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棋盘     
就像一个生活在母语世界中的人第一次见到 自己语言的语法,进入电脑时代,一个新的 概念渐渐显出来,那就是“格式化”。格式化在计算机的运作中具有神秘的力量,它既建立一切——为一切新生的表达搭建一个基础的平台,树立一种精神的规范,它又摧毁一切——将任何适应它的游离、松弛和紊乱删除殆尽。每个坐在电脑面前的现代人,当他的操作行为“失范”的时候,无不在“格式化”面前战战兢兢,汗流浃背——因为他的无数人性的表达,都在“格式化”面前土崩瓦解,在荧屏的闪烁中烟消云散。 现代生活中,对于人的生存本质,也许没有东西像电…  相似文献   

2.
我注意到,在我的一些老伙伴中,很多人不会使用手机发短信,提到电脑、上网等总是有些畏难情绪。他们大多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现在我就使用这些“新玩意”的一些体会写给老年朋友,希望能帮一部分人解除对他们的顾虑,使我们的老年生活更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09,(1):39-41
写在老同志学电脑前边的话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年代,电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不懂电脑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文肓”。电脑不光能打字,还能做很多事。收集保管各种资料、听音乐、看VCD、玩游戏……如果上了网,还可以广泛浏览天下新闻、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与远隔千里的亲友面对面视频交流……电脑是现代生活中的知识宝库,百科全书,良师益友,是最有效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我是自从进入了这家电脑软件公司之后,被人称做是“电脑丽人”的。最开始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电脑这种四四方方、神神秘秘、呆头呆脑、充满奇迹的高科技产品给人的感觉是陌生而又冰冷的,让人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电脑丽人”其实也就是“冷美人”的又一代名词。而...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委计算机信息服务中心的网络工程师田立波以。“心飞雨”为网名,与在哈尔滨市一家电信公司工作的网名为“缘缘’的李现,在因特网上相识、相爱、结为伉俪,并且,还在互联网络上“安”了一个家。网上的爱神走下来。美丽的哈尔滨, 最初的玫瑰在空巷中凄然凋落 在网络一族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田立波称得上是一位先驱人物1989年,当电脑还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时候,田立波就已经和电脑如胶似漆了。直到今天,他仍旧十分感谢自己在北京:青岛等地打工卖电脑、卖软件时的那段生活那段生活,不但使他冲出了自己的老家黑…  相似文献   

6.
黄杰 《现代妇女》2007,(12):42-42
有一天,老婆突然对我说,她要教我学上网。我说:“你是在单位上有电脑,我单位又没电脑。我又对电脑一窍不通啊,再一个我们家又没电脑,我到那里去上网啊。”老婆则对我说:“现在都到啥时代了,不会上网会让人笑话的,只要你想学,我教你学,咱们就在楼下那网吧去学,等学会了我们家买一台就可以天天上网了。”我说:“你没听人家上网的人说,网上这毒那毒的可多了啊,前天我们单位的小王还说,他家的电脑中了什么‘熊猫烧香’的毒。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电脑狂暴症”正在欧美经常操作电脑的白领阶层中潜滋暗长,而且不少人还病得不轻。“电脑狂暴症”或叫“电脑狂躁症”,通常表现为电脑操作者在电脑出现故障后产生的沮丧、不安、烦恼和焦躁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看惯了都市的浮华与喧嚣,便向往过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他们厌倦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厌倦了手机电脑公务文件,厌倦了江湖险恶的社交聚会……只想寻一处自由的、宁静的田园或避世的森林躲起来,过过清静的日子。就像我们吃食物一样,顿顿山珍海味总有吃厌的时候,吃厌了难免会怀念起玉米面饽饽的好。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有些像“飘一代”,有些像“痴旅族”,而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就是现代“鲁滨逊”。他们打着“返璞归真”、“平等自由”的旗号成群结队地漂泊。生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十七八岁至…  相似文献   

