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计算机机房的科学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机房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场所,对其有效管理和维护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了计算机教学。从制定规章制度、利用硬盘保护卡和病毒的防治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小雪 《南方论刊》2004,(11):63-63,42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目前,研究计算机创新教育的资料很少,研究高校计算机创新教育的资料更少。下面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走进了课堂,选择适宜的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本文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计算机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为提高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满足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需要,我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成人计算机基础培训教育工作。笔者根据目前计算机培训教学的实践,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对成人计算机基础培训教育的教学内容、原则、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与同行共同探讨。一、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内容更新快,理论尚未成熟,国家教季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因此各成人计算机基础培训组织机构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自己选编教材进行教学。根据成人计算机基础培…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实验事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等方面着手,论述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中技体育教学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省属重点农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应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办学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欧林三角”模型的教学理念,构建了“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模式先进、实践教学良好、评价机制科学”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有效践行适于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相关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从当前计算机创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培养创新能力需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林兵 《中文信息》2013,(9):48-48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当部分中职学校高规格地建成了计算机实训中心。但是,在某些中职学校,机房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考评措施都未能适应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的新形势。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问题,紧紧围绕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提高管理水平,为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考评措施的改革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增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作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着手,提介广泛地接纳教学人员、艺术人员的参与,使软件的制作成为实用,而带艺术气氛的作用,陈述了当前多 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软件质量问题及影响教学的一些因素,希望以此来推动多媒体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智能教育软件《数学实验室》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科学技术正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本文将新型智能教育软件《教学实验室》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脑美术设计是21世纪的新兴专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电脑美术设计已成为设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电脑美术设计重点需要重新聚焦在每个学生的意念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分析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着重于直觉(INTUITTON)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电视艺术活动,由此决定基本研究课题是电视艺术创作论、电视艺术接受论、电视艺术文本研究、电视艺术的源泉与影响问题。电视艺术学是电视研究与艺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本身又包括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艺术批评、电视艺术史、电视艺术理论史和电视艺术批评史等五个更小的下位学科。  相似文献   

13.
论布洛克的"艺术品"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杰 《河北学刊》2006,26(5):199-201
现代艺术实践使得“艺术品”的概念范围越来越大,冲击着种种传统艺术品概念的界定。面对现代艺术,美国著名分析美学家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学的立场上,从艺术品与人的意图,艺术品的非功利性,艺术品与艺术习俗,开放的艺术品概念等四个方面,重新界定“艺术品”的概念,来为现代艺术寻求美学的辩解。  相似文献   

14.
纪涛 《学术探索》2013,(1):132-135
在我国,包括包装艺术设计在内的所有设计形式中,有部分设计在寻找国际化的路程中迷失了自己。殊不知,国际范儿就是站在本国传统美术肩膀上嘹望世界。在当今,曾经险些被遗忘、封存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美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重构、融合,不仅可以继承、弘扬民间美术文化,创造中国特色包装,还可以让中国的艺术设计通过民族化发展道路,平缓、稳定地驶入世界艺术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生命原初的创造活动--论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基督教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雅克·马利坦(1882-1973)的艺术发生原理非常独特.他认为艺术的本源是诗,诗是发生在人灵魂深处精神无意识领域的一种非概念、直觉的智性活动.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上溯到文艺活动的源头,不仅还原了文艺活动鲜活的原生态,同时肯定了文艺活动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规定的特点.此外,马利坦还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和智性的共生关系,马利坦的艺术发生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文艺创造精神活动的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陶旭泉 《学术探索》2012,(12):170-172
羌族具有优秀灿烂的民间美术成果、资源丰富,是羌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羌族的民间美术品种主要有挑绣、木锁、碉楼、"释比"图经等;羌族地区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存在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优势,没有凸显民族特色,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彻底,美术开课率不高,美术教师教非所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是传承羌族民间美术的创新途径,羌族民间美术是美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艺术视角的解释愉悦与审美愉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中的审美愉悦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主要原因,但审美愉悦仅仅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一部分,不能用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所提供的精神愉悦整体。审美愉悦之所以会覆盖艺术整体愉悦,原因有二:一是在艺术与美学学科的关系上,艺术的审美理论成为艺术理论的替代;二是在艺术实践上,用审美经验覆盖艺术经验。艺术鉴赏本身具有理解的性质,在艺术理解过程中更具有精神的满足感,这也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来源之一。在艺术理解中,解释的愉悦和审美的愉悦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由文学艺术整体结构而不是由这个结构中的这个或那个因素所规定的。孤立地考察文艺的某一构成因素,进而将其看成整个文艺的本质,或许也能揭示文艺的某一层面的本质,但从整体上看,则是片面的。已往的几种艺术本质理论,如单一的客观反映论或单一的主体表现论,虽然也包含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常常以自身理论的相对正确性来排斥和否定其他理论的合理性,以对文艺的某一构成因素的分析来代替对其他因素乃至对整个关系结构的分析。这就要求对文艺本质的研究,应该对已往的艺术本质理论进行综合的辩证分析,以找到一条把它们既区别辨析开来又融会贯通起来的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艺术的原生性、可塑性与无限性生发开来,探索艺术发生的奥秘,解读艺术具有永久魅力的所在。在探索艺术的原生性过程中,本文着重把艺术的发生和人类生命的发生与完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寻求艺术的可塑性的时候,本文主要用接受美学对艺术的解释方法,通过对接受主体和艺术本体之间的对接变化来阐释其本质的流变;在缕析艺术无限性的努力中,本文力求从时间的无限性与思维空间的无限性上去追寻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