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任维忠 《中华魂》2011,(5):37-41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开,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运用他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初步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参见《资本论》第一卷,第95页;第3卷,第92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明确地区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参见《马克思恩斯格选集》第三卷,第12页。)后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第一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学者们为了否定马克思的学说本身,他们试图从这一理论内部找出各种“矛盾”来驳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他们制造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同生产价格的矛盾,即《资本论》第1卷同第3卷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上世纪末期随《资本论》第3卷的发表而被炮制出来。马克思以前的及和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解决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在《资本论》第8卷问世前,庸俗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和洛里亚都曾断言马克思也无法解决这一矛盾。庞巴维克说相同的平均利润本同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是无法协调的:如果产品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那末利润就不可能平均化;如果利润平均化,那末产品就不可能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洛里亚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甚至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闪过写第3卷的念头。因而结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论》就是这一整体的集中体现。《资本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  相似文献   

5.
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首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作为货币的货币”确认并推动了私有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造就了表征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幻相”。其次,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限正义和本质缺陷进行批判,指出当货币形式过渡到“作为资本的货币”时,交换价值的社会化会使私有财产权嬗变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权力,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原相”。最后,“作为权力的货币”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特有的价值形式抽象统摄了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环节,并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合法形式”掩盖了资本增殖的“不法本质”。货币“权利幻相”与“权力原相”的结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权力批判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和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一百年前,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公开出版了。如果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士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那末,《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肯定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胸膛刺戳的最锐利的匕首。它向人们严肃地宣告,资产阶级丧钟再次敲响,资本主义的整个大厦将要倾倒。同时,《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给资产阶级学者的庸俗理论予以致命的打击,因而它同样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无耻诋毁。但不论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采取何种伎俩,《资本论》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8.
<正>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年青的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曾摘记了其中的要点,热情地称它为“天才的大纲”。《大纲》的诞生,对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导致巨著《资本论》的问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唐明星。在1842—1844年期间,恩格斯生活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他亲自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工人运动。在实践的同时,恩格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大纲》是恩格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根据自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主要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建立起来的《资本论》这座宏偉的大厦,是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說的历史批判而最后落成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看作是《资本论》的終卷、即第四卷,說这卷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复述《资本论》前三卷从理论上所考察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資产阶級經济学的过程中所发揮的自己的理论,特別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地租的理论、关于經济危机的理论等等,成为《资本论》前三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虽然马克思关于经济拜物教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但他对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最后落脚在《资本论》第三卷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的瓜分问题中。在与生产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利息、地租和商业利润中,资产阶级再一次将资本的剥削本质更深地遮蔽起来。这是一步步造成资本拜物教神秘幻象背后的客观关系转换机制。这也是一种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隐匿起来的有中变无的戏法。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已经90周年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对《资本论》所作的巨大贡献。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二是通过为《资本论》写序言、插入语、加脚注,亲自写第三卷第四章和为第三卷写增补等,补充、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作为对恩格斯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马克思未能写出经济危机问题的专著或专论,但这一理论在倾注了作者一生心血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理论部分(1至3卷)和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批判(第4卷)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些论述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探讨,无疑将有益于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资本论》的问世,象一把利剑刺向资产阶级的心脏,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资本论》的光辉思想,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革命人民,激励他们为推翻黑暗的旧世界,创造光明的新社会而斗争。恩格斯赞颂《资本论》时说:“自地球上有了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上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论》结构体系两个争论问题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毕生心血凝结的划时代巨著——《资本论》,其结构体系是十分坚实和严密的。《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问题,是指《资本论》科学理论体系的骨骼问题。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珍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马克思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他还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恩格斯也高度赞扬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他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用了四十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伟大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这以前,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麻痹工人阶级,总是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不变”的“公平合理”的社会。马克思为了彻底戳穿资产阶级的谎言,为了在理论上全面武装无产阶级,在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透彻的解剖,“他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早期研究中,青年恩格斯而非青年马克思,扮演了思想启发者的角色。正如早期新闻作品所展示的,青年马克思更加关注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窘境,而青年恩格斯更早地注意到挣扎在“工业化”中的产业工人。不仅如此,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揭示出资本逻辑的起点是私有制,这一发现对青年马克思同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后期的《资本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尤其是强化了青年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回应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分析路径。此外,青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侧重“社会观察”和“经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当时侧重以抽象论证针砭时弊的青年马克思带来新视角,从而使二人共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第三卷在分析资本主义银行时,阐述了银行利润的确定和来源问题,指出“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它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资本论》第三卷,第453页。下文引语凡只注明页数者,均见同书。) 在政治经济学的讲台上,对马克思这段论述通常的解释是: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主义企业,它如同经营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的资本主义企业,同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其利润率一般不能低于社会上的平均利润率。但是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资  相似文献   

20.
一一提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人们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初期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总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已经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