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本文选取湖南文化产品品牌《我是歌手》、《后宫甄嬛传》、《快乐大本营》的消费者为调查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文化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感知形象、感知质量、促销刺激对文化产品购买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笔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文化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回归模型,进而对湖南文化产品的品牌建设、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遗文化可分为物质产品、生产技艺、文化功能和价值观四个层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和发展,可以增进所在国(地区)民众对中国非遗技艺的了解,提升其对中国非遗艺术的鉴赏水平,增强其对中国非遗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可以促进中国非遗产品的出口.选取37个样本国(地区),采用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根据2004—2014年的数据资料分析孔子学院对中国非遗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表明:无论是孔子学院数量,还是孔子学院影响力,都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所在国(地区)的非遗产品出口;当所在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孔子学院对中国非遗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较强.应该更好地依托孔子学院这一文化交流平台来促进中国非遗产品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8,(4):91-101
以山东省473个消费者样本为例,以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期望对网站熟悉度、社会影响对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感知风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感知风险进一步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网站熟悉度、努力期望对感知风险和产品熟悉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电商企业应在把控好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强网络购买系统的易用性,提升消费者网站熟悉度以降低其风险感知,而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生鲜电商市场特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区域非遗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无论其产生,亦或是其发展,皆充满了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叙述与延续.本文以黑龙江流域大庆市杜尔伯特自治区蒙古族音乐类非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音乐类非遗"再研究"的研究法,以可参考的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叙述为起始点,结合游走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的代表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讨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变迁与保留,进而对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视角追踪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全过程,是整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文化的基础。将消费者购买过程理解为产品和消费者双方文化的识别、认同和内化的过程。将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模式看作产品文化与消费者文化的聚合与兼容。在产品、服务、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传世的文化可为产品吸引消费者提供持久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零售行业的营销过程中,顾客购买决策往往会在营销人员的正面影响下,建立起消费信任,进而强化购买意愿。然而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由于时空差异,消费者与营销人员存在信息和情感迟滞,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因缺少对商品及服务预期价值的即时强化造成购买体验感知偏差,从而对购买决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研究从预期价值理论视角,通过实验方式系统考察消费者态度对惠顾意愿的影响。将消费者感受预期价值的途径总结为两类:稀缺性和有用性。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对于购买意愿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研究结论也为在线零售商改良消费情景体验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购物中,由于产品收货时间滞后于支付时间而导致退货现象频发,因此退货政策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刺激-组织-反应”模型(SOR模型),并结合信号理论,以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为中介变量,以产品异质性和店铺口碑为调节变量,通过有调节的双中介效应检验考察退货政策宽松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宽松的退货政策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感知质量和更低的感知风险,感知质量的提高和感知风险的降低会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从而形成“退货政策宽松→感知质量提高→购买意愿增强”和“退货政策宽松→感知风险降低→购买意愿增强”两条传导路径;在口碑较好的店铺中,退货政策宽松对消费者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更强;对于异质性较弱的产品,退货政策宽松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更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退货政策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机制,而且对消费者、网络店铺和电商平台都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4):135-141
教育服务组织品牌是服务品牌的重要分支之一,而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较为匮乏。为探求教育服务组织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在相关文献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服务组织品牌关系质量影响机制模型,通过收集5大洲14国675份孔子学院消费者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影响品牌关系质量的维度及其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核心服务、服务场景及教职员工等消费体验对顾客感知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顾客感知价值对品牌关系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零售价格促销方式、折扣幅度对消费者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折扣幅度对感知质量有负向影响,但对感知价值、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与满减相比,直接降价会增强高折扣幅度所带来的负面感知质量;与直接降价相比,满减会增强高折扣幅度所带来的正面购买意愿。因而,网络零售商开展价格促销时,应设定相应价格折扣门槛,并细分消费群体,为不同群体设定不同折扣促销方式,维护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口碑、感知价值对顾客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向的网络口碑对感知价值有正影响,进而正向影响顾客的购买意向.反之亦然.网络口碑传播是把双刃剑,应正确认识网络口碑传播的特点,平衡传播相关各方利益,这在市场营销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秦树景 《东岳论丛》2019,40(8):41-49
