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理念下的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特征.这种"经济人"理念的植入并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基于"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其在行政领域的适用,引发了行政人恪守行政伦理的困厄:追求自身利益与代表公共利益的矛盾;对上负责与回应民众的矛盾;为政绩而政绩的"政治作秀".笔者以为,"经济人"理念下的行政伦理建设必须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度伦理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 ,追求利益最大化 ,但企业追求和创造经济利润的过程也是一个伦理抉择的过程。本文根据伦理在国企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国企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遵循利润合理化 ,利益协调 ,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伦理观念才能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追溯中、西方传统职业伦理精神的渊源,剖析传统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张力,试图解读新时期亟待构建的职业伦理精神。解读认为:利己是人性中的本我倾向,也是道德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往往又源自内在的私念。  相似文献   

5.
行政伦理对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进行了规范,以实现某种价值秩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行政常常处于行政伦理两难之中,通俗的理解就是人们在追求实现利益时,价值观会与善之间存在不容易调和的矛盾,不能相辅相成地发展下去.本文针对我国地方环保部门在履职过程中面临两难困境的现状及原因,从行政伦理两难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从而得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下的伦理,需要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价值前提或道德标准的评价.有些人认为“‘道德滑坡’现象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表明,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共生、共存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运行离不开社会调控,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中,传统伦理调控力客观存在,但由于市场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调控力与农村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传统伦理调控力对农村市场经济的现代价值,后者决定了这种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及有效的伦理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形成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必然产生多元化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企业、个人等五种,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这个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侧重从转型经济中国有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其对策。一、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通货膨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在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和价格几乎都已放开的情况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最简便最省力的办法就是涨价。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重构中国家庭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以家为本”,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基本面已经与现实的家庭伦理生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既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现代家庭生活,也不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提供相应的伦理依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拖了中国现代化的后腿。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伦理正当性辩护,是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着重对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以人为本进行了伦理学诠释。  相似文献   

11.
媒体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正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在市场经济风靡全球与当今社会信息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媒体作为人性逐利天性的天然承载物,对传统道德提出了全新要求。对媒体伦理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有助于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行为提供伦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商业伦理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正确及时的思想引导 ,某些人的思想意识出现偏颇 ,认为“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 (利润 )最大化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无可厚非的。它是经济主体最关心也最重要的行为目的。”文章针对这一观点 ,分别从经济、社会和企业管理的角度 ,阐述商业伦理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作为经济个体 ,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伦理观念 ,才能在当今社会有其发展的空间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着不同的市场风貌 ,而市场经济的形成 ,正是特定文化形态作用的结果 ;“理性文化人”的组合与文化形态的优化配置 ,将会从根本上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 ,必将为特定的文化形态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基于自爱和同情心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马克斯·韦伯则从社会学角度论证了人的“道德人”属性。他们还研究了人的这两种属性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实施“以德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企职工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意识形态的巩固和经济的积累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国企职工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取向出现了差异和矛盾。必须重视提升国企职工道德水平 ,而提升国企职工道德水准必须有经济与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手”是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的力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市场,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不仅经济领域有“看不见的手”,其它领域也有“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和作用。“看不见的手”兼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发展的双重功能,能够自发沟通私利与公益,调整和促进社会公正,但也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伦理局限。只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两手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的调节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德性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把它简洁地表述为合理的利益主义.作为利益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合理利益主义既是对市场经济奉行的利益、效率至上原则予以的充分认定,因而普遍适用于市场经济活动本身;但它同时又以合理性的要求超越了市场利益、效率至上原则本身有可能引发的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的局限,从而现实地反映了道德的利他主义的本性.这一原则的确立,既能够克服有关市场经济道德认知上的片面性,同时也使市场经济道德有了坚实的合乎人性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制度伦理的发展,制度的伦理性诉求与伦理的制度化建设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重建。制度伦理建设既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制度伦理建设本身需要通过多途径的努力得以实现,同时,制度伦理建设侧重外在规范性要求,必须与个体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作为工程活动的道德评价与规约体系,是防范工程风险的第一道精神防线。不过在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工程伦理实践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系统分析了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外成因,认为工程活动本身蕴含的利益矛盾与道德冲突、工程运行层面的技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以及哲学层面某些工程活动蕴含的真与善的矛盾是造成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内在根源。从外在根源看,一些社会因素,如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和限制工程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