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一种服从于宗教信仰及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的工艺性加工,具有极强的原始艺术的意味,其神器、纹饰、色彩等就是原始艺术在现今的延续,对它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可以了解本地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为继承和发扬本地区少数民族美术及中国民间美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除汉族以外,还有藏、蒙、土、回、撒拉、东乡等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项目繁多,向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并踊跃参加。有时,不同民族之间还进行体育交流,加强了兄弟民族之间的友谊,增进了团结。所以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增强体质、生产自卫的必要手段,也是联系本民族和兄弟民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调适尤为重要。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各民族成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民间信仰体系,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具有整合社区、教化民众、心理抚慰、文化传承等功能。科学认识这些功能并加以调适,有利于发挥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间寓言是一颗闪亮的明珠,它与其他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一起,为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少数民族民间寓言搜集整理概况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间寓言,指的是建国以来,从各个少数民族民间搜集整理出来的全部的民间寓言。由于这一时期汉族民间寓言搜集整理收效甚微,因此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也可视为中国当代民间寓言。中国当代民间寓言的搜集整理大致是从一九五五年前后开始的(这里指的是搜集整理作品见诸报刊的时间)。这时的民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悉心搜集、整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画面,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叙事长诗不发达的偏见。据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初步统计,“解放后,陆续挖掘、整理出的民间叙事长诗有一百多部”。仅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的《中国民间长诗选》三集,精选出的我国民间长诗就有  相似文献   

6.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何红一,祝注先早在远古时代,歌谣即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产生,是人们统一意志、协调动作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原始歌谣和音乐、舞蹈密不可分,纳西族的《阿仁仁》,男女合围歌舞呼号,忽而分开聚成小圈,忽而连接形成大围,吼着、叫着、吆喝...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受习惯法影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调解制度。文章对该制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在凉山彝族民间调解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民间纠纷调解资源,推行多元化调解机制,枸建大调解格局。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彝族民间调解与人民调解调适、建立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型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间调解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传统法文化,利用其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等传统“司法”中的合理因素,是我们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调解机制中的合理成分,当今司法可以予以利用、完善。  相似文献   

9.
甘肃天水农村的民间调解活动,显示其有效性、合理性,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但也出现新的问题,如民间调解依据随意化、调解人面对少数恶势力下权威弱化、有村民希望诉讼解决、个别案件调解不当等。乡村村民选择调解的思维惯性是源于传统的"厌讼"心理,但形成村民"厌讼"心理的社会事实是诉讼的不确定性及其高昂的成本,传统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又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对民间调解的认同,村民选择调解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的选择,这就是"乡土逻辑"。政策建议:一是对待民间调解,可以更多的宽容,尽量减少行政力量干预;二是积极引导,渐进将国家法传播到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需要做也是急迫做的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在少数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做好国家司法基本上替代民间调解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民间调解是当代替代诉讼解决纠纷(ADR)的重要方式,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仲裁、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目前民间调解存在立法、运行、效力不统一和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借鉴当代西方各国和地区"调解法"立法经验,选择"调解法""仲裁法""审判法"分离立法模式,制定统一的民间"调解法"。中国统一民间"调解法"的制定要解决立法目标、特有原则、调解机构和调解员、调解协议效力、民间调解法与司法调解法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间调解的困境和出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调解的一种重要形式,民间调解曾经在纠纷解决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进入“诉讼时代”后,民间调解受到压制和质疑,面临困境。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纠纷,诉讼已不堪重负,构建包括民间调解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造成当前民间调解困境的诸多原因,探索了社会转型期民间调解重构的路径与方法等,使其与诉讼方式相得益彰,以发挥民间调解应有的不容忽视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彝族民间调解制度是彝区民间纠纷的传统调解机制,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本土纠纷解决资源。在肯定彝族民间调解制度对解决纠纷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彝族民间调解制度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彝族民间调解制度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推动彝区的法治现代化进程,更好地为彝区的繁荣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乡土社会存在着三种层次的纠纷调解,即民间调解、州县官方调处以及介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半官方性质调解.在官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清代民间调解十分盛行且存在着内在的规则与秩序:参与民间纠纷调解的主体多、范围广泛;民间纠纷调解的形式灵活多样,家族调解享有程序上的优先权;民间调解的依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国家制定法外,儒家伦理道德和情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习惯、风俗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代乡土社会的民间纠纷调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家法与乡土社会规则之间一种既相冲突又相融合的矛盾统一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间调解制度是民事程序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调解功能有下降趋势。本文认为,要顺应法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要求,必须改革我国民间调解制度:一是赋予调解协议之执行效力;二是实现由权威调解向依法调解的转变;三是加强法院与民间调解组织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德古、家支头人等权威人士调解为主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本文在分析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说,要整合民间纠纷调解的资源,将彝族民间调解纳入现代法治体系,形成法院与彝族民间调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从古至今活跃着被称作"德古"的特殊职业群体。德古运用习惯法和判例解决凉山彝族地区大量的民事纠纷。他们为凉山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解析彝族德古的特征、彝族德古现当代的状况入手,研究德古在民间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古是维护彝区社会稳定、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土资源,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是彝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它源远流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散发出无尽的原生、原创的本土精神,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的继承发展,而且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那无限的审美内涵,同样提供给时代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1].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诉讼法中把法院调解确定为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民间法作为调解依据具备了促成调解方案顺利、恰当达成的诸多优点。通过对三类案例中民间法适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民间法是实然存在的,并且能够在国家法的规制范围内发挥其有利作用。由于民间法与民事调解有共同的生存背景和价值取向,民间法凭借自身的优势可以发挥衡平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素有由年高有威信的耆老和乡官里正调解民间纠纷的习俗.民间调解是一种有效的民主协商纠纷解决机制.民间调解对于化解民间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间习惯作为一种内生于社会的“本土资源”,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我国学界,司法活动中民间习惯的适用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笔者以民事调解制度为背景框架,探讨民间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试提出国家对于民事调解活动中运用民间习惯的规范和引导措施。本文一方面希望为民间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寻找一个更为适宜的语境,另一方面通过论证在民事调解中适当引入民间习惯的可行性,以期促进调解制度的解纷功能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