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当今中外电视新闻的大家族中,调查性报道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同时又是最有难度的。对中美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两个典型栏目CBS《60分钟》和CCTV《新闻调查》,运用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两种研究方法,通过节目形态、节目运作、新闻理念、话语空间等各个方面的比较,找出差距,吸取精华;发现问题,揭示本质,进而构建符合国情的电视调查新闻理论,为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非诚勿扰》的成功,一方面在电视相亲领域迅速催生出一股拷贝风潮,不可避免地导向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结局;另一方面,《非诚勿扰》始终占据相亲栏目收视霸主的现实则昭示出“差异化”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来源。以《非诚勿扰》为切入点,梳理相亲栏目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解析其“差异化”生存策略的具体所指。突出情感并强化服务意识的目标定位,通过媒体光环透视社会百态的话题效应,点评嘉宾的出色表现及有效的引导和规约,将经典叙事纳入相亲环节、设置并铺设悬念,优秀的主持人及嘉宾的“差异”组合,突破常规的舞台设计,极富画面感、情境感的音响等多方面的创新,最终令《非诚勿扰》成为“相亲”领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的相亲类节目"娱乐化"特征被不断地凸显和强化。一方面,谈婚论嫁本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很私密的一件事,但是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热已经将这件极为私密的事导演成一件可以公开的、全民参与的文化套餐,这为许多"文化精英论者"所诟病;另一方面,面对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关照现实,即使背后有商业利益,但是不可否认它也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5.
《60分钟》和《东方时空》是美中两国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为了进一步揭示这类节目的编辑规律,从四个方面对二者的节目形态进行比较分析。《60分钟》与《东方时空》都非常重视电视语言的合理运用,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但是在栏目设置、节目特征与形象设计、主持技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谈话节目(talkshow)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成为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节目。在《实话实说》的影响带动下,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类节目。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经过了最初的躁动与热闹之后,渐趋稳定,而弊端与不足也开始显露。让我们以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等栏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此类节目的现实与发展。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正因为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好舞蹈》一经推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舞蹈的热潮,成为当下相当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以《中国好舞蹈》节目为例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正确引导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好舞蹈》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缩影,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其火爆背后暗藏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该节目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事业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指出,《交换空间》栏目策划人是本着“造福大众,服务大众”的宗旨来制作和设计这档节目。改版后的《交换空间》也紧紧围绕“人文关怀”,从节目定位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调整。本文着重从节目定位、节目形式和节目主持人的人文意识三方面来分析《交换空间》栏目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近年电视选秀节目风靡我国各大电视台,虽然其在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部分节目存在忠诚度不高、寿命期短、负面新闻较多等问题。文章通过受众观看《中国好声音》栏目行为调查获得数据,构建观看行为的logistic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诸如《中国好声音》栏目等类型节目的受众忠诚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有代表性、最具品牌的电视文艺栏目,央视《同一首歌》凭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中国电视的万千观众。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功能等方面《同一首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其它电视栏目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综艺节目普遍感官化、同质化、媚俗化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开辟了另一条途径,即将日常生活艺术化,提升节目本身的文化品格。作为一档朗读书信类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成功地将书信这一日常生活的样本提炼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一节目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意义空间的有效结合使得节目的叙事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突破了物化与压抑的现实。《见字如面》取得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在重复、同质化的日常生活中开辟差异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的教师节,马文仲、谷庆玉应邀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在制作这期塔《老师啊,老师》为主题的节目时,一向以幽默调侃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多次潸然泪下。此后,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把他们的故事拍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牵手人生》。  相似文献   

15.
《冷暖人生》栏目的成功,证明了平民视角是大众传媒记录社会和时代变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栏目定位,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报道大时代的变迁;选题,选择具有时代特征、能反映时代精神气质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在报道方式上,纪实性专访展开人物故事、透过细节展示节目主题和人物情感。栏目的制作者具有人文关怀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电视收视率大战愈演愈烈,电视剧逐步走向类型化,综艺、侃谈节目因匮乏新意而走下坡路,致使越来越多的观众将注意力转向以真实性与知识性著称的电视纪录片。继《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国家地理杂志》《探索》(Discovery)在中国播出之后,2002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台陆续开播的一档大型电视纪实栏目--《传奇》也瞄准了中国市场,电视纪实片市场自此多了一支容量饱满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获得了较高收视率。其前期策划中精准的受众定位和情感特色定位,严肃性与亲近感相融的主持气质,中西化合的结构形式,个性赤诚的嘉宾选择,电视、平媒、网络的多元融合;运行阶段中强调机智内敛的主持人素质,犀利睿智的分析员设置,以热点话题作为节目卖点,点缀歌舞魔术相声真人秀的多元融合,利用网络做好节目后期跟进。这些经验对国内卫视节目制作与发展具有借答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一种新的相亲形式——电视相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视相亲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迫于压力,不得不去相亲;摆脱心理不适,自愿相亲;电视相亲是手段之一等。根据电视相亲热的现状和原因,可以从调整心态,心理健康;拓宽交际,增加机会;理性看待,变更标准;对于现状,平常心看待等方面,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热。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4日下午,在重庆电视台八百平米演播大厅,我校二十八位同学身着统一服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出色的舞台表现,诵读了《让死了死去吧》和《共产党宣言》两个红色经典篇目,成功地一次完成《品读》栏目录制,其专业素质得到了节目制作组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继民生新闻热潮、选秀热潮之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故事化栏目热潮,电视媒体跨入了一个故事化时代。电视故事化栏目以其受众本位、平民视角等诸多优势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拓宽了传播思路,但也存在庸俗化、低俗化,选题面窄、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背离了故事化手法的初衷。因而。电视故事化栏目有必要从强化定位、注重理性启迪、把握叙述节奏三个方面着手改革,趋利避害,使节目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