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在4℃冷却处理1—2h后的萌动孢子液经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的方法,对水牛瘤胃真菌(Rumen fungi.RF)的诱变育种条件(主要是致死率与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其结果为:致死率为100%、94.4%、70%、50%时,其相应的处理时间分别为8 min、3 min、1.67 min、1 min。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较优的陶瓷型制备工艺,耐火材料组成(质量分数)为石英砂40~50目30%、100~140目10%、270~320目60%,粉液比是2.4∶1,Ca(OH)2加入0.7%(质量,与水解液体积比),起模时间10min,起模后立即喷烧,焙烧至500℃、保温2h.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陶瓷型,其表面质量达到1级,抗弯强度为0.331MPa,透气性为6.965cm4/g·min,高温变形试样变形率为5.1%,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无论是物质的制备还是沉淀物的分离,往往需要进行固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固液分离在实验中的应用既很重要,也很广泛。实验中正确应用固液分离的方法,既能赢得实验时间,又能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无机实验中,常用的固液分离的方法有倾析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 当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或比重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的底部时,可用倾析法分离或洗涤。例如,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除去铁屑上的油污,加入10%Na_2CO_3溶液于铁屑内进行煮沸,缓缓加热约10分钟后,用倾析法除去碱液,再用水进行洗涤。 当被分离沉淀的量很少时,可以应用离心分离法进行固液分离。离心分离法是应用离心机。根据物理学离心力的原理,混合液通过离心作用,沉淀就紧密的聚集在离心管底部而溶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是广西特产,罗汉果属植物的果实。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微波萃取系统,进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实验,确定了微波辐射条件下不同的物理参数(辐射功率、辐射时间、溶剂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最适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40%;微波辐射功率495W;辐射时间6min;提取压力0.1MPa;原料粉碎度100目;固液比1:30。在此条件下,罗汉果皂苷一次提取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结晶法制备甜菊糖中存在的结晶步骤复杂、回收率低、结晶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二次结晶法从甜菊糖 粗品中提取高纯度RA的新工艺。同时研究了提取溶剂、固液比、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等对结晶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现有 结晶工艺,简化了结晶步骤。实验表明,结晶法制备高纯度RA的最佳工艺为:一次结晶提取溶剂为无水甲醇(质量分数 >99%),固液比为1:5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2h;二次结晶提取剂为86% -88%的乙醇溶液,固液比1:4 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16 - 24 h。两次结晶RA总得率为70. 9%,通过本结晶工艺,可制得RA的质量分 数为97. 51%的甜菊糖产品  相似文献   

