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战"期间,七三一部队策划、准备并实施大规模细菌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危机,但因日本政府的有意回避和掩盖,导致日本细菌战的历史事实长期不为外界所知,日本民众对此更是知之甚少.在揭露日本细菌战罪行的诸多途径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日本作为读报大国报纸文化对日本民众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细菌战简报"作为日本民间保存的史料,多来自于在日本拥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主流媒体,产生的社会影响甚广.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细菌战简报"产生的社会背景,比较日本报业对七三一部队及细菌战的报道侧重点,探究日本媒体与学术界良好的互动模式,是对日本细菌战史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朱棠 《学术探索》2012,(1):167-170
婚嫁是日本礼仪中的重要一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具体探讨"结婚仪式"、"婚宴"等场合下的忌讳语,探究宗教信仰、言灵思想、心理联想、同音因素和交际需要等方面对其产生和存在的影响,能够发掘隐藏于忌讳语后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把握日本民族心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以"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在与"西方道德"的较量过程中显示出优势,甚至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纵观明治时代日本的"道德运动","儒学道德"是日本明治时代"道德运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段亚男 《东南学术》2005,(4):101-106
20世纪初,巴西出现了第一批日本移民,而在同一个世纪末,这些日本移民的后代则沿着祖辈的路线返回日本,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日裔巴西移民群体".本文追溯巴西的"日侨日裔群体"及日本的"巴西日裔群体"形成的历史过程,探讨其跨国迁移的原因及途径,解读"日裔巴西人"伴随着在日本与巴西两国之间的迁移过程所形成的认同上的困惑,探讨认同建构的内外因素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汉诗中的"和习"是日本人最初尝试汉诗文创作时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经过长期吸收、消化中国文学之后,日本人在创作汉诗时为了体现民族文学特色,有时故意在诗文中表现日本语的特点即"和习",这应该看成是汉诗日语化(本土化)的表现形态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使日本汉诗内容与形式趋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以后,旧封建士族在政治和财政上都成为新政府的负担,甚至危及新政权的存亡.为此,新政府相继采取"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两项政策,成功地完成了对士族阶层的改造."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是相辅相成的,并为日本近代社会的转型创造了积极因素.但这两项政策并没有从思想意识上改造士族,因而又具有阶级的局限性,为尔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留下了思想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自大和、奈良时代到明治维新,一直在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熏染蒙盖之下。此后的日本则转而急速西化。日本的现代是受了西洋文化刺激的"外发型开化"。大正时代这种激进的现代化与"脱亚入欧"反而促成了日本再次回顾中国的契机。发生在此时的"支那趣味"热赋予现代日本对中国再认识与自我认识的良机;它借助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推进了文学、美术的多样性发展。诸多日本作家通过亲身体验现实中国,书写了大量充具异国风味的作品;与此同时,又把现代人的苦恼与人生思考带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中,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理解,进而创作出他们自己的中国古典题材作品,形成接纳中国文学最深刻的写作分野。  相似文献   

8.
1934年11月,巴金到了日本,先在横滨,后到东京。1935年8月离东京回国。日本之行,前后近10个月。在日本,巴金写了短篇小说《神》、《鬼》和《人》(曾名《东京狱中一日记》),童话故事《长生塔》,散文、杂感集《点滴》等。通过文艺创作,巴金对日本社会进行了研究,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反思。日本之行,对巴金的创作思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他前期浓重的个人哀愁趋于淡漠,无政府主义思想得到反省,新的朦胧的希望已经产生,创作的倾向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在村上春树创作中便得到了相当突出的体现。村上文学充分展示了遭遇"后现代"的日本女性的风情和命运,以及日本女性新的困境和无奈。在努力认识和把握变化中的女性世界的同时,其男性情结中的文化恋母倾向有时也到了溢于言表的地步。同时其文本中的矛盾恰构成了如梦村上、迷离春树的独特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朱玲莉 《船山学刊》2016,(6):97-101
日本江户时期随着"兰学"和"洋学"的兴起,洋学塾作为民间教育机构也随之发展起来。"洋学塾"以学习西方科学为主,具有士庶共学、教学自由和教学水平较高等特征。它不仅为日本社会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提高了日本的国民素质,而且在日本学习西方学术和近代思想的传播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催生了日本近代教育思想的勃发,对于日本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江户时代留给明治时期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陶晶孙的域外题材小说不论思想意蕴还是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坛上都是独异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他的那些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鲜明地体现出了作者在日本"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文化意蕴;而回国后的陶晶孙最终也未能摆脱日本文化的"阴影",始终被排斥在中国现代主流文化之外.他的文学创作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成分实在太少,倒应该说是日本"物哀"、优美等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情绪和技巧相结合而产生的"杂种".