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王直墓"风波谈学术成果社会转化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2日,<新民晚报>关于日本人在安徽歙县为我民族败类王直修墓立碑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举国声讨:说有损国家尊严、让国人蒙羞的有之,要求拆墓毁碑的有之,责问地方政府的有之,谓这是一种挑衅的有之……似乎此举真得成了"千古奇事"--日本"友人"和安徽地方当局太离谱了.结果,墓被两位大学教师给砸了.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22日,《新民 晚报》关于日本 人 在 安 徽 歙 县 为 我 民 族 败 类 王 直 修 墓立 碑 的 消 息 一 经 曝 光 , 立 即 引 起 了 举 国声 讨 :说 有 损 国 家 尊 严 、让 国 人 蒙 羞 的 有之 ,要 求 拆 墓 毁 碑 的 有 之 ,责 问 地 方 政 府的 有 之 , 谓 这 是 一 种 挑 衅 的 有 之 … … 似乎 此 举 真 得 成 了 “千 古 奇 事 ”— —日 本 —“友 人 ”和 安徽 地方 当 局太 离谱 了 。结果 ,墓 被两 位 大学 教师 给 砸了 。 其 实 ,国人 不 必为 此 大动 肝火 。王直的 千秋 功 罪历 史自 有 评说 。 要 …  相似文献   

3.
各位热爱中华文化的朋友,救救徽剧。大家都知道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京剧寻根之旅”,北京以至全国名家都不忘根。可是,在安徽已经没有徽剧团了。过去由于领导重视还专拨了20万活动经费,现在为了京剧团需要,挪用此款,变成了安徽京徽剧团了。“京”,全国到处都有,安徽有点基础,应该有;徽剧,只安徽特有,更应该有。京剧之祖的安徽徽剧团,去香港、澳门演出“情义千秋”,很受欢迎;去法国、日本演出“吕布与貂婵”,连演四十五场,场场客满。  相似文献   

4.
邬文玲 《中州学刊》2023,(5):139-145
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竹简《先令券书》1号简中的■字,以往释作“亥”“定”“仄”“昃”“今”“乞”诸字,皆未安。从字形、文例、文意来看,该字应释作“與”,读作“舆”,意指舆县。《先令券书》首句释文应改作“元始五年九月壬辰朔辛丑,與(舆)高都里朱夌,庐居新安里”。101号墓所在之地为汉代舆县都乡高都里,舆县城址当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徽”说     
据说安徽建省,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名之“安徽”。说文解字,意从中来;逸兴遄悟,妙趣偶得。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且戏解之。  相似文献   

6.
萧大亨(1532—1612年),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今新泰放城镇)人。嘉靖进士,万历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兵刑两部尚书,是一位深为后人尊崇和敬仰的著名历史人物。萧大亨葬于泰山南麓满庄镇境内的“金年山”之阳、“龙山”之阴。经万历皇帝“恩命”,人们为其修建了这座精雕细刻、工程浩大的石雕群。其墓地地势北高南低,视野开阔。萧大亨墓坐落于南北向石雕群的最北端,墓高6米,墓围长60余米,可见其位之尊。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的丧葬礼制多承袭汉制,但仍有不少创新,形成了晋制。“不封不树”之制,是魏晋实行薄葬的重要内容之一。“凶门柏历”之制盛行于两晋并传于南朝。陪葬、合葬与家族葬制的变化,充分显示了魏晋之际生产关系变革的现实。除西晋文帝、武帝陵墓有陪葬墓区外,魏晋时期鲜有汉代盛行的重臣陪葬皇陵之例,东晋十一陵和豪族一样采取了聚葬的形式。门阀大族势力的膨胀,表现在丧葬礼制上,就是分墓区抗衡皇权。  相似文献   

8.
王恩来 《理论界》2008,(8):116-117
《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9.
沈登苗先生因《新民晚报》报道日本友人在安徽歙县为王直修墓及两位大学老师出于民族义愤砸了王直墓碑事,发表了《从“王直墓”风波谈学术成果社会转化的重要性》一文①。文中说:“王直的千秋功罪自有评说。”我很赞同沈先生这一意见,并认为不仅应评说王直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更应评说王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以正视听,还历史真实面目。为此,有必要弄清三个问题:(一)王直所处的时代;(二)倭寇与明王朝的海外政策;(三)王直反对明王朝的性质。一、王直所处的时代王直生活在16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明朝嘉靖时期。16世纪是个非同…  相似文献   

10.
安徽徽州(现黄山市)古称新安,自古就有“十家之村,不废颂读”的社会习俗,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之美称。就在这片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不仅孕育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而且浸润了“徽州腔”(即“徽剧”)的摧灿历史。  相似文献   

