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给出了L-fuzzy拓扑群的一个特征刻划,并以此证明了L-fuzzy拓扑群的拓扑子空间形成一个L-fuzzy拓扑群。其次,由L-fuzzy映射的连续性直接研究了L-fuzzy拓扑商群。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两种重要拓扑──商拓扑、弱拓扑提升后与超空间下商拓扑、弱拓扑相一致的某些结果。给出了提升映射连续的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及上下层映射在拓扑熵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献[1~3]建立了L-模糊拓扑群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文献[1]提出了模糊拓扑群的概念并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导出L-模糊拓扑群的概念,讨论了导出L-模糊拓扑群的几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非空集合的子集簇中引入一种自映射边界运算,以此为基础建立拓扑空间的概念,并且论证了一个集在边界运算下的象与其在该拓扑空间中边界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5.
在非空集合的子集族中引入导集运算和外部运算,由此出发建立了拓扑空间的概念,讨论了一个集在导集运算或外部运算下的象与其在该拓扑空间中的导集或外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证明了任意一族L-Fuzzy拓扑群的直积仍是L-Fuzzy拓扑群.研究了L-Fuzzy拓扑群的直积的层次结构,揭示了它与分明拓扑群的直积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Z=multiply from α=A(Z_α)(Z_α(α∈A)是拓朴空间)中的两种拓朴——积拓扑J与箱拓扑J·之间的关系及性质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初学者加深对积拓扑概念的理解,最后给出映射f关于J·连续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首先定义了预拓扑空间和预拓扑空间之间连续映射的概念,然后证明了预拓扑空间范畴per-LTOP(所有预拓扑空间构成的类为对象类,以连续映射为态射构成的范畴)是一个有乘积和余积的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都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众多学科合力影响之结果。表面上看,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没有什么关联,但笔者根据勒温(1936/1997)的《拓扑心理学原理》研读,发现拓扑心理学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体系和基本概念影响相当大(如概念整合、心理空间),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门新兴学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非空集上引入L直观模糊集和L直观模糊拓扑空间的概念;在L直观模糊拓扑空间中讨论了几类特殊集,建立了几类映射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1]证明了定义在有界闭集上的函数K<1集压缩映象是紧压缩映象,本文主要对定义在有界开集的闭包上的函数K<1集压缩映象场的拓扑度数的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与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人类的互动行为提供了的新的互动域,借助互联网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实现对人类的互动行为的重构;另一方面,网络互动行为又不得不受到入的社会地位、人格特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就应证了吉登斯的社会结构“二重性”理论,即社会行动既受存在的社会结构制约,同时又构成社会结构的结果,人们每天都在编织着所处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拓扑是继类型学、几何形态学之后新兴的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方式。拓朴学对于形态艺术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诸多建筑师将其引入到建筑之中。文章以上海世博建筑为切入点,运用拓扑分析方式研究建筑表皮形态的演化过程,旨在尝试拓扑框架体系探讨与理解现代建筑形态,以促进形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比较分析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小学部分 )和《日本小学数学指导要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特点 ,它们有着明显的异同 ;分析中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 ,可以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Fauconnier提出的四空间概念整合模型只是相对的,其中间空间可能成为下一个环节上的输入空间,产生新的合成空间和新的类属空间,从而完成整个语篇的意义合成。译者在理解汉语古诗词声音意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四空间概念整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拓展的七空间概念整合模型、十一空间概念整合模型,分别建构出声音意象的字面意义、联想意义和多重意义;在表达的过程中,译者可以创建四空间概念整合模型,通过分析原文空间的元素与译者空间的元素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以及原文空间和译者空间的元素在译文空间的投射情况,采取对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法在译文空间合成译文,使得译文在译入语读者脑海中激活与原文读者脑海中类似的联想,从而产生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机电控制基础》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机电控制基础课程复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基于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设定了直线运动模块速度、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课程项目,建立了机电控制基础课程的一体化内容体系,并应用于机电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机电控制基础的教学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机电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复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其他学科教学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最难于理解的概念之一。在教学中,注重产生极限概念的实际背景的介绍,分析极限定义中各个变量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联系,辩证剖析变化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并借助实物、模型和加强看图训练和直观图画法训练以推动、加强和发展对三维空间的想象,由此提出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递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没有利用代数拓扑知识,而是利用点集拓扑知识证明了Brouwer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