6.
对活性炭吸附SO2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减少,当烟气流量在50—100l/h时吸附效果较好,穿透时间在55min以上;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穿透时间越长,氧气含量为10—20%时吸附效果较好;床层出口温度在20℃-70℃时,随着温度升高穿透时间减少,但在70℃-99.5℃时,穿透时间又有所回升;烟气中含水蒸气时,SO2生成H2SO4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当夹带水蒸气的空气流量占总烟气流量的25%时,活性炭的脱硫效率反而会下降;NOx存在对SO2的吸附影响并不明显;活性炭经高温改性和KOH改性后,吸附效果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设计正交实验,采用水浴和超声波分别对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水浴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24:1,40℃水浴回流90 min;超声波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24:1,预浸渍30 min超声40 min.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法所得绿原酸含量较高,以本工艺提取返魂草颗粒绿原酸,绿原酸含量达到3.63 mgYg.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浊点萃取~紫外光谱法测定微量碘的新方法。利用表面活性荆TritonX-100和配位荆碘化钾对微量碘进行浊点萃取,并结合紫外光谱法进行测定。考察了平衡时间、水浴温度、离心时间、pH值、萃取剂用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pH为2.0,10%的TritonX-100用量2.0mL,水浴温度80℃,平衡时间9min,4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该方法应用于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陶瓷管载体内壁制成高岭土动态膜及动态膜对城市二级出水的过滤性能、动态膜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实验中采用错流操作方式处理二级出水,结果表明,涂膜液中高岭土质量浓度在0.3~0.7g/L、涂制时间在10~37min时,成膜的水处理性能差别不大;跨膜压差对过滤有一定影响,当0.1~0.3MPa时,滤出液通量基本相同,但明显低于0.4MPa时滤出液通量;错流速度对过滤影响显著,速度愈大则滤出液通量愈大,错流速度在1~2m/s时出水通量比较稳定,动态膜对浊度的去除率基本上为100%,对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10.
茶氨酸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茶氨酸功效的被发掘,对茶氨酸需要量不断上升,为了从茶愈伤组织中提取到更多更纯的茶氨酸,本文对提取剂的种类、浓度、作用时间与温度进行了比较,得到提取率最高的操作条件。同时对提取液中的杂质去除,试验了两种方法,进行了工艺研究。最后得到以下两种提取提纯方案:一:茶愈伤组织经70℃干燥后,每克加80℃80%乙醇60ml,在振荡器上振荡60min,过滤,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二:茶愈伤组织经70℃干燥后,每克加80℃蒸馏水40ml,在振荡器上振荡50min,加饱和酸性醋酸铅至沉淀完全,离心,上清液调pH至9.0,离心,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两种操作,茶氨酸含量均可达160mg/gdry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优化草木犀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所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单因子试验、均匀设计试验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对草木犀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四个因子对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确定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g.mL-1)、超声时间30min、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30℃,粗黄酮得率为0.884g.kg-1.通过滤纸片试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土壤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酵母菌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机改性伊利石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伊利石黏土,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种有机改性剂分别改性后,对水溶液中苯酚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2种吸附剂各自最合理的吸附条件:pH值分别为9和6,吸附平衡时间分别需要40和80min,吸附剂用量均为35g/L,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和62.8%,且有机改性伊利石比天然伊利石去除苯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对从荷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4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波提取南瓜色素的工艺参数和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南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25:1,超声时间35min,超声功率300W。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和PVC改性填料处理人工配置的原水,通过改变原水COD浓度、温度、气液比、进水流量,对填料的挂膜时间和工艺的运行效能进行分析,获得较好的工况参数。结果表明:有机负荷和温度均会对挂膜时间产生影响,原水浓度越高,挂膜完成时间越短;环境温度为30℃左右时,挂膜时间较短;采用好氧生物接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必须要有适量的溶解氧供给;对本研究所示的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建议控制气液比为10∶1。  相似文献   

16.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A70铝合金试样在变形程度为60%、变形温度为360℃~480℃、变形速率为0.01~1S^-1的条件下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及固溶处理。分析热变形参数对合金固溶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A70铝合金的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变形程度和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2A70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对于样本数据,模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对于非样本数据,模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8%。  相似文献   

17.
铜基低水碳比型高温变换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铜盐、锰盐为原料,详细研究了铜基低水碳比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在大量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催化剂中的铜锰比、制备过程中铜盐、锰盐混合液浓度、中和温度、pH值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铜锰比1/2,混合液浓度0.09-0.15g/ml,中和过程的温度30-55℃,pH值10-11,焙烧温度500-600℃,依照上述条件所制得的催化剂按高变催化剂的国标进行检测,其初活性(按CO转化率计)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Cu-Ce(La)Ox高温变换催化剂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中和pH值、中和温度、焙烧温度和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了CuO、CeO2和LaOx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CuO-CeO2-La(10%)Ox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11,中和温度为54℃,400C焙烧4h.催化剂的最佳配比组成为:CuO为20%、CeO2 70%、LaOx 10%.XRD晶相分析表明,5%Cu-Ce-La(10%)Ox催化剂中除了主相CeO2以外,还出现了Cu与La形成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uLaO2,且CuLaO2高度均匀地分散在主相CeOx中.还原态中除了CeO2、CuLaO2外,还出现了Cu单质,因此这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不可能是简单的CuLaO2或Cu,从而使催化剂无论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活性,其活性位形态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技术和回流技术对荞麦蜂花粉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芦丁为提取指标,使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是:物料比为15:1的无水乙醇,在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下处理140min;回流提取最佳工艺为选用15倍物料比的无水乙醇,80℃水浴回流70min。实验结果表明提取荞麦蜂花粉中的总黄酮,采用回流提取法优于超声提取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老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分别对300例典型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13种吸入变应原的皮内试验。结果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80%(240例),阴性20%(60例)。常见变应原依次为屋尘135例(56.25%),尘螨110例(45.83%),夏季花粉92例(38.33%),霉菌90例(37.50%),春季花粉70例(29.16%),昆虫124例(51.67%),动物毛54例(22.50%),豚草34例(14.16%),多价羽毛18例(7.50%),榆树20例(8.30%),杨树32例(13.30%),刺槐13例(5.4%),柳树10例(4.2%).结论环境因素与老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