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粮北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自隋唐以来,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流通的大动脉,但到明代后期嘉靖、万历年间,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弊政的影响,河运不断地发生危机,在统治阶级内部,多次引起河运还是海运的激烈争论。明清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是漕运史上的重大变革,其进步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朱明王朝是靠农民起义从江南起家的。因而在明政权建立初期,统治集团自然是江淮地区的人为多,山西人在朝廷中做官的廖若晨星。但到明代中后期,晋籍官员大量崛起,如同群星闪烁般地活跃在政坛上,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略述明中后期晋籍官员的概况。晋籍官员的职位及其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3.
明朝对官员的监察及其启示高春平治民必先治官,这是许多政治家的共识。明朝建立后,为使朱家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吸取了历代整顿吏治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国之初必须“以猛治国,严惩贪污”的施政方针,并为子孙搭起官僚体制的框架。其后二百余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明军征讨瓦刺惨遭失败,英宗本人被俘的土木之变,并由此导致瓦剌进犯京畿,民族英雄于谦力保北京两大事件。这已为治史者熟知。但是,和士木之变有密切关系的名将郭登的事迹,人们却知之不详。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护驾北征,车驾宣入紫荆关。  相似文献   
5.
顾佐在明朝“仁宣之治”时期,顺应时代的需要,对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其中对都察院的整治及十三道御史的约束,对不法宦官的打击和对权贵的纠弹,有效地澄清了吏治,推动了“仁宣之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晋商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商在明清时期称雄国内外商界 50 0年 ,尤其是它所经营的票号、帐局、钱庄、当铺、印局是中国银行业的鼻祖 ,在清代中后期国家财政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和支撑作用。晋商的货币经营资本与西欧意大利伦巴第商人创设伦巴第银行业务一样 ,在世界金融史上曾有过重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析对现代金融具有重要的前驱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初,为了使政权长治久安,朱元璋吸收汉唐以来监察官吏的经验,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其中派御史巡按地方,监察文武官员的制度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影响极大。一巡按的设置与职能  相似文献   
8.
史称明朝仁宗、宣宗在位时“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瘐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①因而被誉为“仁宣之治”。仁宣之治的出现是在明太祖、成祖近60年经营积累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重农、惩贪、用贤、安边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措施才形成的。其中吏治的清明与都御...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提刑按察使司是掌管一省司法、监察的重要机构。它因何设置?职能怎样演变?迄今尚未见论及,本拟文对此略加考察。一、按察使司的设置与职责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称按察使,明代俗称臬台。按察使之设始于唐,史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仿汉刺史制,“置十道按察使”,每年秋冬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宋设转运使,初亦兼管提刑,后又专设提点刑狱,遂成后世按察使之前身。金承安四年(1199年)改提刑使为按察使,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元代改称肃政廉  相似文献   
10.
论明代官僚政体的双重特色高春平一、双重机制的诸多表现明朝从朱元津立国伊始,就继承和吸收了以往加强君权的经验,并根据统治的需要很快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体中存在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从而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度强化的地步。然而,集权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