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词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或者没有理想的翻译方法,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翻译界。在此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结合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指出: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应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译者应做到"多维"的适应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方能达到有效的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2.
公司简介是公司的名片,好的简介能够为公司开拓市场、提高知名度、带来巨额利润。公司简介的英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到国内不少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公司简介英译问题的分析总结,或者是从功能翻译理论或目的论出发,针对翻译中的选词、翻译技巧以及交际效果的研究;或者是基于小型语料库对公司简介文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很少有人从语用学角度对公司简介翻译过程进行顺应性研究。本文将利用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公司简介的英译过程,认为译者英译时需在分析原文信息的基础之上,坚持"效度第一"的原则,采取"信息突出"与"结构简洁"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必要的"取"与"舍",从而顺应译文的信息结构。  相似文献   

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功能派的翻译观,翻译被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重在强调翻译所要达到的功能。旅游资料翻译是应用翻译文体的一种,注重信息传递,其翻译过程涉及到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等诸多因素。在此运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浅析《黄山简介》英译,并借以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宋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辛弃疾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翻译美学将翻译与美学结合起来,对诗词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此拟从翻译美学角度来探讨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看辛词英译是否满足审美再现的四个基本要求,以期为辛词及宋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为译出原文韵味,风格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从风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品中两种语言的风格特征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以期对今后散文的汉译英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论语》有许多语种的翻译,但数量多、影响大的主要是以英译本为主,大约有60本。国内外研究《论语》的英译大约有100多部,但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对象有大量的重复性,如韦利、庞德、林语堂、安乐哲等人的译本。除了这些语际翻译的研究,国内没有人进行过《论语》语内翻译的研究。从历时性的角度入手,选择初期的译者辜鸿铭和当代最新的译者吴国珍的译文来归纳英译的发展趋势,对辜、吴和李泽厚译本语内翻译进行探讨,以及比较不同读者的心理。希望以此对中国的古籍翻译能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洁 《理论界》2007,(9):214-215
风格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重要旨归。中国古典艺术散文原文的许多风格标记很难在译文中得到对应,译文的风格因而不等同于原文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对古典艺术散文风格英译的规范做描述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中文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策略问题。提出作为在国外市场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支撑要素之一,旅游翻译必须考虑旅游部门形象定位要求、外国游客接受方式和中英文本类型差异等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策略,译文才能成功地实现辅助旅游部门对外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拟从翻译本体论的视角,结合散文英译,浅谈对于"译随人意","译有所为"[1]的几点反思:(一)翻译的界定:不同主体间的最佳关联;(二)翻译的效度:创造性叛逆;(三)翻译的信度:各主体、影响因子间的对比与调和;(四)翻译的运作:三个维度,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张若兰  刘筱华  秦舒 《云梦学刊》2008,29(6):145-148
典籍的翻译是一种研究型翻译,它比其它翻译具有更大挑战性.通过对<楚辞·少司命>三种英译的比较研究表明典籍的翻译具有更大的译者介入空间,因此.更需要译者发挥自己的才能,学识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讨论了影响当前翻译教学的因素,提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套基础理论、两对核心策略、多种翻译技巧,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认为翻译的唯一目标是语言之间信息的准确转换,并强调译文必须与原文在内容、语言形式、句子结构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纳氏在其英俄、俄英译著中,尤其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英译作品中践行了逐字逐句直译的翻译准则。翻译行为的绝对忠实对译者而言是极其不易的,这既是翻译的限制性,也是翻译行为的根本问题。基于纳博科夫英俄文学翻译作品的文本材料,分析其翻译行为在词汇、音韵以及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性。翻译行为的限制性与创造性这对二元对立因素,本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但纳博科夫认为翻译行为不应带有译者的个人风格,亦不应是译者的创造性行为。纳博科夫肯定翻译限制性以及否定翻译创造性即是贯穿其翻译观的重要观点,纳氏的流亡背景以及"俄罗斯情节"则是其翻译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和制约翻译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诗学层面的也即语文层次的,另一个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等同于原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 ,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本文从探讨直译与意译的效果入手 ,讨论了等效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5.
没有文化的支撑,则没有翻译行为的真正运行与实质性实施,而不同的国家的民族活动多样性与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通过翻译行为的实施去缩小差异,达成语言间的妥协。奈达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归纳出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实则为两种语言转换时必定碰到的文化障碍,这种文化障碍在翻译行为的实施中则可视为文化限制。翻译行为的文化创造可在归化策略(转换法)、异化策略(直译法)、文化调停策略(意译法)、译注法、音译法、转换与重写法这6种方法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以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为例,对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并以丰富的俄汉两民族语言互译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活动中有所彰显。在此以翻译大家林语堂做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生哲学、文化态度和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中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和翻译从业者没有正确的翻译观,二是翻译测试需要大大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翻译中一个主要的门类和研究方向。许许多多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就文学翻译的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然而 ,在涉及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时 ,却谈的很少。我们知道 ,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语言层面 ;另一层面是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活动层面。我们在研究翻译时 ,通常注重的是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驾驭能力 ,却很少把译者的心理活动纳入他们的研究视角。本文是以普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依据 ,从译者的心理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 ,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规律 ,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文化的翻译,因而文化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翻译活动造成影响,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译者的文化态度及文化的时代特征三方面文化因素,以此来了解其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