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定位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医务工作是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渗入经营理念和趋利动机,必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医德滑坡和医患关系失调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工作的社会责任,明确医德在医务工作中的正确定位,坚持医德为本,强调"无德不医",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风好转.  相似文献   

2.
试论处理医患矛盾的理念、氛围、程序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依然是医务工作的灵魂,也是正确处理医患矛盾的基础.要使医德在处理医患矛盾中真正发挥作用,应当在医务工作中依据医德规范,确立病人至上的正确理念,营造医患互信的良好氛围,建立精心施治的科学程序和合理调整医患利益矛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医患利益矛盾与化解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医患关系失调的背后是利益冲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这样。为改善医患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强调医务工作的社会责任,明确医德在医务工作中的正确定位,坚持医德为本;另一方面要正视医患矛盾中的利益问题,探究利益问题在医患矛盾上聚焦的原由,重视从法律道德和制度层面上构建整合机制,积极化解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私有制时期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医患关系和医德建设特点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医患关系和医德建设 ,从经济、法律和医学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要求医务工作者在社会转型时期 ,必须适应市场卫生资源配置 ,依法行医 ,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摆正医患关系中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影响医患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患者人的整体意义的忽略,其认识过程表现为医患双方主体的不对等;中国传统医德规范中诚信谦逊、仁爱清廉对于构建协调的医患关系有着一定的启示,揭示出医患关系的本体定位必须具备"为人"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医患之间的诚信基础不断地遭到损害,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和观念冲突。同时具体医疗实践中的医患诚信两难冲突和选择也将引发信任危机。为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打造诚信医疗,诚信伦理对医患双方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患者对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期望角度看,患方信任中包含着能力期望与道德期望两个基本维度,分别对应着对医生的医术(妙手)评价与医德(仁心)评价。对2016年4月18日至2017年4月16日共52周的网络自媒体(微博、博客、论坛)文本大数据和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二者一致证明能力期望和道德期望均会显著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能力因素相比,道德因素对患方信任的影响作用更大;即使考虑了医疗安全感的中介作用,道德因素的间接效应也不输于能力因素。这种对医德的格外强调,既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医生角色期待有关,也同市场经济下患者的"消费者赋权"及其对医患权力关系的重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的变化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医患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医患关系变成了法律或合同关系、经营者与消费者关系 ,患者已从过去的求医变成了现在的选择医生。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作者认为 ,医务人员应通过转变观念、依法行医、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等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洽、相互信赖与尊重的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医患关系的定义及其特征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以医患关系中的医德为脉络.对现代医患观进行解读.深入剖析宗教文化中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所蕴涵的合理医患观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进而就正确发挥宗教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用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关系的变化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医患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医患关系变成了法律或合同关系、经营者与消费者关系,患者已从过去的求医变成了现在的选择医生。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作者认为,医务人员应通过转变观念、依法行医、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等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洽、相互信赖与尊重的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建立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个矛盾。这个矛盾是根本对立的还是可以调和的以及如何调和这个矛盾是文章试图阐述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润追求排斥了伦理、导致了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伦理的存在减轻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因此寻求利润和伦理的和谐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道德在时间上产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其间经历了政治制度革命和经济制度革命的过程。中国革命道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政治和经济制度革命成功后上升为国家伦理。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伦理也将与时俱进,但中国革命道德仍是当代国家伦理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探索了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尚俭"与"尚奢"之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个体的消费伦理中,一直存在"尚俭"与"尚奢"的争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尚俭"的消费观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但由此认为"尚奢"的消费观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在"尚俭"与"尚奢"之间寻找一种既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又适应个体发展的合理的消费观是对消费伦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文明、健康、适度应该是个体消费伦理合理建构的原则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常常发生“失灵”的情况,这必然带来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第三只手”,这就是伦理道德。这种伦理道德筑基于以人为本,诉求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因而拥有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实在堪称“第三只手”。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转型.这样的大转型若没有相应的伦理观念转换为其支持,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不可能具有正当性.基于上述立场,笔者从历史维度考察了市场经济在西方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伦理的转换.通过考察,指出市场经济在西方兴起时,伦理观在宗教、政治、经济三个方面都经历过转换,并非只有宗教伦理发生过转换,又阐述了宗教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的转换在市场经济确立中各自发挥的独特作用,并得出基本结论:伦理观念与时俱进的转换是市场经济在西方顺利兴起和健康发展的内在保证.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或中国的传统价值与市场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是中国学术界争论的世纪问题。回顾了 6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整体上处于前现代化时期 ,市场经济尚未建立 ,所以 ,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大都予以否定的回答。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儒家文化圈的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正面关系也开始进入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缘起,分析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中的发展优先、共同富裕、义利统一等重要的伦理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主体应当具备的商业伦理精神,通过对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价值原则以及他对商业主体精神构建的论述,试图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与伦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以期能引导和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商业健康发展。这对构建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构筑现代商业主体的的伦理精神,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目标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于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其作为当前自觉地进行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是极为必要的。而且,传统文化中的职业道德资源相对匮乏,也使得从这方面加强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职业道德建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有其自身有利的条件。职业道德建设应首先从一些特殊行业展开,还应在高校和职业学校中及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相应的外部条件和主体的思想观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