由此,决定了陶晶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孤寂的命运,也决定了他小说创作的奇特风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晚年丁玲肯定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启蒙价值,鼓吹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导致了对杂文创作的重视.在内容层面上,其杂文创作以"反封建"为其思想线索,以社会问题和文艺界问题为言说重点,大胆揭发问题、针砭时弊;在形式层面上,则通过采用"谈话"式的自然语调和"谈话"式的直白语言,自觉追求"劲捷直白"的风格,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晚年丁玲的杂文创作继承"五四"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传统,表现出了直面现实、干预现实的"韦护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排斥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十分有助于获知政策评估及社会的发展动向。现代日本社会对社会排斥现状的研究几近呈空白状态。例如,哪些人被社会所排斥,在哪些领域存在排斥,受排斥的严重性如何,等等。为了使其成为日本政策讨论的一项内容,对社会排斥的现状进行测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以厚生劳动省资金资助项目"关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融入效果的研究"的一个子项目"关于社会生活的现状调查"为依托,对日本的社会排斥进行了指标构建及测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政府诱导"与日本民众"军国主义心理"之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将民众思想纳入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轨道,一方面对民众进行“物质利诱”,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对其灌输“脱亚入欧”、“主权线利益线生命线”、“受害(补偿)”、“天皇神国(武士道)”等思想。日本民众因这种长期的“政府诱导”而形成的“军国主义心理”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奠定了“民众基础”。正是在这种“军国主义心理”的驱使下,日本民众甘心情愿地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彻底清除日本民众“军国主义心理”对于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圣数"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数观念古来有之,对于数字语言的内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诠释.日本民族是一个酷爱奇数的民族,然而有一个特例,对于偶数"八"一直情有独钟.自原始部落民至近现代社会,"八"一直是植根于民众心里的吉祥数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八"的位置虽然是其它数字语言无法取代的,但其语义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于影响本民族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作为傀儡,成立了伪"满洲国",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先后有数百名日本作家来到当时的"满洲",创办杂志和报刊,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等与伪"满洲国"有关的文学作品。这些所谓的"满洲文学",大多以"建国精神"为中心思想进行创作,自觉地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服务,充当了日本向伪"满洲"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渗透的工具。伪"满洲"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作家有北村谦次郎、山田清三郎和长谷川溶等,他们有的煽动日本人吞并"满洲"的狂热,有的鼓吹"满洲建国"的侵略行为,有的为伪"满洲国"涂脂抹粉,有的杜撰"五族协和"与"日满协和"的神话等,其作品带有明显的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文化歧视与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日本国宪法》还是《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男女共同参画社会基本法》、《防止跟踪法》等均对保障日本妇女权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参加《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国际条约也为日本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由于妇女在身体上相对男性处于弱势,在法律层面着重保护妇女权益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借鉴日本妇女权益保障的具体做法,可对完善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田汉的感情生活对他"转向"前后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在特定时代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真切体验到作者曾经有过的各种感情,而且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婚恋体验的超越,赋予了他个人婚恋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古代日本曾派遣过众多的遣外使节,他们为日本引进了大量的"人"和"物"等层面的文明载体.但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两种文明载体却远不如内藏于两者中的思想和卓见即第三种舶来品那么重要.此第三种舶来品,与通过民间等途径传入日本的习俗、技术层面的文明,大大地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早期曾在日本思索中国文学问题,日本文学作为一种氛围、一种场地背景引起过他的关注.在其文学生涯中,厨川白村、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和有岛武郎等人的观念曾激起他的共鸣,支持了他对于文学同现实、历史、未来以及创作主体等关系的思考.然而,他与日本文学之间不是简单的"被影响"关系,而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潜对话.日本文学在鲁迅那里作为一种知识已失去了原有的语法地位,转化成了新的言语单位,参与鲁迅的话语活动,承载着新的结构性使命,佐证、强化或推动了鲁迅的某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