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商以粮为先。在旧中国·粮食流通在整个流通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江苏是我国近代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沿江靠海的区位优势,京杭运河、沪宁铁路穿越腹地,陇海、津浦、沪宁、沪杭铁路相继接轨的交通优势,使江苏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稻米、面粉,榨油工业所需要的大豆等原料,可以通过水路、铁路从皖、鲁、冀及东北等地源源不断进入江苏市场,面粉、豆饼等可以顺畅地运往华东、华北、华南各地。到抗战前,江苏粮食市场.特别是苏南粮食市场已从以稻米交易为主转变为以稻米、小麦、大豆、杂粮交易并重,年成交量…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失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初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中,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长期顺差,因此,解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关键。制定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中国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海萍 《兰州学刊》2011,(7):163-167,172
抗战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技术方面面临困境,制约了其发展。工合采取了多项措施:健全工合行政,引进技术人才,设立研究试验机构,进行技术训练等,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战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马原生,郭天钦,安计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领域中人民内部矛盾所...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效益农业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各省市的比较中,吉林省是一个具有良好资源禀赋的省份,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多,土质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出现了跳跃性增长势头,使吉林省从1984年以来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大省。但在粮食增长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并未得到同步增长,农业仍处于低效益的循环状态。如何在农业商品实物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农业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把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命题。因此,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是吉林农业今后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道德水准、审美取向、消费观念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产品,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一个方面,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透视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画面,我们不能无视经济动因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在市场经济的选择中,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构成错综复杂的场景。笔者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8.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高效运转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配置资源是经济高效运转的必然选择熊清华当代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活动,始终不能回避如何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四个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好这四个基本问题,又始终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两个从众多具体的经济体制中概括出来的“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结构性的调整。如何针对我国的实际,在既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又能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没有解决这一难题,马克思经济理论只是指明了方向,而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实际的情况是,提高有效需求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较好促进企业有效生产力的提高。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两个目标的实现,不是轻易所能达到的。 一、结构调整与企业无效生产力的改造 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蔡昉 《东岳论丛》2019,40(1):5-12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一举解决了农业生产缺乏激励的问题之后,在40年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乃至整体经济改革始终围绕着赋予农民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权利进行,使农村劳动力得以不断退出生产率低的生产活动,日益充分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流动,并依次进入生产率更高的生产活动。这个过程表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值和就业份额的下降,背后的逻辑则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并因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带来全体居民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中国以农村改革为历史起点和逻辑主线的这一改革发展分享历程,完整检验了发展经济学的诸多理论预期,堪称二元经济发展的经典案例。按照相同的逻辑,以解决"三农"相关问题进而变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为导向的进一步改革,应该继续围绕消除妨碍资源有效配置的体制障碍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一笔重要的思想财富,但它必须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的经济伦理,但它不能抛弃传统。只有在这种认识论的背景下谈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才显得必要和重要。经济伦理的实质是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和广泛的现实操作性。下面,仅就中国六大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问题略陈管见。一、以义生利、勤劳敬业的生产行为义利观是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根本原则,孔、孟、苟均不反对社会生产,他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生产行为的道德评价方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努力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如何立足于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诸多难题的同时,推进经济学的中国化,促进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中国经济学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要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学”进行学科定位,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洪银兴教授认为,经…  相似文献   

13.
一、单纯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不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在有效需求不足条件下,拓展市场空间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而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必然意味着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上下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向。随着中国即将“入世”,国际跨国石油石化集团均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作为缺油的中国,石油资源问题将是长期困惑中国经济的战略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借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便对地租、土地所有权及土地价格等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关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寅初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寅初的经济思想(美)欧自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留学西方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值得研究。在整个近现代史上,不管是满清政府、北洋政府或南京政府,都指望留学生去解决许多问题,从而能使中国强大自主。但是,与其说留学生是...  相似文献   

17.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农业政策演变过程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经济的发展是由农业的发展开始的,再由农业培养工业、促进工商业发展,进而带动着整个经济的全面腾飞。台湾农业政策依照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至1968年为农业培养工业阶段;1%9年至1990年为支持农业与农民阶段;1991年后为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下之农业调适阶段。一、农业培养工业阶段(1945年至1968年)1948年至1949年,台湾省人口由600万剧增至800万,使增加稻米生产成为紧迫的事情。当时台湾当局除了致力于修复战时受破坏之水利设施,增加肥料供应,以及改组农会,还于1949年至1953年实施农地…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贸易全球化、经营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是当前国家安全的重心所在,中国在迈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其危害因素可以主要来自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求多方面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地区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这种地区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地区收入差距既要从初次分配入手,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时还要从再分配着手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但是,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地区收入差距所起作用有限,甚至进一步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