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继魏晋南北朝、唐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宋代佛教造像以其世俗化的题材、儒道释三教合流的造像仪轨、清新自然的表现技法鲜明地体现出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神性的人性化,神道的世俗化特点,奠定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佛教和道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政治功利基础”。而佛道二教的迅速发展,对魏晋南北朝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纪传体正史、杂传、史注以及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了新的史学类别——佛教史学与道教史学的产生。它在给魏晋南北朝史学留下了更为明显的“时代烙印”的同时,也使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一种异于前代的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佛易交涉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问题.其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尝试以易解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偏重象数推衍的唐宋时期;力图以佛解易的明清时期;以及关注现实人生的近现代时期.从佛易交涉与佛教中国化与佛教人生化两大走向的关联可以发现,该发展演变是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总体趋势相一致的.在此进程中,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洪流,并在对本土智慧的吸纳中创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朝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使人们对超现实的神力顶礼膜拜,把希望寄托在对观世音和弥勒佛的雕造、供奉和诵念其功德上。山东的北朝观世音造像有显著特点,即不但作主尊,且多作无畏与愿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山东的北朝弥勒造像数量最多,其主要出发点是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弥勒所在的佛国乐园联系起来。此时的雕塑造像,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于阗佛教中佛菩萨崇拜的分析,指出早期的菩萨崇拜是未与佛崇拜结合并未经体系化,体现的是佛菩萨对王权的护佑、对国祚的振隆之意义。这种模式建构了佛教菩萨与名山的关系;随着佛教理论的传播和体系化,菩萨崇拜与佛结合起来,进入结构化组合模式。由于其理论受不同经典体系的影响,这种组合模式在石窟和殿堂中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7.
关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兴起的原因,以往学者多强调道教、佛教之因素。事实上,汉代神学对魏晋南北朝志怪之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汉代神学思想下衍生、摧生出大量变异话语,这些变异话语的功能指向主要是政治,而非文学。随汉王朝的瓦解及神学的式微,汉代变异话语亦在承传中风化变质,其政治价值最终跌落,从而成为人们戏谈的资料之一。随着魏晋南北朝私人著述的迅猛发展,曾散见于子、史之中的汉代变异话语终于独立地结集而行,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宣佛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通过小说创作来宣扬佛教,作为回击反佛派的重要武器。崇佛派与反佛派的辩难集中在六个问题上,宣佛小说则主要围绕前三个问题着墨。它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中国古典小说走向成熟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精美画集近期出版。展读此卷 ,辄觉神超形越 ,魏晋流风 ,宛然在眼。综观整个中国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佛教造像则在佛教美术中属于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作为生命的一种思考、求索和寄托的载体 ,不仅是理想的化身 ,而且是美的象征 ,在我国佛教美术作品中遗存最为丰富。然而历经漫长历史变迁 ,除了不易损毁的石窟寺多所保留外 ,发端于中心城市和文化重镇的大量的寺院美术 ,因自然及人为的破坏而多已湮没。因此 ,1 996年 1 0月于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北部发现…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魏晋南北朝历时四百年①,在五千年的政治演进上不谓不长;但在中国散文发展的长河里,它不过是一个阶段,或则说是一个过渡.没有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开大阖的过渡时期,则先秦两汉就无法和隋唐两宋衔接.所以谈中国文学,自不可忽略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国散文发展,尤必须重视魏晋南北朝.二、回顾与展望自来论魏晋南北朝文学者,莫不以诗歌、辞赋、骈文为主,而忽略其散文.殊不知它在和韵文分道扬镳的当时,有为数众多的作家,从不同的观点,挥洒如椽之笔,为风狂雨骤的国难,变乱纷乘的政局,荒淫昏暴的政客,穷苦无告的百姓,写下血泪交迸的鸿文,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并且有些作品,至今尚口诵心惟,耳熟能详,成为我们当前立身、治事、欣赏和学习的重要资源.追究造成忽略散文的原因,《昭明文选》应该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1.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13.
"穷神变,测幽微"是<历代名画记>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作者张彦远在承续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神变"思想,主张图画是神明启示的产物,绘画应当征验、推究幽微玄奥的天命启示、穷究鬼神仙佛变化之道.这是其绘画功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名画记>对佛教变相和鬼怪神仙题材绘画的著录,体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全波 《天府新论》2011,(1):145-149
类书文献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尚未完全开垦的宝地,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众多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珍贵典籍的藏身之所。魏晋南北朝的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河源,后世很多著名类书都承袭了此时期的传统,目前所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类书有三十余部,数千卷之多。我们对此时期的类书研究做了回顾,并决意从官修类书、私纂类书、佛教类书、道教类书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开启魏晋南北朝类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佛性理论问题是整个佛教的中心问题,其涉及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宗教哲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探索一切现象背后的依据,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其二是宗教实践问题,即探索佛徒修习的最高境界和修习成佛的内在依据或可能性,回答如何才能成佛。魏晋南北朝作为佛教在中土盛兴的时期,佛教理论先后般若学和涅佛性为重点而展开,以之与玄学贵本体论和名教与自然之辩相呼应,体现了佛教理论在中土传播发展过程中从依附玄学,以玄解佛到独立发展的道路,表现出佛儒道三家相互融合会通的特点。本文拟以佛性理论为重点,探讨魏晋中土佛性理论…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南方论刊》2007,(2):95-96
本文依据僧传中僧人出生籍贯地,用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对佛教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的传播发展加以研究。帮助了解佛教早期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图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发展.论文从这一时期图书编撰兴盛的原因出发,按照四分法对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业进行分类探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付开镜 《北方论丛》2012,(4):149-15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许多犯罪者家人代死或争死的现象。政府对这种代死或争死的案件多给予减轻处罚甚至于免于处罚的判决,从法律实践上肯定了代死争死的"合理性"。而社会舆论也对这种代死争死现象给予大力旌扬。魏晋南北朝之后,从隋至清,各朝政府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多数还是依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佛教的风行和兴盛,虽然打破了儒学的宗主地位,但是统治者尊孔重儒的措施、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新的解经方法的运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时期研究《论语》的专著大增,注训《论语》方法有所创新,因此,对于《论语》学来说,这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二届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1日至26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九十多篇。会议主要围绕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和“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两个问题进行切磋、争鸣。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有人指出:过去流行的关于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承上启下”说。表面上肯定了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地位,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其他时期同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并非单纯地“承上”,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