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神思"是灵感来临的文思--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分歧,这也是"龙学"研究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神思既不等同于想象或灵感,也不等同于艺术构思、形象思维或精神活动等,应是灵感来临或获得灵感时的文思.  相似文献   

2.
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谫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是"千红"、"万艳"的重要代表,各有其鲜明的形象意义贾元春如富贵囚者,贾迎春善得恶报,贾探春堪称末世英雄,贾惜春则被佛心冷结.曹雪芹通过"四春"形象,抒发的是"原应叹息"的悲情,说明在那一时代,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都不会有理想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3.
"犯而不犯"是明清人对"犯"与"避"这一对待性范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界定,当时的小说评论家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审美功能.<红楼梦>中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这一对情节,也体现了这一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具有"对照"美.  相似文献   

4.
<隋唐两朝志传>的林瀚序是可信的.万历时林家一门依然兴盛,书贾当不敢冒名以作伪.此书虽为罗贯中原本,内中亦有林瀚纂辑的份额.罗贯中不满足于演说动乱分裂的历史,隋唐史是他创作统一王朝全史的全新尝试.从全书结构看,罗贯中用42回的篇幅,填补了240年和平时期的史事,虽只占全书的34.42%,但这一填补对后世全史演义的写作,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岛姚合诗风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时代的贾岛、姚合两位诗人因交谊密切、诗风类似而被后世并称为"姚贾"。由于成因不同,两人的诗风是同中有异的。贾出身僧人,数十年困于场屋,故心境抑郁颓废,又受到韩孟诗派追求奇险审美意趣之影响,其诗使常于深沉哀怨中回旋拗峭不平之气。姚虽沉沦下僚,颇感寂寞无聊,却养成喜爱山林闲适生活的性格,故其诗透露的是高人隐士清静无为的避世情绪,与元白诗坛的闲适浅易情趣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诸多事实说明,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索隐派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新红学有功绩,但仍未读懂<红楼梦>.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从人物研究这个角度读懂<红楼梦>的著作.1954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为了读懂这部伟大作品的斗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读懂<红楼梦>的典范.1974年的"评红运动"是阴谋红学的大表演.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考证派的典范.张国光的"当代红学"批评周汝昌极端贬斥高鹗续书的意见,在世纪之交解决了读懂120回完整作品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塑造的巧姐这一人物形象,寄托了他对读书务农、纺绩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巧姐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物——板儿、元春、贾兰的分析对比,分析高鹗续书与之的不一致性,探讨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所暗含的寓意,以及其对贾府下一代命运走向作出的暗示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毛诗序>之作者与大、小序的关系始终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热点,却由于<诗经>的传授系统在汉代以前缺乏可以论说的可靠材料,争论多停留于推测,聚讼纷纭而无进展.楚竹书<诗论>的问世,提供了先秦儒家的传诗及诗论的可靠材料,可以推动旧问题的新探讨.楚竹书<诗论>以"好色"说<关雎>,反映了孔、孟以人之情性本然为礼乐教化的基础这一重要命题.荀子坚持了这一论点.<毛诗大序>中也有这一思想的表现.但是,<毛诗小序>则完全否定情性而以史说诗,强调政治讽谏之用.因此,据说是传于荀子的<毛诗>,其中应有后人学说的掺入.而考察先秦儒家<诗>学与今传<毛诗>的关系,楚竹书<诗论>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是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楚简<老子>是摘抄本,有人认为是全本,也有人认为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单位里产生的三种不同抄本.通过对楚简<老子>中"亡、無"和"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青楼文化有着独特的乐籍制度、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青楼是行院与女妓的统一体,代表着明代庞大而混杂的乐户体系与悠久历史的女妓传统。乐籍体系的建立为明代青楼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证;而女妓与文人的交往传统则为青楼文化注入了生机与灵魂。青楼文学反映了在青楼文化折射下的明代文人情态及文学传统。由于明代文人的生活境遇与价值观之不同,使青楼文学呈现出繁荣而复杂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2.
“赢得青楼薄幸名”,出自晚唐诗人杜牧《遣怀》一诗。一般评论者认为“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赢得青楼无情之意,这完全违背了诗人的原意。该文结合诗人人生阅历,透过表层分析,认为“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赢得青楼有情之意。  相似文献   

