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与此同时,无序开发自然资源,使得我们的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人类呼唤一种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产生。所谓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模式,是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式。本文将以人力资源为基础,讨论我国如何利用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类社会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一种特征.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社会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有很大不同.研究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传承和弘扬这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生态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为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来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得以明显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技术虽然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唯一原因,但却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地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技术。本文从为生态技术提供价值导向,为生态技术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营造有利于生态技术生长的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唯有这样才能解决生态技术短缺的现状,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了经济持续发展与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正经历着新的历史性转折,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党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我们的社会生活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围绕着和谐的这个主题进行展开,反过来,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在其中的具体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处理"人"的艺术,"人"是这门艺术中永恒的必然主体,人本理念始终贯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人本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乎人、关乎人生、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乎精神生命创造力的生成,而且还要重视人的总体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人文关怀,重视人的自我发展与人性的完满,是人性和谐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转换公共资源配置理念,从推动经济增长优先兼顾其它方面发展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及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并重在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条件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社会去解决。而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无序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成为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响亮的主题词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迫切要求.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积极扬弃和超越,它要求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一一自然一一社会"的和谐共生.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形成及其内涵分析入手,试图从加强生态明意识、完善环境法制、发展生态产业和加强全民参与等方面,来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课堂教学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让生命实体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我们必须耐心倾听、及时捕捉并充分肯定。新课程主张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要用得恰到好处,能根据情况随时更新。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教师与学生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和谐的课堂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偶发事件是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将我国建成体现和谐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进行支撑,这就是和谐文化。这里所讲的和谐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以和谐作为整个文化脉络的中心,其中蕴含了和谐的思想及价值等。这一思想是指引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从中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定,为了尽早的建设和谐社会,就应当有一个明确、统一、先进的文化结构这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系,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继承、借鉴与科学创新的关系,强化国民共同体的政治、文化认同,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各个时期我们都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不易被察觉的、隐蔽的一种教育方法。学生的情感、意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受这这种隐形教育的影响。本文从探索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出发,这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及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工业经济或资源经济的发展,使自然资源消耗量迅速增加,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导致了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失衡等恶果,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出现了。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毁灭恰恰是由工业文明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思维方式,追求人类与环境和谐的新思维、新的生态意识上进行调整。生态文明正是在人类消除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和重新思考未来命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代人类的创新与进步,必须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如果被人类破坏到不可逆转时,那么文化与文明必将退化和衰亡,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定要向公民教育转型,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不足之处。公民教育旨在让公民意识到个人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参与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又一个理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好切入点,将着力点放在改进方式方法、加强理论课教学和党建工作、培育和谐校园文化、强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享受因自己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能力的成果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威胁。同时,面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加剧,有识之士也在进行积极地反思,提出各种各样的环境思想,如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价值、动物的权利和价值、非类中心主义等,这些都是人类生态智慧的结晶。法学界尤其是环境法学界,有一种主张动物有自己的主体资格的观点,这种观点力求通过赋予动物主体资格来更好的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科技和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繁荣,但也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破坏。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必要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为一种制定来实施,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