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中共临淄区委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同时 ,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他们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这个关键 ,走出了一条符合临淄实际的农业企业化经营之路。一、实施农业企业化经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进步 ,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小…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相继在英国、泰国、巴西、墨西哥等亚洲和南美国家搞得有声有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世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现虽属刚刚起步阶段就已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将和正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农业经济的范畴.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看来,发展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经营活动都客观地存在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判断一种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是否合理或先进,客观检验尺度是其经营效益,包括经营主体自身的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营形式、经营手段.经营规模三者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范畴;例如,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由于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从事农业生产,决定了主要以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和自给自足为主的生产、经营性质;反之,在当代某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由于现代农业机械和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同样是一个农户,经营着一百、乃至数百公顷土地,为我国目前农户经营规模的数十、上百倍.当然,决定农业经营规模还有诸多因素(下面将谈到)但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科技和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单位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从事农业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却越来越少.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也适用于我国(这里谈的是真正从事农业的劳力或人口,而不是泛指住农村的人口或“农业户口”).因此,有计划地,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当地扩大农业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减少农民从事农业的人口(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应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从现实情况看,虽然我国国情与某些发达国家不同,但以我国目前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也已为农业的  相似文献   

4.
十年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但农业投资主体的模糊,农业投资环境的不完善,使农业生产发展乏力,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回潮和低落,因此农业投资主体的选择与投资环境的培育,就成了适合国情、振兴农业的基本策略。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契机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农产品由供不应求,达到供应基本平衡。但正是这种表象,遮掩了农民积累水平低,不具备形成较大项目投资能力的实际状况,弱化了国家作为农村商品经济有计划发展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微观经营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带来的短期行为,在农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势必显露其不合理性。因此,必须从长远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和选择农业的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央政府工作重点。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制约 ,农业信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有必要消除农业信息瓶颈。  相似文献   

6.
苏北是江苏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江苏省实现反贫困目标的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提高其组织发展能力。但是由于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农村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苏北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成效,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苏北反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是最先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省份之一。但同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阶段相比较,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就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由自发地、局部性探索向有组织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转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起来,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沈佳文 《兰州学刊》2011,(9):215-2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主要"瓶颈"正是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针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法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青海农村产业结构的非农化非农产业是农村中农业以外的其它产业的总称,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但不包括乡村集体种植、养殖等农业企业.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在我省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业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我行农业也进入崭新的阶段,每个农业劳动者供养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一部分积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工业的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同步发展的结果使农业积累增加,农村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以前没有的行业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化分工成为他们奔小康的选择,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非农产业.其次,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农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现阶段这“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朝鲜劳动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是在不继地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逐步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的落后面貌,从而消灭城乡差别。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顺利地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朝鲜在农村工作中牢牢地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在农村中进行彻底的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龙头企业是指涉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并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专业化生产,很好地解决了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因此,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 ,我们的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 ,吸取过去的教训 ,充分认识和处理好农村工业化建设与农村小康社会的关系 ,促进小康农村的发展。一、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决策 ,使我国农业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把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界定为农村部门,把工业、城镇、城镇居民视为城镇部门,把"三农"问题抽象为农村、城镇两大部门的交换与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镇部门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城镇与农村两部类再生产失衡的结果。所以,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部门改造为农业加上轻工业的第二部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经济制度提出亟待破解的课题。客观上要求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民财产权、农村金融服务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曹一萍 《理论界》2005,(5):29-3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后乡土中国乡村组织化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前虽已有所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已陷入到发展不足境地。造成这种困境的主因:发展上的政府性对民间性的攘夺;内部治理上"一股独大"操纵了"一人一票";运行上"重组建"与"轻管理";资金供给上的"难贷款"与"贷款难"的困境。而要走出此种困境至少需要做到:政府角色的清晰化和官员行为的厘定、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和社会资本拓展、农村内生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以及对社会成员合作教育的注重与开展。诸多因素耦合而成一种内在驱动力,浸润并改变着农民的品质和态度,促进农村组织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习《邓小平文选》,我们感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并对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论述。这些论述符合中日实际,有着丰富的内容。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国的农村工作,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