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小厮们作为最平庸、最底层的一个人物群,历来为人所忽视,但正是这样一群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折射出《红楼梦》的博大深邃。曹雪芹采用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刻画了这群饱满的人物形象,他们对于整部作品的叙述结构、情节推动以及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人物,描述篇幅相对都比较短,却个个有血有肉,同样成为《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细致梳理和仔细研究,能够反映出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的老舍研究者关注的是其笔下的都市人物形象,乡村人物形象研究则相对薄弱。《抓药》体现了乡村人物生不如死的苦况,《八太爷》则反映了乡村人物死于正义与非正义夹缝中的悲哀。与其众多篇什中的悲剧主人公一样,老舍注定是一曲曲哀歌的谱写者,注定是都市里的殉道者。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释了《晏子春秋》的文本,考证了《晏子春秋》的篇目,并对《晏子春秋》著作的学派归属进行了论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晏子春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8.
伦理道德的抽象名词是社会思想文化积淀的反映,有较强的历史性。基于此,探析《晏子春秋》中的伦理道德抽象名词,能揭示出该时段社会思想文化的概貌。文章从有关伦理道德抽象名词的判断标准中分析《晏子春秋》中这类词义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进而探究其反映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的宗教观(新加坡)陈来发《晏子春秋》所反映的宗教观,显示出作者的重民思想,含有浓烈的理性成分.这可以对书中天地、鬼神、祭祀、生死等方面加以分析。肯定天与鬼神赏罚善恶的作用《晏子春秋》所涉及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不是自然的天,也不是儒家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晏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历史小说集,其成书过程相当复杂,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小说家者流汇编而成,其成书不会晚于秦统一六国。《晏子春秋》的素材既有历史实录,也有传闻轶事,甚至是夸饰虚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是以虚构为主而非实录。该书中的晏子是一个文学形象而非历史人物。《晏子春秋》作为我国最早的短篇历史小说集,具有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表现力强的特点,给后世文言小说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与情人》中颜色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集中地用特定的颜色来 描写人物,使这些颜色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颜色不仅用以反映人物性格,同时还暗示 着人物命运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探讨了颜色在劳伦斯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  相似文献   

13.
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晏子春秋》研究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学术史著作。该书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视野开阔,体系谨严;二是汇集大量《晏子春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三是不囿成说,力求创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4.
人物是童话中的重要元素,童话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作者的审美观念和道德取向,并引导儿童形成初步的善恶美丑观.《格林童话》中的人物以其鲜明的特点可以分为受害者,压迫者和救赎者三种类型.格林兄弟通过这些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德意志民族朴素的世界观和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使用了大量的冷笑来塑造人物形象,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同时也反射出书中各人物心情起伏。大卫.霍克斯采用细节化翻译策略对《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不断重复的、模糊的冷笑进行的翻译,将冷笑的含义具体化和清晰化。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两千五百年前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各类诗中都刻画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诗经》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丰富的,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多样的。《诗经》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动作、貌、言语、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歌的高度写实风格并不排斥其理想化,在他的诗作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当时的时代人物及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等同于客观存在的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打上了鲜明的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的印记,折射出杜甫本人高大的身影,是为人物形象的意象化,并以《前出塞》九首《佳人》《八阵图》三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以当时流行的哥特文体,创作了短篇小说《老保姆的故事》《克拉雷会苦行修女》和《灰发女郎》等作品,塑造了痛苦的幽灵、专制的暴君和焦虑的母亲几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从女性哥特研究视角解读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部一直未引起评论家重视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很大程度反映了盖斯凯尔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主义的坚持。  相似文献   

19.
从商业叙事角度研究曹禺的戏剧文学作品《日出》、《雷雨》等,可感受到其中商业叙事情节的极度惊险紧张,可发现其资本人物形象所包含的过去人们没有特别关注的深刻内涵。这些作品表现了民国时期商业和资本经营活动波谲云诡的局面、商业和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和诚信的缺失,刻画了资本魔箍中的扭曲畸形者和封建伦理道德恶承嗣者的资本人物形象,反映了民国时期市场经济和商业资本人物的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01-101
通常所说的“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略称,还包括诗词曲赋以外的各种韵文体裁。在同人物形象的关系上,有些诗词成了人物形象的命运的谶言,有些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流变,而其中个性化的角色诗词更有代表性。《红楼梦》诗词已和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浑然一体。1人物命运的谶言《红楼梦》中,谶言主要寓于诗词当中,如太虚幻境中薄命司内所存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中的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具有鲜明的诗谶特点,为人物性格发展和命运前途提供一种预兆性的依据。“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