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爱国主义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两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政教(育)合一、官师合一、德上艺下思想传统是一历史重负.应该重构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一方面,继承和发扬现代教育家们关于兼容并蓄、学术自由、通才教育的思想;一方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新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和谐视野下,从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弘扬科学民主精神和培养知名专家学者这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空想的代名词。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教育应具有乌托邦精神。第一,人的提升,是当代教育必然的逻辑和核心性使命,乌托邦之路是教育生成人、提升人,走内在超越之路的必然选择。没有乌托邦精神,教育就难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境界。第二,有史以来的教育或立足于社会政治理性主义或立足于社会经济功利主义的存在依据、逻辑与旨趣,因而是外在化的、非人化的。当代教育必须摒弃这种工具主义品性,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外在走向内在,从而实现乌托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逐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大学精神却走向了失落。大学精神的失落使大学的教育价值、学术价值受到冲击,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体品质。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精神失落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的分析,探究重塑大学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悠久的中国古代大学精神与汉民族精神是统一的。它随着中国现代西化大学的兴起而走向消亡。这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危机所以发生的深层历史原因,因此要复兴民族精神,首先必须彻底变革中国现代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表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表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三个论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取决于它的历史回归抑或当代重建;它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是一种纯理性反思还是批判性解构;它应紧紧附着于生活的表面而为生存谋划还是应立足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而为当代人张扬一种现代生存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挺立时代潮头,打通各种研究视界,积极参与当代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逐步中国化才能显现它的当代旨趣。  相似文献   

8.
伟大长征精神,是弘扬与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智慧结晶,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彼此契合、相互成就。长征精神以其豪迈英雄气概和厚重历史内涵引领新时代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干部有培根固本、强筋壮骨的重要作用。长征精神从信仰、品质、工作方法方面引领干部教育,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长征精神引领干部教育,在信仰方面厚植了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理想信仰,在品质方面弘扬了不畏艰险和紧密团结的珍贵品质,在工作方法方面传承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基础的地位。人文教育不只是入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质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因而人文教育寓于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之中。针对当代大学教育及大学生的特点,探索了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路:重建大学教育理念、改革专业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加强情感教育和给大学生以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它与智育、德育和体育一同构成了对"全面的人"的系统性教育结构。面对时代与现实社会提供的境遇,笔者主张当代大学美育要注重"崇高论"的维度、"和谐论"的基础与"境界论"的指向。这三种强调使得美育具备了道德的内涵、健全人格的目标和人生境界提升的旨趣。  相似文献   

11.
创新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学校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重点加强创新精神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人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和大发展时期,在众多的物质利益?权力、金钱和功利面前,部分高校相继出现了与大学精神相悖的教育腐败问题。如何坚守大学应有的精神,保持大学圣洁的一方净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应该从大学精神视角根据目前高校内部廉政建设现状,分析原因,进而探索构建科学的廉政建设框架,从制度、机制层面上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气质,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大学行为进行约束和体现的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大学精神所包括的诸如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诸多相互联系的方面。而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是构成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人文教育,大学的人文教育弘扬了大学精神,而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高校历史教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物化的时代与哲学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时代的物化和精神的浮躁,哲学的固有精义及其守望者的品性也随之处在晦暗之中。彰显当代哲学使命的根本旨趣在于:一方面从学理上细致考量哲学与时代内容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价值上的勾连;另一方面从操作意义上深入探究在物欲张扬中如何激励哲学的操作者,恪守人格修为、耐得住寂寞并沉下心来为哲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进行培根固本,以推动哲学事业的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需要创新教育 ,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建立一支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培养大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两个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正面临着认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双重困境,主要受到知识民主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为秉持大学精神文化之鹄的,需要坚守和发扬大学哲学性格。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策略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理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志趣,塑造理性的大学学术精神,并在开放过程中变革大学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凝聚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存活于大学校训之中,形成一种有意无形的精神性意向,这一意向可以视之为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大学校训的诞生历史悠远,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能够启发民智,正所谓文史同源,文训相生,文化品位的外化又促进审美品位的发展,印证着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蕴含着文化属性.因此,大学校训的精神向度与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美学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从史学的长度、哲学的深度、文学的温度、美学的厚度四重精神向度,探析中国大学校训对当代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四"精神是以反帝爱国为核心,由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探索与创造精神、奋斗与牺牲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距今86年了,但"五四"精神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对当代青年仍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让"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是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不断发展、认同与创新的过程,当代大学应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并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先进文化品格的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解放思想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培育当代大学精神的前提和手段,同时又是目的与归宿。当前,学校应根据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致力于铸造新的时代精神;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来塑造科学精神;以更新思想观念和关注现实问题来培养创新精神;以学术自由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来促进大学民主精神;以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来弘扬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育的精神向度与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人化世界 ,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世界的精神取向 ;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 ,大学科学 (求真 )精神与人文 (求善求美 )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拄 ;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