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美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综观对文化顺应性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语用文化隐含在文学、对外宣传资料以及旅游等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并在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文化语境、策略选择视野下获得顺应性的翻译与再现。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用学翻译思想强调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语用层面、美学层面等的动态性和理性的语言使用,它更能透视文学翻译中语言使用的本质与语用价值。文学语用学思维在翻译建构中的解释体现了翻译研究从规约性向描写性,再到理性交往解释的语用学转向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翻译美学思想基于理性的动态的交往即翻译语言转换过程,关注该过程中的各要素以折射出其语用、文化、社会等多维价值,为现代译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翻译美学思想基于理性的动态的交往即翻译语言转换过程,关注该过程中的各要素以折射出其语用、文化、社会等多维价值,为现代译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8.
宋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辛弃疾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翻译美学将翻译与美学结合起来,对诗词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此拟从翻译美学角度来探讨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看辛词英译是否满足审美再现的四个基本要求,以期为辛词及宋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角度谈诗歌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诗歌翻译中的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第一审美同第二审美客体的辩证关系,力求用美学理论阐明译坛上多年争论的关于“创造”和“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菜根谭》是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蒋坚松教授是中国学者中英译《菜根谭》全本的第一人.蒋译《菜根谭》把语用学的语用等效翻译和语境理论的研究成果用于其中,成功完成了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从等效翻译和语境翻译的视角赏析蒋译《菜根谭》,更能看到此作品翻译技巧上的匠心独运和文化转承上的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