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判研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格局基础上,借鉴和比对各主要转基因作物推广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制定与其农业战略取向之间关系,从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两个层面分析我国现行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经营环节安全监管政策变化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影响,进而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战略取向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老树 《老友》2013,(10):10-12
2013年6月中旬,农业部先后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安全证书,即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无独有偶,英国政府批准将推进一项转基因小麦试验。一时间,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论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大豆因其在成本上的优势和优良的抗性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惟一不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转基因大豆对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0%以上。转基因大豆价格影响国内大豆销售价格,销售价格进一步影响农户种植意愿,在5%的显著水平下,销售价格每下降1%,大豆种植面积会下降0.4%。当前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下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粮食进口及价差驱动特征,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品种实证检验国内外粮食价差对粮食净进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进口,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价差不仅对稻谷、小麦和大豆的净进口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且对稻谷和小麦净进口量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价差对各粮食品种净进口量的影响并不相同,这可能与粮食品种本身的价格水平、贸易状况、贸易政策及国际竞争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转基因食品贸易问题的规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中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要积极完善转基因标识制度,转基因安全评价制度、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参与制定新的规则,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评价标准。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生物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特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本质在于通过风险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消除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的风险。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之负面效应与不足,而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秩序为价值定位,以公共安全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产生的争议,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我国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转基因农产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我国的贸易地位,最后结合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讨论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产品低水平混杂(LLP)是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而出现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多边贸易谈判中的一个前沿议题,近年来已成为各国政府共同的政策关注点。作为转基因作物研发、种植和农产品贸易大国,我国农业产业的多个方面都将受到转基因产品LLP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转基因产品LLP的演进逻辑,探讨了现行LLP定义的政策含义;从技术和政策层面出发,论证了进口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特殊关注是LLP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加强双边合作与互认的解决思路;从进出口两方面分析了LLP问题和LLP风险管理策略的缺失对一国农业产业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其经济风险评估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虽然目前尚无科学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但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2001年1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在加拿大签署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明确规定,消费者有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实施安全评价与标识管理。而欧盟也明确提出了转基因产品管理的两大原则:安全预防和事先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Robert L.Paarlberg认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主要有这样四种:鼓励式的(promotional)、禁止式的(preventive)、允许式的(permissive)、预警式的(precautionary)。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为界,把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选择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1年),中国采取了允许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第二阶段(2001年至今),中国采取了预警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分析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大麦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的市场势力,以检验我国大麦进口贸易是否具有“大国效应”。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澳大利亚大麦和法国大麦都具有微弱的卖方市场势力,加拿大大麦则不具有卖方市场势力;我国大麦需求显著影响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即我国大麦进口贸易具有“大国效应”;加拿大大麦和法国大麦进口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我国大麦贸易政策调整对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加强对国内外大麦市场形势的跟踪研究,建立健全大麦贸易调控政策体系,优化大麦进口来源市场结构,提高我国大麦进口的买方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小康生活》2000,(10):45-45
随着许多转基因植物的食品走上餐桌,转基困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倍受国内外人们关注。联合国环境署十分关注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在1995年12月推出了《国际生物安全管理的技术准则》。在转基因植物产品安全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不断扩大转基因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进口转基因作物,依照种植面积大小,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位居全球种植前列。中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玉米、油菜等5种作物,且均作为加工使用,不用做粮食。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现已超过发达国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呈现增加趋势,而且转基因作物更加多样化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转让和市场等7种风险,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各有特色。构建规范的转基因领域法律体系,促进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和鼓励公众参与风险管理,是中国应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从转基因食品问世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转基因生物体和转基因食品的一些国际惯例,各国针对本国国情制定出相关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以确保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安全有效。对欧盟、日本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和法律规范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规范的建议:首先要健全转基因食品检测和评估体系,其次要加快中国的《生物安全法》以及相应的转基因标识管理法规的制定,第三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转基因食品管理法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产品持续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已引起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正确认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征和成因,事关我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结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承诺,根据对我国海关农产品贸易数据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劣势和实施更为均衡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根源;棉花、大豆等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强化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应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关键是优化农业对外开放结构,设计既能确保农业安全又不至于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造成过大冲击的农业贸易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 1992—2017 年数据对中美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 GDP 总量、人口数量对贸易额产生正向影响,美国人口数量与人民币 / 美元汇率对贸易额产生负向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和政策因素对中美大豆贸易并不显著;中美大豆贸易潜力呈较为显著的周期性,但依然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需要协调大豆进口结构,实现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消除过度依赖美国进口的负面作用,才能赢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进口量近几年逐年增增加,进口高度集中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除了汇率、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因素,国内外大豆价格差异、大豆技术差异和国内净需求量也是造成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散大豆进口源,加强对大豆价格的调控,加大对大豆的科技投入将有效降低大豆进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关于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基于全球水稻产业生产、消费与贸易格局的分析,运用实地水稻种植数据,比较我国转基因水稻与常规水稻在产量、成本、效益与环境等方面的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稻单产增加需要引入新的育种技术,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水稻将在短期内影响国内水稻出口;同时国内消费者还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以及转基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隔离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现阶段推广转基因水稻的时机还未成熟,需要国家对现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推动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对生产方式的变革远胜于以往其他任何技术。由于各国国情及传统文化不同,使各国在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上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对各国制定不同的转基因食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概述了不同国家传统文化下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并基于此做出转基因食品政策的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概述了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其争端;然后阐述了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主要游戏规则,它们是WTO框架下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游戏规则--<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非WTO框架下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游戏规则--<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并对它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需要大智慧;最后,本文从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出口两方面探讨了我国认真研究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积极参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制订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