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描画和传递各种未经人道、难以言传的新鲜情景与趣味.“诚斋体”打破成法的自由创作精神引领了南宋中后期的诗歌新变潮流  相似文献   

3.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体”美在机趣,诗歌便相应具有笔法曲折、思致新奇的表现特征;不过以“趣”为诗歌审美核心也给“诚斋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为南宋诗坛重要人物,其一生转益多师,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构建上均有令世人瞩目之佳绩,晚年其诗以“活法”之悟,被称为“诚斋体”。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景物诗以人化自然世界的建构、童心童趣的展露与语言的传神而成为"诚斋体"风格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杨万里的“诚斋体”诗是宋诗转化的重要枢纽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精神可概括为“诚斋气象”,其具体特质大致有三:一是转益多师,继承之中有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的精神与勇气才使得杨氏先后汲取了江西、半山、晚唐诗的合理精神,因而在后来方自出机杼,师法自然,创立了活泼轻巧、妙趣横生的“诚斋体”;二是其“活法”精神之下的奇异美质。具体表现在题材上以“新”求奇异、手法上以“快”求奇异以及结构上以“曲”求奇异等三个方面。三是鲜活的“理趣”。杨氏通过多样化的修辞手段与通俗平易、化俗为雅的语言实现了这一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俗"是"诚斋体"审美特质构成的重要因素。"诚斋体"诗歌语言白俗,因为杨万里大量使用白话口语入诗,并且接受民歌句法影响;诗歌题材常俗,以日常情景为主,显示出对重大庄严题材的回避倾向;诗歌情趣谐俗,不同于诗歌传统的典重高雅。"诚斋体"的大"俗"之美突破了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故始终难于定论。  相似文献   

7.
"诚斋体"在南宋受到普遍肯定,与它在元明清朝受到的冷落和恶评形成极大反差。南宋诗人的创作直接受"诚斋体"影响的并不多,对"诚斋体"艺术特质的理解程度也深浅不一,但是在江西派诗风的长期笼罩之下,人们期待创新,故对"诚斋体"的新变持开放态度;杨万里的观念和创作对南宋诗歌的发展趋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诚斋体"在南宋的接受及其影响折射出南宋诗歌观念、审美标准的嬗替与期待视野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除致力于诗歌创作外,还注重诗歌理论的探索,著述有《诗论》《诚斋诗话》以及若干论诗诗、诗集序言.我们认为,把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正确评价诚斋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继承这份遗产,是有意义的.各自风流每变每进一、诚斋在时人目中的地位在中国诗史上,“南宋四家”的名目发生过一次更替,最初挺立在这面大纛下的是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人.不久,杨诚斋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取萧而代之,甚至被时贤视为“诗坛盟主”:“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洋洋海内服诗声”“授钺君当坐将坛”与他齐名的尤、范、陆也对他的诗作赞赏不已:“文名籍甚更诗声”,“笔与冰瓯雪椀清”(范成大);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酷爱梅花,平生喜好咏梅。仅从《诚斋集》诗题考察,涉及梅花的就有113首。这些咏梅诗是诚斋体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风貌与品格特点,而且体现诚斋体艺术成就。对诚斋体艺术成就,宋人张滋、周必大,元人方回都曾把它归结为善用活法。“活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开创了一代“诚斋体”,创作了4200多首独出机杼的“新体诗”<元欧阳玄:《罗舜美诗序》评诚斋诗),前人周必大、陆游,今人钱钟书、周汝昌等大家对他都有“至公”的“议论”,但对他的诗论却至今还未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其实,“诚斋生平论诗最多”,“最多妙语”(明贺裳:《载酒园诗话》卷5)。他的诗论既表明了他作诗的美学趣尚,又是“诚斋体”形成的理论宣言,对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独抒性灵”,特别是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研究“诚斋体”不可不重视他的诗论。  相似文献   

11.
论元祐体     
有人说东坡诗最足以代表宋诗风貌,也有人说山谷诗最足以代表宋诗特色。在我看来苏黄二体都不足以单独代表宋诗,只有包括“苏、黄、陈诸公”的“元祐体”才能代表宋诗的复杂风貌。“元祐体”的概念最早是严羽提出的。他的《沧浪诗话·诗体》从各个角度概括了历代的各种诗体,关于宋代,他说:“以时而论,则有……本朝体、元祐体、江西宗派体”;“以人而论,则有……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王荆公体、邵康节体、陈简斋体、杨诚斋体”;他还从别的角度举到“西昆体”。对严羽所说的宋诗诸体,文学史家袭用其概念,皆  相似文献   

12.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环境尤其是扬诚斋的哲学思想、个性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分析了“诚斋体”诗的成因。文章认为,杨万里关于“变”与“诚”的哲学思考以及“以史证经”的思维方式,渗透在他的创作思想中,使这种哲理的思辨化为诗意的灵性,从深层次上左右着作者的创作方向和取材意向。同时,诗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强烈的创造精神以及对文学遗产包融吸收的态度,使“诚斋体”独辟蹊径,重铸新辞。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理学家。他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形成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诚斋体自然而然的受到了理学的影响,是杨万里诗学与理学的完美契合。诚斋体的形成与理学中所提倡的“活处观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有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杨万里是南宋前期的大诗人,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现留存下来的有四千二百余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仅次于陆游的高产优质诗人。他的诗浅近通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生动有趣,且风格多样,被人称为"诚斋体",因而在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称赞他"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1];"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2]。就这样,他被推为盟主,"执诗坛之牛耳"[3],使宋诗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例析了梅尧臣“以诗代文”的种种表现形式──“以诗代书信”、“以诗代日记”、”以诗评论诗书画”、”以诗代游记”和“以诗译文”,指出其特点是运用散文的笔法句法入诗,加重诗歌的记叙、议论成分,以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由此可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显著特点,在梅尧臣的诗歌中已露出了端倪。从这一意义上说,梅尧臣堪称“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7.
董希平 《南都学坛》2004,24(5):78-82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其词的创作的重要特色。而实际上此前词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宋诗的助力。在创作上 ,由于宋代士大夫大多诗词兼作 ,因此宋词发展中借鉴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 ;由于传媒手段的发展 ,词体的社会功能得以扩大 ,诗词在传播领域也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 ,宋词繁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宋诗的助力 ,可以说宋词是和宋诗一起走向高峰的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在宋代诗坛的地位超过陆游,这是南宋人的看法.严羽评宋代诗体时认为,南宋独有“杨诚斋体”.全面看,陆游成就大于诚斋,但杨万里诗歌艺术创造性更高.该文详论了杨万里对刘克庄、张镃、姜夔、永嘉四灵以及江湖派的影响,认真评析了诚斋对金元诗坛、明清诗坛的影响;也仔细分析了历代对杨万里诗歌的反面批评.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是诗歌所创造的山水境界来说,“诚斋体”山水诗皆有别于传统的山水诗歌,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这种世俗化倾向的形成与他的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的诚斋诗塑造了大量的儿童形象,以描写他们游戏、劳动、学习,以及他们的忧愁、烦恼为主要内容。诚斋诗充满了丰富奇特的的艺术想象,采用儿童的"我向思维",善于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结构上纵横变化,采用活泼流畅的口语、俗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诚斋体的伟大成就体现了诗人博大高尚的人格,体现了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