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集歌舞音乐、舞蹈和各种民间游戏、民间世俗于一身的,具有曲艺杂剧特点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维吾尔族古代先民的晚会或冬天轮值宴会习俗。麦西莱甫由歌舞艺术和一系列的游戏组成,潜藏于游戏背后的,是维吾尔人的信义、廉耻、忠诚、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等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作为维吾尔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麦西莱甫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民俗学校,在保存和延续维吾尔族文化传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它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其他部分一样,与人民漫长的历史密切相关,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别的体裁迥然不同。遗憾的是,对维吾尔族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维吾尔族民事司法制度的总体特征是由二元体系向统一的近代法制嬗变。宗教法庭代表了伊斯兰教法和传统民事习惯对维吾尔族的影响,政府司法机构代表了中央集权以及近代化的法律制度对维吾尔族的影响,两种司法制度并存,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近代维吾尔族民间社会。在新疆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宗教法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国家司法机关对维吾尔族民事司法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主导作用。伊斯兰教法对维吾尔族民事领域影响的逐渐削弱,实际上是继清代宗教法庭失去刑事审判权的延续,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们经常把谚语比作语言中的盐:“不用谚语,言之无味”。在文章中,精彩的谚语宛如晶莹的珍珠,璀璨的宝石,碧草丛中的百合花,闪烁在空中的星星,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也给人以诗一般的启迪。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的谚语,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串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是反映维吾尔族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和语言精华,凝聚着维吾尔族的丰富智慧和实践经验,渗透着维吾尔族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维吾尔谚语在世世代代口头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锤炼、修饰,语言形象,韵味隽永,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维吾尔谚语不仅内容纷繁,题旨广泛,  相似文献   

5.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以歌舞和游戏为主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一活动在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的独特性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从民间诙谐文化的角度研究多郎麦西莱甫,不仅可以体察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借以考察该民族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方式,考察其在该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及塑造民族性格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密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学是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哈密维吾尔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实践息息相关的。哈密人民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将自己的经历和历史,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即故事、传说、诗歌、民间歌谣、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又有对于现代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女性人物形象倾注了更多的痛惜与企盼,具有浓郁的悲剧特色.这由此呈现出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独具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中,无论是"梦难型"还是"梦因型"叙事诗,有关"梦叙述"的情节建构本质上都源于维吾尔族的一种信念:"梦"这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心理现象,能够兆示命运的特性。而对于广大维吾尔族民众来说,这种叙事方式之所以能够被接受,是因为"梦"已与其宗教信仰以及受宗教观念影响的审美心理交织在一起,成为弥补现实不足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疆喀什的饮食文化因其具有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以及最大程度地保持和传承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的淳朴本色和原生态特质成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典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大众化、寓情于食、种类丰富齐全,饮食代表有馕、羊肉抓饭、薄皮包子等。利用和整合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采取建构新的思想观念、建树品牌和宣传品牌、加强饮食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转变餐饮经营管理模式、由分散走向集中和凝聚饮食文化资源及切实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等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胡杨3000年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长着不死1000年,死后不倒1000年; 倒地不腐1000年。自然界长寿的树种有很多,比如银杏;据说树龄可达千余年;又比如柏树,长过千年也不成问题;却不知为什么,我独独钟情于胡杨。也许是由胡杨独特的出身吧?胡杨的出身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状况。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说,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度比较高,说明高频字母词已进入维吾尔族的汉语使用中;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度,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是影响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越低;职业、文化程度、收入也是影响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高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变异及其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维吾尔语和新疆汉语方言接触与影响的角度,对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主要变异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探讨了其变异规律,同时就如何规范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察了借词所反映的新疆维汉民族之间的语 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学习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双语"教育在学前开展有重要意义,如果能把大学预科汉语教学模式推广到初中和高中,汉语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双语教师培训政策是学校汉语师资不足最好的弥补,现代城市维吾尔族年轻人使用汉语相当普遍,而家庭中年长的长辈们则较少使用汉语。绝大多数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认为学习和掌握汉语很有用,并且多数人都迫切希望本民族全体成员成为本族语、汉语双语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和田维吾尔人既是维吾尔族的一部分,但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方面.其祖先--塞人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自伊朗东迁至我国新疆和田地区之后,利用位于丝绸之路的有利条件,积极与周边各个民族,尤其是中原汉民族相互学习交流,创造了古老的于阗文化.虽然其种族在喀喇汗宗教战争中失利之后,渐渐与西迁新疆的维吾尔族融为一体,其本土文化也遭到了沉重打击,但其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并没有消失殆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特有的形式继续存在并延续至今,演变成为今日所谓的"和田人的特殊性格".  相似文献   

16.
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在蒙元时期较早归顺成吉思汗并与蒙古统治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蒙古统治者在畏兀儿地区建立机构管理和控制畏兀儿地区.由于西北藩王的叛乱迫使畏兀儿人内迁,畏兀儿亦都护也迁居永昌堡.亦都护谱系的变化反映了元廷政局的变化.由撒连的斤、火赤哈儿之死到帖睦儿补化、太平奴之死,无不反映了元廷局势的变动对亦都护家族的影响.内迁之后,畏兀儿亦都护变成了元廷丧失原来领地的特殊大臣.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的绿色观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幅员辽阔的新疆,总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然而,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3%,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 89%。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祈盼绿色、向往绿洲,成为维吾尔人生活中的殷切希望。绿洲即生命、即希望,围绕这一主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民俗活动。纵观维吾尔族的文化史,绿色文化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当代维吾尔族当中普遍存在有生子以蜜涂口的习俗,可说是婴儿的“开口”。但是关于维吾尔族的这个习俗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古代粟特人中有“生子必以蜜食口中”的习俗。伊斯兰教教义里面也有与该习俗有关的记载。文章通过田野调查调研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探讨维吾尔族的生子以蜜涂口习俗并试推测维吾尔族这个习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古老民族之一,其族名历代译写繁多。1934年,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呈文新疆省政府,请将“维吾尔”三字核定为汉文规范的维吾尔族名,新疆省政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予以核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