9.
《伴侣(A版)》2013,(12):62-62
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日益关注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今年3月31日,美国MSNBC网站撰文,将电视、电脑、手机等视为隐形的“第三者”,“眼睁睁看着它们剥夺了我们的性爱。却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3,(12):52-52
“久视伤肝,久坐伤骨”。电脑一族长期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显示屏,长时间如此将会出现头昏、头痛的现象。如果肝气不舒,人的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出现高血压、消化系统紊乱等疾病,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所以说,电脑一族养生要从养“肝”开始。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安全感匮乏,自始至终都有严重的忧患意识,在城市里争先恐后的为自己争一席之地,要起早贪黑,要挤地铁赶公车,要接受电脑辐射、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亚健康的威胁,还要担心后院失火爱人变心……掰着手指算起来,没有哪一件不是忧心伤神,恨不得立马能够避重就轻,逃避生活的责任,更遑论要生孩子,并且承担他/她的未来。自从有了“计划生育”又出现了“丁克家庭”,太平盛世里的人们多了许多选择生活的机会,也横生了许多骄纵与惶恐的因素。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谈孩子色变”?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生孩子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迩半坡 《职业》2013,(28):30-31
办公室里只剩电脑键盘声 有人在网络论坛上发贴:“办公室里有几十号人,一整天工作下来,左边的哥们一直在电脑上做着什么,右边的女孩也不知在忙什么,都无视相互间的存在,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市场经济非常繁荣,市民生活水平一度很高,“家政服务”这个行业也随之诞生:不独吹拉弹唱,名目众多的“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堂前人”、“拆洗人”、“针线人”等以出卖生活技术的“女技工”队伍也应运而生。有条件的人家只要通过“女侩”或“牙人”,随时都可以雇用或买到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14.
现在城市中有孩子上学的家庭大都有电脑;家里没电脑的,可到随处都有的网吧接触电脑;无钱经常光顾网吧的,中小学现在也都有条件不等的“电教室”。一句话,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有条件“摆弄”电脑,已然进入“数字时代”。不过,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则远没有这样幸运。多数家庭没有电脑,更谈不上“上网”;相当多的学校连校舍都破烂不堪,当然更没有电脑。一句话,农村的孩子整体而言还没有条件接触电脑,被挡在“数字时代”的大门之外。大学的新生入学时,城市、农村开始“共处”,这种“数字时代”门里门外的反差便格外强烈。…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时任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在同电脑棋手深蓝(Deep Fritz )进行的“人机大战”中失利,从此,电脑是否会最终超过人脑进而主宰人类,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5年之后的今天,现任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的徒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克拉姆尼克也向电脑棋手深蓝发出挑战,以期向电脑讨回人的尊严。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人脑电话话题的热门聚焦。  相似文献   

16.
1等于50定律     
许亮生 《职业》2014,(10):35-35
“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50名平庸的员工。”史蒂夫?乔布斯的这句话后来被称为“乔布斯定律”。在计算机这种高端的科技领域,“人的才能”将会显示出更大的效益差别,一名优秀的专业电脑工程师的工作效益甚至可以胜过100名普通的员工。  相似文献   

17.
吴越 《老人天地》2010,(10):39-39
人随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可是记忆下降的程度,每个人的表现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虽然年龄很高却记忆仍好,被周围人誉为“电脑”。也有人未老先衰,  相似文献   

18.
IT爱眼宣言     
仇明 《女性大世界》2004,(10):113-113
IT行业,多少人的光荣与梦想,时尚、科技、前卫、高收入,然而也有“致命”伤害,每天长时间地面对电脑,眼睛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9.
智力投资的负面效能──青少年高智能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给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逆社会发展而动的丑恶现象并不以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消声匿迹,智力投资的“高消费”,出现了负面的“高效能”。有人惊呼,世界正面临着高科技犯罪的挑战。一些以高新科技及其产品为载体的现代城市社会青少年高智能犯罪,成为其中的典例。青少年高智能犯罪众现象“电脑犯罪”以电脑计算机为标志的新兴科技智能产品面世才几十年,已经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然而,“电脑犯罪”也接踵而来。美国的弹道武器研究报告、飞机设计材料、雇员名录、后勤供应、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的普及,“玩”电脑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老年人使用电脑,可以丰富生活,愉悦心情,有益于延缓大脑衰老。然而,老人的体质毕竟有别于中青年人,应注意自身保健。首先,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操作电脑需要高度集中精力,若持续时间过久,易导致大脑疲劳,还会引起手指关节、手腕、手臂肌肉、颈、肩、背等部位酸痛,诱发和加重老人原有的骨关节疾病。所以,老人操作电脑最长不应超过2小时,最好每小时休息15分钟。其次,注意保护视力。应该使眼睛、显示屏及文稿之间距离大致相等,最好保持在50厘米以上,每隔半小时左右让眼睛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