13.
教坊始设于唐代,对唐代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宗设立教坊的直接目的在于安置原藩邸的乐工与宦官;唐代第一任教坊使为范安及,教坊使的职能是管理乐人与音乐,他们与音乐才华没有必然的联系;青楼与教坊关系密切,盛唐时它是教坊选拔乐人之重镇,中晚唐以后教坊加强了对青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九尾龟》与《九尾狐》是描写晚清上海青楼的两部狭邪小说,其在创作渊源、宗旨寄托、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两书描写妓女与嫖客间之情义纠葛与利益纷争,以揭示烟花形迹、警醒世人为旨归,展示了一幅晚清洋场青楼生活的画卷。其对晚清上海青楼的书写透射出文人对上海妓女的识见及其对自身社会性别身份的焦虑:男性在青楼的失势不仅表现为钱财损失,亦表现为性事的衰败;而妓女不仅扩充自己的欲望对象,不十分热衷于从良,而且还涉足公共空间,体现出末世繁华中的欲望与享受。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与嫖客的关系从古典时期的从属关系变为金钱关系,这使得妓女经济开始独立,并且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才子"在近代上海妓院已经不能成为妓女们的理想对象,反而被她们任意宰割、戏弄;同时,散漫使钱的商人,也未必能受到妓女们的真心对待。妓院男女关系的新变化使得到妓院"寻欢作乐"的男性迫不得已要发生改变,因而,海派狭邪小说构建了全新的男性魅力体系——"功架"。  相似文献   

16.
论唐五代逃田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唐朝、五代一直存在严重的逃户问题,由此带来大量的逃田产权有待政府处理。唐五代逃田产权制度变迁的特点是:由于预期的激励机制收效不大,法令对逃户的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趋于削弱;出于保障国家财政的收益权考虑,法令逐渐加强对经营逃田者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保护;地方政府负有检校与招佃逃田、收租抵税、代管逃户部分收益等产权管理职责;民间一直存在逃户的亲邻私自处理逃田产权的非法行为,这是与地方官员的赋税"摊逃"互为因果的经济习俗。  相似文献   

17.
废弃油气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产物,案例研究表明,废弃油气井存在着导致严重环境损害的风险。对废弃油气井的井控或封堵措施不当、人为破坏或非法开采、甚至仅仅只是自然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废弃油气井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废弃油气井损害环境事故发生,负有相关责任的油气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刑事的法律责任。解决废弃油气井损害环境的根本办法,在于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着手,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将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对教坊青楼诸歌舞娼妓开展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尤其至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既注重外在姿貌的修饰、又注重学习修养文化艺术知识的“青楼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遂出现了一大批精通文史知识、能诗会赋的青楼才学之辈.不仅如此,对青楼女性进行文化教育的史实,也对民间女性接受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拍》中的女性,不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妓女,同样可以享有自我主宰婚姻爱情的权利;而且也有才情智谋,并不逊色于男子。承认女子是独立自主、有行使权利的自由和才智能力的个体,是凌蒙初进步的女性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诗经·卫风·氓》的经典意义不在于该诗展示了弃妇的悲剧命运 ,而在于让弃妇以“越轨者”的面目出现 ,倾诉其在婚姻中“嫁非以体”的差谬及其罪有应得 ,并以此作为敦戒他人不可越“礼”的范例。这种让“受害者”自我招供式的现身说法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叙事格式。从现代意义上说 ,它从更深层次上显示了“礼制”对女性生命和精神的双重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