心理和厌倦心理;这是抵消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图书馆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既需要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更需要每位工作人员自觉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接受动机和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张爱玲在几十年的文学接受过程中,在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娱乐心理与探求心理、跟从心理与逆反心理、借鉴心理与补偿心理等阅读接受心理动机下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所吸引所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不同接受心理和动机的读者阅读丰富了张爱玲的接受视域,也说明了张爱玲作品的丰富性内涵及多重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12.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张悦然在小说中喜欢把爱情描写到极致,惯于书写决绝式的自我牺牲,甚至是自虐式、自我毁灭的爱情模式。《誓鸟》沿袭了张悦然情爱叙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爱发生了转移、变异,对爱的痴迷与疯狂转变到对爱的附属物或者爱的凭借上。情爱的转移导致情与爱的悖谬,导致情感的放逐与背离。无性之爱、乱伦之爱、同性之爱都缺乏滋生爱情的土壤,缺乏合理性存在,决定了爱的徒劳与虚无,注定了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的诗作展示了其感情世界的无尽的悲凉。无爱的婚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普遍的婚姻状况。爱情难泯和爱情的难以实现构成了一对无法消弥的矛盾。而像朱淑真这样的才女,因为不甘心如此的命运,一辈子就在希望和无望中挣扎,满腹的才华就在哀婉的浅吟低唱中流失,满心的热情就在无奈的期盼中耗尽。  相似文献   

15.
爱怜少子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因爱而较量则是一种另类母爱表达,是文学经典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爱是较量的动机,较量是一次爱心行动、一种爱心表达。爱心无可厚非,而爱心表达则因人而异,境界有别。孩子高于一切,不顾一切地保护孩子,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母亲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16.
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  相似文献   

17.
“商界新秀”枝子在事业成功之后重返家庭,重归“厨房”。一方面是因为单纯的事业成功给她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男权社会拒绝认同的“女强人”身份反而让她感觉孤单落寞;一方面是因为男权传统造成的精神上无法摆脱的对男性的依附。枝子爱情的失败源于她的爱情幻想与自身身份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18.
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在自身和社会两大动因的激发下,产生女性主体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她对封建传统的男女情爱关系的颠覆和对社会角色的向往。但是,终因自身情感的矛盾和社会的不容而导致了毁灭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9.
安多纳德是小说的两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之间的桥梁 ,正是通过她 ,他们两人才相知相遇。安多纳德是这篇小说的心灵世界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安多纳德在小说中刚出场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在经历了内心决定性的转变与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宰了她的心灵世界后 ,她那凄美的女性形象方才完整地呈现出来。这种转变是通过爱的净化、苦难的净化与宗教虔诚的净化带来的。安多纳德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正是这样凄美的爱和虔诚的力量。它由最后的死亡与神秘信仰所带来的净化得到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0.
庐隐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男女恋情.她笔下的知识女性有青春的欢乐,有对爱情(包括同性恋)的憧憬和向往,而爱情的缺憾又使她们忧郁、悲哀、痛苦.她们对婚姻生活普遍感到失望甚至恐惧.庐隐从对社会人生、女性命运的认识以及自身经历的深刻体验出发,把女性人物的情感设定在愉悦--悲哀的维度上,使小说具有凄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