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张钢18世纪被称为启蒙时代。法国启蒙运动是这个时代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并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使人类思想的变革逐步走向高潮。在法语中,启蒙(lumière)一词既有“光明”的意思,又用来指“伟人”,其复数则表示“智...  相似文献   

2.
萨德是法国18世纪占有特殊地位的反启蒙思想家,他以自由放荡的自然主义,反对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分,倡导彻底反宗教、反道德和反理性的唯物主义身体哲学。他一方面张扬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夸大身体敏感性的自然意义,彰显启蒙运动时代关于理性与自然的内在矛盾及其悖论的复杂性,其思想对于重新估计西方现代性以及审视传统身心二元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通过反封建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建立了机械唯物主义和战斗的无神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旗帜,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峰。拉·美特利(1709—1751)是法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他把当时在启蒙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十八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成就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正> 在十七世纪“典型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产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战斗的无神论者和理性主义的先驱,他就是斯宾诺莎.他的思想反映了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民主阶层的利益,并对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的启蒙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恩格斯称赞他的哲学思想是“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是理性的世纪 ,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却指出理性不是万能的 ,他认为情感高于理性、道德优于科学 ,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呐喊 ,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卢梭的浪漫主义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的各个领域 ,他的这一思想使他超越启蒙运动 ,并因首开浪漫主义运动之先河而成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的浪漫主义在历史和现实中得到回应 ,在科学理性膨胀的今天 ,研究这一思想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 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牢固确立;震撼着当时的整个欧洲,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然而,考察18世纪法国这次革命的爆发,我们看到,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并且在这之前,已有一大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掀起一场理性的启蒙运动,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和17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在伦理学界乃至西方哲学史界,一直是把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冠之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自然,对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甚至享乐主义的批判必每每溯源到启蒙思想家那里,并认为其对社会历史发生过进步作用为。笔者以为,这样的评价似不够公允。因其仅对思想本身进行道德判断,而忽视了对思想的历史考察。本文拟就此作些实证辨析,并就道德理论及伦理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谈点看法。本文称之为“启蒙思想家”的,除了习惯上主要指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鸩等18世纪法国前期思想家,还包括“百科全书派”.这当然是为了行文方便…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是法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中期法国启蒙运动中涌现了最坚决、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拉梅特利(1709—1751),狄德罗(1713—1784),霍尔巴赫(1723—1789),爱尔维修(1716—1771)。他们不仅形成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而且构成了法国战斗的无神论,“使十八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①,在欧洲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0.
以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社会历史观,既是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演化的结果。对于它的哲学成就,不能只从自然观方面去理解,也应从社会历史观中去理解。事实上,作为对社会历史曾发生过巨大影响的世界观理论,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贡献并不限于自然观上,在社  相似文献   

11.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成为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题域。然而,无论是自然法研究传统,还是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抑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知识的"诠释方式,由于不同程度忽视了社会生活环境与思想的互动,都难以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做整全性的解读。通过考察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逻辑地再现其思想与情境的互动:基于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苏格兰启蒙运动首先是一种生存论关怀;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其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资助、公共生活等生存情境深刻地影响着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稳健、渐进、调适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与“五·四”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虽然相隔一个多世纪,但都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试图对其同异,进行一点探讨。 一、内容相同但揭示的程度不同 纵观两国的启蒙运动,二者虽处不同时代,程度和规模有所不同,但在具体内容上,大体相同。 首先,从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憧憬新体制看。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着相同的精神气质;启蒙理性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开创了新的思想道路;它赋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尤其是启蒙理性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力量,这既是它运用于各思想领域的批判武器,更是启蒙理性内在的动力.如此,卢梭、赫尔德、康德等都是对启蒙运动的真正"自我征服".正是这种自我批判能力拓展了启蒙思想家的视野,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真正价值所在.虽然启蒙理性主义早已成为消失了的历史背影,但那一时代所蕴涵的"独创力量",则至今令人着迷,也许这就是我们不断地回到启蒙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曾经指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尔,一派起源于洛克……这两个派别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错的。”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在当时“已经作为官方势力统治着法国的一切学派,”是法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成份之一;而洛克则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是先于法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终于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通过与贵族的妥协而结束了整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并成为公认的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18世纪的法国来说,无疑是先进的外来思想。因此作为18世纪末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民族觉醒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意味着思想启蒙运动关于提高青年觉悟、造就一代新青年的直接目标已初步实现,从而促使启蒙者进一步思考启蒙运动的发展问题。“五四”后,胡适与陈独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提高”与“普及”的不同主张,便代表着两大思路,预示了启蒙运动的两种走向。本文拟对这两种走向作一番溯源与追踪,从一个角度考察五四启蒙运动自身的逻辑发展,如何逐步地促成启蒙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著名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中,自由口号在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期、最为风行。这并非偶然。自由思想早就成为欧洲社会思想注意的中心。在启蒙时代,只要说到公正的社会制度,自由概念始终是关键。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梦想何种自由?一方面,以牢固的传统为基础并表现  相似文献   

17.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它的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政治社会的建立而是市民社会的运行。在这一共同的思想主题下,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明确界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并对市民社会中的人性、道德规范、社会化机制、经济行为、政治法律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把我国明清之际至19世纪初的进步思想,称之为“启蒙思想”,是侯外庐先生从4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思想史得出的结论。对此,侯先生进行了艰苦的开创性劳作,其成就为史学界所公认。侯先生将明清之际直至19世纪初叶的启蒙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18世纪(清代乾嘉时期)的启蒙思想,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叶(清末)的启蒙思想。本文仅以侯先生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研究作为典型,对侯先生学术研究的特色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9.
(一)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更多地认为自己是德国古典辩证法哲学的直接继承人和批判者的话,那么,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无非是18世纪和19世纪唯物主义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列宁曾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完全继承了法国十八世纪的和德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历史传统,即绝对无神论的、坚决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史叙述中存在着一些需要重新认识和探讨的具体问题。文中围绕怎样重新评价法国启蒙文学成就、认识法国启蒙文学发生机制,以及如何认识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中的公共文体问题,探讨了重构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