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苏屯小学     
苏苏屯小学光绪三十三年(19叮年),在松花江南岸,一个靠近内地的赫哲村落—苏苏屯,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犹如一声春雷,响遍赫哲大地,赫哲人创办了本民族自己小学—苏苏屯小学。苏苏屯,是一处只有43户人家的赫哲村屯,共有人口228人。光绪M十年(189...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流行病专家毕天民毕天民(1899-1959)赫哲族流行病专家。原吉林省桦川县苏苏屯(今属佳木斯市桦川县)人。1918年前后考入依兰道立中学,而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原吉林省)双城县担任小学教师。1921年对月,考入沈阳奉天医科专门学院,后被聘为东...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凌纯声同商章孙二位先生,在松花江下游自依兰以至抚远一带.调查了依兰、蒙古力、苏苏屯、桦川、富克锦、同江、齐齐咪、莫红阔、街津口等赫哲村屯。回来后,又用2年时间.参考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该书是研究赫哲文化最基本的参考书。赫哲自来无文字,曾刻木裂革以记事。他们古代的文化,除在汉文献中司找到片断的记载外,仅存留在他们的故事中。正如凌氏自己所说.当时因为参考材料不足,未能作详细考证。那么,在他们收集的19将伊玛堆放事中.可得到哪些材料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朝曾两次对四川西北藏区用兵,此即著名的“杂谷事件”与“大小金川事件”。事后推行改土归流或改土设屯,在一些原土司区设置土屯,委土屯守备等进行管理,称土屯制。迄至解放前夕,在理县及大小金川地区尚有11个土屯。清初在土屯区仍保持封建领主制度,土地名义归朝廷所有,而由土屯守备代管并分与屯民耕种,不能进行买卖。解放以来,众多调查报告与著述均认为这一土地制度一直延续至1913年或1935年左右。近期在理县甘堡乡发现的两份以汉文书写的田契纠正了上述看法。从二田契可看出,在乾隆十七年改土设屯以后的30年间,土屯区已有土地买卖行为。这表明当地的封建领主制已走向崩溃,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相邻地区封建地主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川之役结束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实施“改土设屯”,建立起兵民番练四种类型的屯田。改土设屯后的金川地区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内地化”态势,但原本受到严格限制的屯弁却随着屯番兵的频繁随征而逐渐获得世袭,屯守备不断扩张权力和权势,进而在清末民初控制了番屯各方面权力,因此被普遍视作“土司”。金川番屯“再土司化”的原因与屯制有关,但根源却是清朝统治者的藩部意识,造成行省体制与藩部体制在金川杂糅并存,使得占总人口70%以上的屯兵屯民等移民与屯番屯练因土地资源分配形成的空间区隔被固化,而番屯还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与土司制度相应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北方有个“鹰屯”“鹰屯”有个赵氏家族 这个地方,叫鹰屯,在中国的东北。只要你来到东北,只要你来到长白山区,只要你细心地向东北人打听那个叫“鹰屯”的地方,人们就会指点给你这个小村屯。  相似文献   

7.
久明先生居住在甘肃省甘南州首府合作市,是一位集绘画唐卡、舞蹈与龙头琴弹唱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是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人,黄南是青海的一个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以南。黄南州、湟中塔尔寺与甘南辽河都是黄河孕育的文化圣地,塔尔寺因格鲁派宗师宗喀巴而名扬天下,以后的班禅与达赖是其弟子。黄南州不是以宗教而闻名 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的五屯艺术即热贡艺术是真正的民间艺术.最能体现母亲河的特点。“五屯”即同仁县隆务乡的吴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五个自然村。热贡藏语“同仁 的意思。所谓热贡艺米即同仁艺术。 五屯四寨地处昔河以南隆务河中游肥沃之河谷地带,乃咽喉乏地。 五屯人掌握并擅长佛教艺术,包括绘画、泥塑、雕刻等,并且代出高手。这与他们自幼入寺学艺分不开。 五屯艺术来源一是西藏地区的棉教艺术,二是敦煌艺术,三是内地汉族艺术,尤其是江南刺绣和工笔画法。五屯人来自江南,带来南京一带发达的生产技术和民间艺术.容观上给当地的藏人土族注八一股活力,以后的塔尔寺以及拉卜楞寺、大昭寺等藏地北寺的艺术品大都出自五屯艺人之手。塔尔寺艺术主要归功于古代汉族的工笔画法Ik十与壁画的浓耍重彩源于此。1941年张大千来到塔尔寺 收了几位学生 其中有五屯人辽吾  相似文献   

8.
保安四屯     
闻名遐迩的“五屯艺术”的五屯,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同仁县隆务镇以北呈带状分布在河东西两岸的五个自然村。在历史上不称作五屯,而叫做四屯或四寨子。乾隆时《循化志》称“保安四屯”,有吴屯、季屯、脱屯、李屯。李屯又分上李屯、下李屯,故民间习称五屯,但当地藏族一直称“汉四寨子”。1929年设同仁县后,称“同仁四寨子”,解放初仍这样称呼。五屯的居民是土族。  相似文献   

