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温斯堡·俄亥俄》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的部分中西部小城镇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向人们展示了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观。通过对舍伍德·安德森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体系的分析,对其与女性交往的经历和对他的代表性小说《温斯堡·俄亥俄》中女性的心理及形象的分析,来剖析安德森的两种几乎自相抵触的女性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一方面安德森承认新女性的崛起,承认她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其作品《温斯堡·俄亥俄》中又极力否认新女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系同一术语,但在内涵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女性主义文学较之女权主义运动,出现得更早.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强调文学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女性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意识.就文学史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之后的两位作家,简·奥斯丁和夏·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创作目的、女性意识和婚姻价值观三个方面,两位女作家均存在着较大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之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福尔斯是一位优秀的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传递和宣扬了存在主义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又是福尔斯基于个人成长经历所形成的对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认识和思索;实际上,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一种不停变化和不停发展的动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的人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简·爱》女主人公简·爱的反抗精神,剖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及女性的处境,目的在于借简·爱的反抗精神激励中国女性珍视和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为主题.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来解读黑人女性走出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樊篱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一种从科学层面讨论问题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是要在修正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与之互倚的后现代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 社会。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1982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明确地表达了妇女寻求解放的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茜莉的描写,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本文通过分析茜莉的觉醒过程,张显出黑人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183;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183;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古诺尔是当代专用爱尔兰语创作并专注本土文化的重要的爱尔兰诗人.她在诗歌创作中深入挖掘并扬弃爱尔兰的口语传统,融入现代意识,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灵异世界".本文旨在简介诗人努拉·尼·古诺尔,分析她对凯尔特传统的认识,并展现她的"灵异世界".  相似文献   

11.
妇女问题的核心是妇女地位问题 ,因为这是一切妇女问题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 ,它不仅是妇女问题解决与否的主要标志 ,而且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男女平等的意识问题 ,属于人的观念范畴 ,对解决转型时期中国妇女问题中男女平等意识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以利于更好地解决当下妇女问题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是妇女问题的直接反映,女性文学的发展总是以越来越强烈的女性意识为支撑点,真正的女性文学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当妇女问题不复存在妇女获得彻底的解放,“女性文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走向消亡。妇女解放始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男女都真正解放了,单一的性别歧视消除了,才能达到最终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传统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发生嬗变,在中国文坛上引起巨大的震撼。试图从女性生存的环境和女性性别意识诠释女性文学发生流变的真实状态。探讨女性文学在变革时期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剥离出对现在文学有启迪的、有价值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4.
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依附意识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肖莎  陈敏 《国际论坛》2006,8(6):72-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权运动出现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北欧五国的妇女一直以高涨的参政热情和斐然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参政主体素质及参政途径、参政客体中妇女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对北欧妇女参政进行政治学维度的考察,分析北欧妇女参政中蕴涵的政治学涵义,以期对我国的妇女参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观点,探讨美国当代先锋派戏剧大师福尼斯的代表 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指出剧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作为“此在”的人的缩 影,忍受着多种焦虑,在朝向死亡的过程中寻求“本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曾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有着共同特征,并由他们进步的妇女观所决定。但是,由于两人在生活阅历、知识修养、治学兴趣以及对科举制度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两部名著所昭示的才女意识在立足点和为女性所设定的读书目的,以及女子才学内涵的侧重点上也存在诸多的差异:《镜花缘》主要表现为其读书吟诗、民间百戏与音韵学知识;《红楼梦》则表现为其诗才、绘画才能以及理家之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含义,即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当代在家庭关系、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女性社会话语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社会"规训"的效应、男权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公共活动的排挤等。当代"女性究竟该如何实现自身解放"的问题已经不能单纯集中在政治层面,更为重要是要在哲学层面给予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妇女问题,使全球化概念具有中国特殊的"民族主义"内涵。从批判反省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和必须指出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妇女的严重剥削;而另一个观察角度则可以是来自本土的,有必要正视现代化和全球化给妇女带来的机遇,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是每个女人在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之外有了作出个人选择的条件和较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运动的主题是启蒙,今天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则是发展。妇女更多地进入国际发展项目,带来了本土化资源和本土化问题,在参与发展项目的同时怎样发展自身,怎样既做好于妇女发展确有好处的国际项目,又对建立和发展中国妇女研究的学科建设有帮助,这是中国妇女研究学者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