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我国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界定临终阶段的伦理问题;现代的医学伦理、护理伦理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冲突;死亡观念、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协调;医疗体制改革下市场经济的竞争求利性与生命伦理的公正平等相矛盾;医疗保护的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的自主原则的伦理矛盾;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伦理需求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解决相关伦理问题,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改进我国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本研究选取该医学院校52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0,P<0.001);以往临终关怀教育情况、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是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临终关怀态度,进而影响临终关怀认知。建议将全面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高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作为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教育工作重点,以改善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的伦理认知和伦理决策能力,文章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安徽省某三级公立医院81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了解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问题的渠道分散,主要通过新闻资讯和科普文章;医务人员认为安全风险和隐私保护是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最主要的伦理问题,分别占76.1%和64.9%;医务人员的专业年限、职称和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了解程度与其对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有关(P<0.05)。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了解程度不高,认知缺乏系统性。应加强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务人员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伦理认知水平,规范开发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健全医疗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体系,推动相关立法,保障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6年10月29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在重庆成立,标志2016年成为中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元年,成为中国生命关怀、医疗健康照顾、临终关怀事业与社会工作实务里程碑式事件,说明中国特色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时代来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现实、理论、政策、专业服务和全球意义.本文首次简要勾勒现代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体系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列举中国特色现代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问题清单,为中国特色现代医疗健康、精神健康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奠定社会服务基础.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研究医学院校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精神以及开展相应的医学伦理教育有很大意义。文章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安乐死有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安乐死清晰深入的认知。不同特征医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并与临终关怀的宣教相结合,了解安乐死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器官移植伦理研究以器官移植的理性问题为其研究对象,以生命伦理学利益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为理论依据,从人类发展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器官移植进行理性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从社会公平与正义出发,讨论人体器官这种稀有资源的收集、分配问题;探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社会、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等。器官移植伦理研究既客观反映社会对器官移植技术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又为这门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清除伦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因此,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要注重协调关系、提供服务、获取和链接资源等,帮助临终患者减轻身体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感,同时也为家属减轻压力、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8.
生命作为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解读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安乐死问题并非传统话题,随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生,因涉及法学、医学、伦理等众多领域,成为现今民众、学者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世界范围内对安乐死问题的研究及相关立法也在发展与完善之中。安乐死并不违背人性,可以说是一种对病人的临终关怀,对相关因素进行考量、对其程序进行合...  相似文献   

9.
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照护为主的思想在东西方国家里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起源欧洲。由于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因素影响,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陷入了伦理困境。文章从探讨临终关怀的源起、发展以及内涵开始,对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做出分析,从宏观、微观层面建构临终关怀伦理,以解决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促进临终关怀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29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黑龙江、甘肃、山东、四川和云南等有关高校、医疗单位、民政部门、社工机构的86名中外专家学者和一线社工,参加了会议.这是值得记忆的历史时刻,参会学者围绕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理论、临床干预与实务、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生命教育与哀伤辅导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都是医学道德在生命终末期的具体体 现。两者目标是一致的,两 者不同的是偏重活与死的尊严。临终关怀既延长生命的量,亦提高生命的质,安乐死是终止 生 命。安乐死应属于临终关怀范畴之内,且为临终关怀的一小部分。两者不应对立,而应该和 谐的统一起来。   相似文献   