9.
最贫穷又最富有的瑶族一家文/蓝大雄上林县在广西最高的高山———大明山脚下,而上林县三里镇龙联村的三冒屯则处在更偏僻的深山里。这个小山屯穷得怕人,全屯十几户,没有一户有像样的房子;没有一家穿完好的服装;一年有10个月下深洞去挑回人畜饮水,洞深一百多台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4月,我们前往靖西县,对念者屯壮族民间传统的制陶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因其制陶方法简单原始;对了解和揭示壮族原始的制陶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谨将调查情况整理介绍如下:一、念者屯概况念者屯隶属靖西县荣劳乡凌准街辖区,位于靖西县城西面约25公里。凌准街历来是靖西县主要制陶手工业区,共管辖6个自然电,358户,2085人,均为壮族。其经济生活以农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兼种红薯、黄豆、田七、甘蔗等。凌准街有4个自然屯,其中2个自然屯烧制现代陶器,另外2个自然屯烧制原始夹砂陶器。新窑屯和旧窑屯专烧现代陶器,分别位…  相似文献   

11.
他乡也有爱     
我今年29岁,汉族,高中文化,原是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服务公司经营股股长(试用干部),现任岩茶乡副乡长。 1985年10月的一天,岩茶乡平班屯老队长班卜东来县城找我,向我介绍了十多年前我和弟弟陈隆华插过队的平班屯的近况。老队长告诉我,平班屯因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水平低,群众生活还很贫困。他恳切地对我说:“隆生啊,你有文化,能帮帮我们平班的忙就好了!”我的心受到了很大震动。我跟弟弟隆华商量,得到了弟弟的赞同,决心去帮助平班屯的壮族群众开拓脱贫致富之路。然而,母亲却说:“你们以前在那里插队还没吃够苦头吗?还想再去受罪!”我妻子更是火冒三丈,“你们有多大本事能让人家脱贫  相似文献   

12.
村屯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民族的分布与迁徙,也反映出该屯落所处的地理位置。本文试图对塔哈河流域的达斡尔族、满族屯名作一简要分析,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塔哈河属于嫩江水系,发源于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民族乡东塔哈村之东北。流经东塔哈(达斡尔族屯)、塔哈(汉族屯)、大马岗(满族屯)、小马岗(满族屯)、小高粮(达斡尔族屯)、大高粮(满族屯)、西塔哈(达斡尔族屯)等村落之后,汛期则流入嫩江,枯水期则潴于草原,约长4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清代乾隆朝,在黔东南、川西、湘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屯。驻兵设屯,战守结合,并将当地各族民户按军屯体制编管。在四川,还将屯区周围土司归屯管理。这使康熙雍正以来改土归流政策产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仅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改土归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鄂伦春族素以精于狩猎、能征善战而闻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然而,在民国初年鄂伦春族也曾出现一股弃猎务农,变革生产生活习俗的浪潮,产生一批倡导定居务农、移风易俗的弄潮儿,在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画卷上涂抹一笔亮丽的色彩。来忠就是这批勇于变革旧的生产习俗、积极倡导农业文化的首倡者,他在民国初年就积极率领库玛尔路镶白旗二位的鄂伦春猎民定居建屯,垦荒务农,开创了鄂伦春族大规模弃猎归农的先河。来忠,姓伍查罕,号善亭,生于1861年,①卒于何年不详,精通满文,善骑…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前后的湘西革屯运动,其历史根源是清代遗留的"屯政"之弊病,现实背景则是何键主湘后为削弱陈渠珍在湘西的割据势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发的连锁反应。何键对于湘西苗民的革屯诉求处理不当,使得运动从和平请愿发展到武装抗屯,虽然在省军镇压下暂时平息,但抗战爆发后省军调拨前线武装革屯运动再次风起云涌,加之陈渠珍趁机在幕后多方运作"倒何",使得湘西局势更加复杂。何键下台后张治中主湘,通过谈判方式与革屯武装达成了"废屯升科"与"整编抗日"两项协定,并重新启用陈渠珍等一系列措施方使湘西局势稳定。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山屯超过加拿大!”“石硯超过开山屯!”“开山屯奋起再領先!”这是延边朝鮮族自治州石硯和开山屯兩个造紙厂比先进赶先进竞赛的概括。兩厂朝鮮族、汉族职工竞赛中充分發揮了革命干勁,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間内,就把紙漿蒸煮时間的紀录刷新了十几次,登上了世界造紙工業的高峰。在生产大躍进高潮出现前,石硯和开山屯兩个厂在紙漿蒸煮时間上,都是比較落后的。特別是开山屯厂,比石硯  相似文献   

18.
清代嘎布卡村(今属黑龙江省讷河县辖)包括索勒格(今临江屯)、义格(今嘎布卡屯)、博肯沁(今榛子街)、胡噜旦梯(今杨树林屯)、百露日(今百露屯)、穆尔根奇(今大间房)、基罗尼嘎(今小间房)七屯,属农牧区,隶布特哈打牲部落都博浅扎兰。这里居住着以涂克敦氏为主,杂以精奇里氏和瓜尔佳氏的鄂温克族人。“鄂温克”意为居住在大森林里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湘西苗区屯田,始建于嘉庆初年,是有清在边疆、民族地区所建屯田中时间较晚的一个。湘西屯田,尽管组屯的起因和目的是为了监视和镇压广大苗族人民,但由于清朝政府在建屯时,曾参照吸取了近边的如贵州古州等许多屯田经验,融军屯、民屯、苗屯于一体,使之互为补充,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湘西屯田在清代屯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