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缓慢的制度性障碍,即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协调的障碍、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市场分割的障碍、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发展规划竞争的障碍、长三角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这些障碍难以克服的深层次因素.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中央加大对地方的协调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改变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等方法来弱化或消除制度障碍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负面影响,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政府层面合作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合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效,重点论述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市场体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提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重点和任务,并就长三角一体化条件下江苏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通过总结当前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体缺失、领域分散、制度约束和空间结构等问题认为:完善主体及多元主体联动是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政府作为推进一体化的重要主体但并非唯一主体,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同时点和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快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必须进一步健全推进主体,实现政府归位、企业到位和非政府旅游组织补位的整体联动,形成多元合力。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都市圈目前已经跨入了从竞争转向竞合、从产业一体化走向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新阶段.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转型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赖于城市功能的转型,而城市功能的转型又需要城市价值导向的转型为前提.在长三角区域由“产业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发展转变中,本文指出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长三角功能一体化的核心与关键,并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合作、制度实施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制度合作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区的创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阐释长三角金融合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与金融发展非均衡性的实证分析,论述了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与现实基础,并对如何创建长三角金融合作区提出了初步的设想与对策,最后对浙江省如何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长三角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因素有其经济和历史方面的背景,是区域经济社会内生交互发展的产物。城市群的本质内涵是多城市化、都市化和一体化,城市群的演变是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因素。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既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机制,合作的难点在于产业分工和真正的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最重要的跨行政经济区域.改革开放30年来,其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但其生态安全却不容乐观,已步入生态环境恶化的高风险时期.由此,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必须进行生态文明转向.分析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失灵与困顿的诸多因素,提出包含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基于开放包容、务实诚信的合作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工商界、社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重大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金融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上海市作为文化、经济以及科技汇交的窗口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通过研究上海市经济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长三角经济圈16个城市经济指标,建立上海GDP与长三角经济圈中各个城市经济关系模型,验证上海市在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同时研究上海市近十年对长三角经济圈各城市的辐射作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长三角经济圈各个城市与上海市的居民消费、财政一般预算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关系,同时对经济传递机制提出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与各县市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等,并提出如何通过中心城市与各市县产业联动来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及政策.  相似文献   

12.
王玉  张占斌 《东南学术》2021,(5):129-138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但区域一体化在打破要素流动障碍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要素错配,作为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数字经济崛起,能否改善区域内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推动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以2010-2018年中国7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指标,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水平的关系,并探讨生产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相反哈长、中原、成渝一体化水平有所下降.数字经济发展将抑制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一体化水平,但能促进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一体化水平.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群一体化关系的中介变量,但劳动力配置不平衡与资本配置不平衡的中介效应恰好相反.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平衡,增加资本要素配置不平衡.因此,如何降低区域资本要素错配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长三角各地区的合作博弈,只有同时满足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条件时,才能使区域内各成员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短期收益,实现区域内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发展.依据长三角经济发展轨迹及城市间合作的现状,可考虑加强区域内各地政府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分工、发挥辐射作用以形成错位竞争、使上海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整体效益等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了以安徽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金融业融人长三角的理论基础,指出加速推进泛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现实障碍,并就泛长三角各地政府如何推进区域内金融一体化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字政府协同建设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形成、区域高水平一体化治理、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区域内数字政府协同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不同行政区之间建设发展水平差异、重复建设、数据孤岛、传统体制障碍等一系列问题,面临环境、利益博弈与制度上的困境。本文基于对长三角三省一市数字政府协同建设现状、价值和困境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出区域数字政府协同建设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整合、地区间利益补偿差异整合、体制机制制度整合及示范区试点整合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生 《江淮论坛》2009,(1):22-26,37
从长三角发展到泛长三角,不是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而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变化。本文从安徽省的视角论证了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过去几年安徽靠近江浙的城市各自寻机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最好的方式是加强自身城市群建设,打造安徽的增长极城市群,构筑与长三角以及国内城市发展群落化趋势相同的平台,形成一般制造加工业基地来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这样既有利于安徽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5日,由安徽省发改委和安徽大学主办,安徽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及其体制与机制、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与区域扩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思路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19.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22,(2):75-82+255
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群快速崛起,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重构国家城镇体系空间形态的重要力量。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我国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科学选择。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由扬子江城市群带动的区域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造就高水平区域创新高地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是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群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担当,将为“中国情景”城市群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重大国家战略。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应当受到格外关注并落实到位。水作为稀缺资源,其一体化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和安排,受到代际平衡、府际平衡、行业需求平衡、居民消费平衡等多项要素制约,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加快水资源一体化及其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