12.
器官移植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是 2 0世纪最为重要的医学成就之一。它不仅表明人正日益成为技术的“作品” ,而且引出了许许多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又涉及人对生命完整性的自我理解 ,也涉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还涉及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 ,更涉及技术应用的伦理导向。本文试图从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及其与现实的冲突着眼 ,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解答。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疗技术是现代技术之一种,它以独特的具身性令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权力意志得以呈现。在那里技术在"如群山一般聚集"的力之运作,使人的生命成为被订造的对象。当人被置身于现代医院这座"生命维修厂"去被修理时,一个哲学问题呼之欲出了:人是谁?现代医疗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剥蚀,体现在生命科技进入医疗所产生的医疗技术的实践效应。"还医学以人道"是抗击价值剥蚀的基本原则。"还医学以生命"是通过抵抗带来物化的技术对人及其自由生命的宰制,使医学回归人之类生命本质。现代医疗技术作为与人们医疗生活和健康需求息息相关的技术类型,其社会功能不可能脱离技术"双刃剑"之效应。它在功能上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利—责任"关系的重新界定。对责任的重新界定基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新特质。这是人类重新思考一种与人的类生命本质相契合的责任伦理的良机。  相似文献   

14.
适度医疗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基本的医学伦理问题。从社会存在和人类进步的角度看,它具有人本性和时代性,广泛性和根基性,共享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因此,思考适度医疗应遵循符合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精华,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价值教育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 ;自身的教育功能 ;自身的医疗质量的保证 ;自身对医学科学发展的推动等。而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伦理教育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医学伦理学意图沟通为"身"的医学和为"心"的伦理,但受到身心二元论基础的局限,传统医学伦理学只片面强调"身"的机械修复而忽视"心"的情感体验,难以抓住医学伦理的意旨所在。现代医疗技术更凸显了对"身"的改造与完善,因而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医学伦理困境愈发严峻。对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思有必要实现"身体"转向。在身体伦理的视域中,现代医疗技术凭借高技术的运用以实现身心的良善合一为初衷,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引发的"身"与"心"的伦理困境,以及主体间对话缺失导致的"我"与"世界"的伦理困境。因此,充分利用身体伦理的学术资源,更新伦理向导的价值基础,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题中之义。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向导应当回归"身体",在医学实践中关注与体验具体的活着的身体,在医学伦理实践中打破理性的普遍价值规范的痼疾。  相似文献   

17.
功利主义对医学生命伦理的功利计算具有模糊性、片面性、反伦理和定位错误等特点.直觉主义对医学生命伦理的操作具有非现实性.两者都是形而上学思维,两者的前提是未经证实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唯一从根本上和总体上科学看待医学生命伦理的方法,是科学前提.它揭示出医学生命伦理中的生命选择困境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或然的无奈的处境,不是正常方法可以解决的,只能是从人的生命的内在价值角度去理解、宽容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典型反映在现代医疗技术中的伦理难题、法律难题以及伦理-法律难题。其语境梳理聚焦于两大问题症候:缺少对话;不够关心。从一种对生命伦理学中国形态的理论预设看,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构建的方向是:亟需一种宏观理论视野的突破为中国难题的解决奠定概念逻辑基础;亟需展开基础性的关于生命伦理状况的调查以使生命伦理学的中国语境变得清晰和有力;亟需推进应用难题和前沿问题的研究以洞察当今生命伦理观念变革的基本趋势。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的展开及其研究范例的形成,从伦理形态的意义为中国生命伦理的道德前景指引方向,在研究路径上面临三大任务:以对话的研究方法推进生命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对难题的充分关注推进生命伦理学的跨文化研究;以现状调查和国情对策的研究探索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临终关怀思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轮回不止,生命不息;因果报应,悔过念善;解脱生死,超越三界;不住涅粲,不舍众生.从临终关怀的角度来看,佛教生命教育特点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即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珍爱生命,发展人生;解缚生命,永灭苦恼;生命超越,自度度人.对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而言,佛教独特的生命教育思想及其丰富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操作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医疗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刑法带来了三大挑战:通过对伦理的冲击,直接或者间接地挑战刑法;催生新的犯罪;可能带来技术上和破坏民主政治的风险。立法应对是法秩序稳定要求下的终极选择,但由于影响立法的因素太多,立法往往难以速成。以立法方法应对医疗技术革命最重要的是要考察立法的必要性与谦抑性、行为的可规范性、立法的意图与副作用、惩罚的依据与边界等,同时也要考察生命伦理可立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