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全人民群众监督机制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党政干部滥用人民权力的结果.实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防止和反对腐败的治本之道.人民群众的监督效果取决于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人民群众监督权力、人民群众监督制度、人民群众监督法律三者共同构成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其中落实人民群众监督权力是核心,完善人民群众监督制度是关键,制定人民群众监督法律是保证.  相似文献   

2.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现阶段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依靠人民群众对国家公职人员实行民主监督,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政府进行各项工作的根本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不脱离群众,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  相似文献   

3.
再论人民表达权的行使与政府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民表达权的行使以政府对表达权的保障为前提,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法定的政府义务;保障人民表达权的行使有利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才能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保障人民表达权的重点在于保障批评性意见的表达.不仅要让人说话,还要保障其他表达方式的实施;不仅要保障表达,更要保障不同意见的顺畅表达;不仅要保障言辞表达,还要为自主表决提供配套措施.善待说真话是政府保障人民表达权的突破口.政府崇尚说真话是人民表达权正确行使的前提;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功;应当让人民在行使表达权的过程中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4.
把为人民服务写进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落实.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教育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方向和出发点.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这是新时期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民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基础上,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其内涵体现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个层次.在实践中,这种人民观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
政府作为经济社会治理的主要执行者,掌握着国家公共权力,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的行政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府民主更容易促进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实践.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中国政府全部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来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毛泽东倡导为人民服务,并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至上是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做人民公仆,是毛泽东的人生准则.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把人民利益引入社会主义范畴,是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提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力求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江泽民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讲正气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人民民主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内涵,主要围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展开;二是关于人民民主的横向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以及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已有研究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研究和发展的进程,但在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此外,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复合民主尤其是治理民主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民主话语权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也将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人民主体性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来自于人民,又植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是其人民主体思想的共同内核;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而且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创造和发展了使人民主体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使人民主体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权思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反腐败必须首先反特权.毛泽东从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出发,提出了反对党内特权的思想.他认为共产党员和干部,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严格要求自己,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为人民无私奉献,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廉洁的政府,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直接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力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体性是邓小平价值理论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价值创造和实现的主体;其自身具有强烈的"为我"和"自为"的主体性特征;人民利益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当前只有树立"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党给的权力就是人民给的权力"的信念,才能切实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主要包括:相信人民创造历史、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等内容,这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美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现实条件下,应注意从三个方面构建人民关学的时代含义,即立足人民主体,坚持人民美学的整体之维;立足现实本位,把握人民美学的理性之维;立足本土创造,固守人民美学的中国之维.在现实矛盾、文化冲突、民族纷争依旧复杂尖锐的今天,重提人民美学,正确把握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指针.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核心和主旨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人民立场的研究和关注度持续攀升,就"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等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及研究内容、方法和视域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需从研究概念的规范性、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不断予以优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族-人民的”文学观意在表明,只有属于人民的文学,才能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学.“民族-人民的”概念要求超越将人民性狭隘化为阶级性的认识,来构建一个以民众为基础的、非阶级性的精神共同体.而打破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的分离成为构建“民族-人民的”文化的关键.“集体意志”是“民族-人民的”文学或文化与“文化霸权”的实际连接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视角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是对邓小平"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评价标准"等重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研究"三个代表"的人学思想,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经历了从圣贤创世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精神力量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到人民群众的斗争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的改变.这两个改变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伦理原则,人民成为价值主体和评价尺度,这标志着青年毛泽东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0.
人民性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基本特征之一.在邓小平看来,制度建设的直接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制度建设应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检验标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