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立场的根本一致性、观点的一脉相承性和继承创新性、方法的推陈出新性,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出历史逻辑关系的高度一致性,前者是后者的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结晶,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形态,后者是前者的基石、核心和灵魂,同步发展、协同创新、高度统一、契合交融是两者的共存逻辑。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内部的争论:阿多诺和《历史与阶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探讨了阿多诺与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 关系问题,认为后者为前者的“否定的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 由于两者在理解物化问题上的差异,导致前者最终走向后者的反面,提出要以“否定的辩证 法”来反对总体性辩证法。这种反对的本质不是要放弃理性、遁入艺术,而是要以艺术为理 性祛魅。  相似文献   

3.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与文学观念的差异,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虽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却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表现殖民色彩的都市罪恶,作家描摹畸形社会人的变态心理时常带温情;后者则怀揣冷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荒谬的现实。前者常观念前行,表现观念下的感觉;后者则感觉先入,表现感觉中的观念。前者强化感觉的表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者则趋向于象征的表现。心理分析小说则相似而流向有异:前者趋于展示变态心理和双重人格,后者趋于表现情死;而泛性论地图解历史人物的失误却是当今文学创作应引之为鉴的。  相似文献   

4.
刁生虎 《兰州学刊》2006,(12):153-157
《易》之“象”和《诗》之“兴”是两个既紧密相关又互有区别的范畴:其共同之处是两者在本质上都是隐喻,都需要借助“象”来表情达意,而且存在一定的源流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哲学范畴,后者是一艺术范畴,这就决定了前者主要用于言理,后者主要用于抒情;前者是灵活多变的,后者则是固定不变的;前者所取之“象”既有实象又有虚像,后者所取之“象”则仅限于实象。  相似文献   

5.
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纯逻辑主义和纯历史主义是科学哲学的两个极端。前者强调对科学理论作逻辑分析而忽视历史分析;后者则单纯着眼于历史。两者都从不同侧面割裂了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大多数科学哲学家介于这两者之间,有些科学哲学家如拉卡托斯、夏佩尔等则有意识地吸取了两者的合理因素,克服了各自片面性,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宋代文人以风流名世。这里的“风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他们才华横溢,往往兼擅诗文书画;二是指 他们对感情的过度流连以及与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前者体现了宋人清雅的一面,后者则相反,反映了他 们趋俗的一面。两者结合,使宋代文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并对宋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后者 着手,对宋人从俗的原因、表现及结果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对艺术典型的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逻辑的,一种是历史的。本文主要通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典型的比较,揭示不同历史形态艺术典型的本质和特点。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艺术典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艺术。前者指广义的古代艺术,后者则主要指近代艺术。古典主义艺术塑造形象倾向于类型性,追求和谐统一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则倾向于个性化典型,表现为崇高不和谐美。所谓类型性是指某一类人的代表,是一种经验普遍性的提炼和概括。它表现在两方面:就典型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来说,它是同类人物量的普遍性的概括;从凡是典型都是有某种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与荷马的《奥德塞》的互相交错和衬托的互文性关系,鲜明地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依赖和影响,又体现在后者对前者的孕育和滋养。在结构上,莫里森利用了《奥德塞》的"回家"模式,并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主义观念,使《宠儿》的女主人公塞丝跻身于古希腊史诗中的英雄之列;两者在情节上的相似,则表现出在道德伦理内在价值尺度上所形成的一种暗合,凸显出精妙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与古代传奇文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作家不仅从本事的角度仿作传奇故事,创作了仿传奇的历史小说,而且也从形体的角度拟作历史传奇,写作了拟传奇的历史小说.前者在情感故事中重塑了女性的形象,对女性进行了新的发现,后者则从文人传奇中接续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并展示了其现代性的特征.二者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传奇体,以"再续传奇"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10.
一、雅艺术和俗艺术雅艺术是指精致而规范乃至具有典范性的艺术,它集中地体现着艺术固有的性质功能,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艺术水平发展的标志。雅艺术并非都是经典艺术,但经典艺术则必然是雅艺术。俗艺术是指较为粗放、浅近,但新鲜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时尚艺术、习俗艺术,它同样具有艺术的性质功能,并广泛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艺术素质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艺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于雅艺术。雅艺术与俗艺术相比较,前者规范而稳定,其社会功能更为强烈;后者丰富而生动,启蒙游乐作用更为突出。但两者又是相…  相似文献   

