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洪 《阅读与作文》2012,(10):19-20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为本,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把活动付诸于形式。英语课堂教学并不只...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数学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方法.而当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主要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探讨,并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力避的五大“禁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知识的逻辑特点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思维特征,教师于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同时,许多老师也提出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如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等等都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我们也看到,现在的课堂成了少数几个优等生发挥的场所,而大多数的学生则成了旁观者,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老师在上什么课.从教学实践来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要让全体学生真正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必须要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5.
邱永锋 《新天地》2011,(6):39-39
“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赋予数学课程目标的时代特征。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究和“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知识结构之中,成为有效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在数学教研工作中,笔者曾经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为专题进行调研,发现在此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诸如: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初中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课程总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状况较好,但仍存在学习内容难易度失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欠佳、教师个别化指导不足等教学问题;同时,不同年级、学科以及城乡间教学有效性差异显著。对此,我们要引导教师确立科学的有效教学观念,通过实施差异发展教学、加强学习指导等途径,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晓军 《新天地》2011,(12):385-386
课程改革到今天,全体一线教师都能认识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我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07、08、09三个年级共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学生大都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的活动,有利于教学互动的进行;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有激情、言行生动及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纪律、教学参与及课外作业方面做的不好;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扮演定位不清,对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的态度和行为不积极。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公平性。结论: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意味着课堂上始终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活动,好的课堂教学管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1.
陈建芳 《新天地》2011,(12):404-40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却少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相似文献   

12.
常银亭 《新天地》2011,(9):185-185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就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和过程,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以造成认知冲突。这就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生成应从学生的感知出发,让他们通过感性材料去理解、认知。才能够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情境生成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有了合适的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已成为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旋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以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先导,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课堂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感.教会学生与人为善和培养创造精神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课堂主体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课堂教学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课堂教学是一门至深的学问, 要学习和探究的知识没有穷尽,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教师文化修养、个人素质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气氛,教师在加强各方面修养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的第一次课,对学生学好该课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的教育目标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更具多元化和人性化。多元体现在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怀;人性化体现在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四种最基本的素质:教师职业平民化、课程内容多样化、课堂知识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化、形式化、思想性不强等趋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任务和课改目标等,回归简约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简约数学或简约数学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自然、简单、精致,注重提高教学效率,注重以简约的思想方法熏陶学生.简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合理选择、化繁为简、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