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提高生态消费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三大消费力、三大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文化的高度提高生态消费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展生态产业,优化消费环境,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相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二者是互利共生、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科技创新,选择绿色科技。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着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因此二者需要协调发展,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科学发展现是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现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主导的绿色工业革命情势下,中国藏药产业和全世界其他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青藏高原不可再生性生态资本的宝贵价值,摒弃生态赤字化的发展老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维度调整藏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走创新集成面宽、科技含量高、文化意蕴深、经济价值大、精神疗效好的藏药产业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进而在实现生态盈余的同时运用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的新路径突破藏药产业发展的内在桎梏.  相似文献   

5.
杨名 《理论界》2014,(8):34-3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既有各自的价值前提又具备一致的价值目的,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主要从形象、建设战略的理念定位,建设整体目标与所破解难题以及具体建设项目与所关联产业等方面对二者融合起具体推进作用。这些方面之所以能够推进二者融合,不仅在于其具备融合的价值前提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与彼此相互整合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价值前提,这体现出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具有先在性价值。这种先在性价值的实质正是主体在生存世界多样性价值空间所创造的不同价值事物相互协调发展的机会——价值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推进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建立生态文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布局,表达出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培元固本的主体自觉意识.中国地域辽阔,生态复杂,民族众多.生态文明作为“人和”问题,不仅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互为用,还要有各地、各民族及其文化的能动参与.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学科新知,将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的区域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相结合,以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导向,构建“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中国学界、政界凝聚力量,实现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联袂建设,达成民族团结与美丽中国携手同行的生态政治学共识.  相似文献   

10.
传统以利益至上为价值导向的功利主义科技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正义向度不足。当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坚持以正义为伦理关怀的生态科技观,关注环境和人性,以实现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从历史维度审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为坚持以正义为方法论导向的生态科技观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统一,表现为物质文明的进步;与政治建设相互包容,表现为政治文明的进步;与文化建设相互融合,表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建设相互支撑,表现为社会管理的进步。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前行的路径,坚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展对人类具有双重效应,它一方面促成了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为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创造了重要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遭到威胁的窘境。究其根源科技发展负效应是现代工业文明形态下资本主义在制度层面、"反自然"的科技价值观在观念层面以及具有"反生态"性质的征服型科技在器物层面共同造成的。只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进行全面变革、确立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和科技价值观、贯彻以生态理性主导的科技发展原则,才能使科技发展回归到服务于人类真正需要和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以生态化科技引领生态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区肩负着繁荣国家生态文化的重要使命.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四个阶段重新归纳审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的演变,提出通过正确评估森林生态文化价值、促进林业"生态+文化"的产业融合、构建发达的林业生态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林产品文化附加值等方面推动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还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李桃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99-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引.生态文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生态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与生态制度文化内涵,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有着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在生态文化多元性基础上深入解读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挥其内生性作用,对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实际出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来谋划江西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终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经济区,这无论对江西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庆 《学术探索》2008,(5):128-131
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三着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进程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是一项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文化功能应成为德育的首要功能.为此,德育应立足社会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建构,从大学生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导,同时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发掘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情景资源、整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创新高校德育,增强德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应走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两大战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借全球化之势,极力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压缩了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造成文化多样性锐减,文化生态失衡。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为解决当前的文化生态危机提供了答案。不同文明只有相互交融,和谐共处,世界和平才能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