11.
就文学书写而言,中古时期,人们对鲸鱼的认识、想象与利用经历了一个有迹可循的演进过程:从魏晋时期零散且单一的象征性描写,到南北朝至隋唐初年咏昆明池诗的大量出现,再至盛唐鲸鱼诗的全面繁荣。鲸鱼的复杂面相被渐次、充分地展现在文学文本中。韩孟诗派及其以外的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鲸鱼来营造震荡光怪、瘁索枯槁的审美境界,鲸鱼意象对中晚唐文学的定型、发展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杜甫笔下,鲸鱼不仅被文学塑造,还反过来言说文学,鲸鱼象征着雄劲刚健的文风,并与风雅传统相联系,成为中古文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的婚姻家庭,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基层组织的框架和风貌,而且基本上奠定了封建社会组织的模式。秦代的婚姻家庭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即由奴隶制宗法家族向封建宗法家族的过渡。秦和两汉的婚姻家庭,就其类型来说,有很大的区别;就其约束婚姻家庭的法令来说,秦比汉要完备得多。  相似文献   

13.
与南朝相比,北朝谱牒非常发达。北朝谱牒既是政府选官的重要依据,又是门第婚姻的凭据,同时它还具有收族作用。中古谱牒所记世系比宋元家谱要远,但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并不是维修原则,而是是否与政府选官相关。  相似文献   

14.
姚建根  王茂华 《兰州学刊》2007,(2):187-188,38
"坊"是中国古代出现的重要历史现象,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内容."坊"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所蕴含的功能是多重的,其含义的不断变化也是透视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北方论丛》2021,(5):152-160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坊市制的解体、夜市的兴起,拓展了商业经营的空间和时间,为城市商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唐宋商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商人及其子弟获得进入士阶层的机会,士商通婚也并不罕见,"贱商""抑商"思想虽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的确受到极大限制.文人书帖、文集的商品化,是唐宋商业发展的重要表征,也加深了士商间的融合互动.商人群体中读书人和僧道人士逐渐增多,是唐宋商业发展的标志事件,为我们研究唐宋商业文化史提供了极佳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很早就产生了海洋文化 ,它丰富了农业文明。夏商时期的海洋文化表现为出现了朦胧的海洋意识、海神崇拜以及早期的海洋旅游行为和以海岛为避难所 ,表现为开发了近海的海洋资源 ,有了一定的航海能力。它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还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济喜 《江海学刊》2004,(5):164-170
六朝文体论是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结晶。它既有对于文体问题的精辟创见 ,更有着深挚的人文蕴涵。两汉时期的文体论多为儒家的政教意识所掩盖 ,难以获得自身的价值。魏晋以来 ,随着人文意识的兴起 ,文体论伴随着人的觉醒而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体论人文蕴涵与形式要素融为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小商人是晋商研究中不可忽缺的群体,他们代表着中下层商人的利益,在明清两朝商品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的人生轨迹与许多寻常百姓的生活命运更贴近。研究明清晋商中的中小商人对当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信仰家庭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北朝家庭的佛教信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即以家庭和家庭成员为关注焦点,重视宗教信仰实践,并且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当时的家庭,之所以成为宗教信仰的单位,一方面在于环境的熏染,另一方面,也根源于家人的有意弘传。  相似文献   

20.
秦宗财  董家魁 《学术界》2007,(6):223-227
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文化情结是明清徽州文化商人的主要成因.徽州文化商人有学术著述、艺术爱好、实学研究和古玩收藏等类型.他们对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士商融合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