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运动的一项重要策略,旨在将非遗项目纳入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遗产所在地本土性现代化发展的实现。其中涉及到的文化权利及其兑现问题在实践中成为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持续展开的关键一环。因此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内涵是什么、当前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兑现程度怎样、如何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落实便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累积该国品牌资产的潜在能力。通过来自108个国家的外国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者爱国心视角研究国家形象和感知价值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资产与产品的国家形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在国家形象和品牌资产的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消费者爱国心直接调节了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了国家形象与感知价值、感知价值与品牌资产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消费者爱国心水平越高,国家形象和感知价值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产品走出去和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16-221
为了剖析影响中国消费者礼品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了解中国消费者礼品的购买心理,打开礼品消费行为的"黑箱",在Fishbein理性行为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礼品功能价值和形象价值两变量构建礼品购买意向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礼品的功能价值只能通过个体态度和群体一致间接对购买意向产生影响;而礼品的形象价值能通过个体态度、面子意识以及群体一致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间接影响;个体态度、面子意识以及群体一致意识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具有直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组织历来就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是知识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其主要任务在于促使知识扩散和转移。图书馆的用户是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消费者,他们与一般的产品消费者一样,都是首先要对其消费对象进行选择与评价,进而产生感知价值。这种感知价值是他们对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得信息、知识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所需信息、知识或服务效果的一种反映、一种评价。在大力倡导人本管理思想的现代图书馆,用户的感知价值将决定图书馆新的服务定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围绕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了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渠道的服务水平及网络信息的发展四个关键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顾客体验经历的调节下,无线音乐的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对顾客感知价值、使用态度及购买意愿的影响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无线音乐的服务体验可以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促使顾客产生购买化反向和意愿,在移动运营商推广天线音乐时,应推行多种体验式服务,促进顾客产生价值感知和购买意愿,从而,使更多的人通过体验而喜欢无线音乐的诸多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逻辑结构,进而探讨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机制,以便在操作层面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包含认同和拒斥两个维度,认同是影响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本土品牌偏好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对外来品牌偏好影响不显著。本土品牌企业在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品牌代言层面应采用民族文化元素的诉求方式,强化消费者的国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亟需存续保护,另一方面文创产业催生了非遗“非物质”的物质化、符号化生产形成的纷繁的文化样式被广泛推崇。文创产业往往被期冀能够推动非遗的存续,然而文创产业的复制性生产和对最大化利润的追求恰恰是拆解非遗伦理的过程,由此形成了悖论。发展和经济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文创产业对丰富文化多样表现形式的贡献,而且手艺人设计制造的手工艺品可以申报专利或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但如果“以文塑旅”被简单地理解为用文创生产刺激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增长,并片面地将经济增长设定为文化发展的目标,则可能对非遗保护传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央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当下书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非遗,阐释其中的时代价值,通过非虚构的纪实方式,强化此类影像的真实性。其目的旨在强调中国非遗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拉近当下受众与非遗的认知距离,使受众重拾了解非遗的兴趣,从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服务仪式作为规范性、表演性和文化性的互动形式之一,对加强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消费者期望品牌不仅满足自身功能需求,更看重服务互动过程中如仪式化场景等带来的精神和情感的慰藉;另一方面,我国品牌的服务流程设计由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转向服务价值共创模式,服务仪式通过仪式场景互动可有效传递品牌理念。研究表明,服务仪式通过感官印记和会话价值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同时,服务类型和消费者角色发挥调节作用,也即当消费者作为参与者体验享乐型服务或消费者作为观察者体验功能型服务时,服务仪式正向影响品牌体验。研究拓展了仪式在营销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企业利用仪式要素进行服务设计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