11.
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不久,拱卫军探访公所密探查获安徽芜湖佛教分部总务科干事汪雨春,以安徽青阳县一宿庵僧人了道为名,投书日本驻华公使,建议日本应借中国政府不保护佛教财产之机,与中国政府交涉保护、归还佛教被地方抢夺之财产,以为日本布教地点,这样中国僧徒自能纷纷归投日本佛教。此外,汪雨春宣称其有约四五万余金之庙产被地方政府强夺,愿将被夺之产充归日本佛教所有。汪雨春应约赴日本使馆面谈并走出使馆后,被探访公所密探缉拿。案情很快探明,内务部指令将汪雨春押交安徽巡按使归案讯办,并秉公办理争议庙产各案,同时密咨各省巡按使、都统,提示各省对于庙产纠纷应当秉公处分,防止外邪侵入。通过系统分析相关原始档案,可以发现汪某投书日使投献庙产可谓晚清庙产兴学以来江浙寺庙投献本愿寺事件之余波,更是对二十一条交涉中有关布教权问题的直接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袁世凯政府庙产管理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13.
“郑亳”说所依据的文献《左传&#183;襄公十一年》中的“亳城”乃“京城”之误,陶文上的“亳”为“亳社”之亳,故其并无坚实之基础;郑州商城并非“最有资格”作为早商都城。偃师商城从建城时间要比郑州商城早,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资料也说明成汤的“亳都”是在“下洛之阳”的偃师商城,“桐宫”只是汤墓旁守陵和祭祀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到“太阳墓”遗址旅游的人不断增多,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加上盗墓者恶意发掘,使“太阳墓”这一曾经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遭受严重破坏,有关专家呼吁加大对“太阳墓”的保护。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遗址于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发现。古墓中间是由圆形木桩围成的墓穴,外围有若干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的7个同心圆,这些木桩同时形成以墓穴中心为端点的若干条射线,呈太阳光芒放射状。如此古墓共有数十座。经碳14测定,这些“太阳墓”已有大约38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与安徽曾经数度结缘。为追怀范公的高度亮节,1999年夏天,笔者沿着范公在安徽的足迹对其当年所到之处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查看有关文献资料,对于范公与安徽的情缘更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①虽时过千年,范公的功业道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深深植根于安徽人民的心中。一初任广德仲淹两岁而孤,其母谢氏携仲淹改嫁米氏,仲淹也随之取名朱说(音,同悦)。来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朱说名考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军,系宋代的地方行政单位,其地位一般略高…  相似文献   

16.
19终南山     
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其地峰峦叠翠,清泉潺潺,溪流萦绕,松柏挺拔,修竹茂密,气候宜人,景色幽美;昔有“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葺翠,以楼观为最佳”之说,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之美称。楼观台现存的道教名胜古迹与建筑有:老子墓、说经台、炼丹炉、化女泉、上善池、仰天池、吕祖洞、五老洞、宗圣宫遗址、古银杏树、  相似文献   

17.
刘备葬在哪里与刘备墓在哪里,应当说是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古人有真墓、假墓、衣冠墓之异,问题也就复杂了。按《三国志》中陈寿的说法,刘备是病死永安(今奉节县治师范学校内),运尸成都,葬于今武侯祠,称“惠陵”,并与他的妻子“皇思夫人”甘夫人“合葬”了。其实,人们早就对  相似文献   

18.
民国四年太平猴魁茶在安徽茶叶协会应征,在国内首先获得农商部赴美国巴拿马赛会展览会出品一等奖(见附照片一)。当时正处于“日本群芳,步入世界名茶之林。为安徽竞得大奖,同时连动江西、江苏、福建、湖南、浙江、湖北等七省共获大奖开了先河。重塑了华茶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夏发掘的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墓内一百多件青铜礼器上都有“曾侯乙乍(作)(?)(持)用终”,六十多件青铜编钟上有“曾侯乙乍(?)”的铭文,特别是兵器上除有“曾侯乙之行戟”外,更有“曾侯乙寝戈”。“寝戈”(亲近兵杖)置于主棺旁边。放置主棺的椁室,应相当宫室的寝。执寝戈者一定是其亲信侍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庆舍之臣卢蒲癸和王何,“二人皆嬖,使执寝戈,而先后之”。因此,很多同志认为,墓主应是曾国的国君,名字叫乙。在发掘工地上,有人提出此墓应为楚  相似文献   

20.
皋陶,是我国先秦历史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之祖、圣人.其事迹和后裔的活动,都见诸古文献和古文字.据古文献记载,皋陶早死,其少子偃被封于六,“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或作“录”.安徽六安地区是古六国的封地,六安市内又有后人所传的皋陶墓和祠,所以1993年六安市成立了“皋陶研究会”.为了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以优秀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