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贯穿西方抒情诗始终的基本情感是自我情感,虽然这种自我情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这种自我情感所决定的题材主要是内在心灵性题材,如爱情题材、哲理题材、宗教题材等.这是与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有关情况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袁枚的抒情诗别具特色,他的抒情诗中充满丰富多样的情感,袁枚将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倾注笔端,大胆地在诗中表现他个人化的情感体验、生命欲求,使他的诗在当时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又是对晚明文学新倾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长达6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写出近百首不同题材的诗歌。其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抒情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通过作者由不懂哈代到读懂哈代直至回味哈代这一过程主线的描写,分析阐述了哈代抒情诗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席慕蓉作为中国80年代后期“热潮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抒情诗创作的成败优劣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以对她抒情诗艺术特质的具体分析为经,以其创作所处的时代与文化环境为纬,讨论了她的抒情诗之所以得到广大读者首肯的内在合理性,探讨了其抒情诗独特的美感特征与民族个性,以及其对中国诗歌未来走向可能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海子抒情诗风格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以抒情诗创作为起点,最终转向史诗写作,成为当代诗坛上最有成就的年青的史诗诗人。本文把论述重点放在海子的抒情诗方面,对海子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在神性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并阐明海子神性抒情语体的建立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对当代诗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化与海洋抒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无比广大的水域世界,研究海洋文化非与水联系不可。因此,写海洋抒情诗,须牢牢扎根于海洋的精神文化品性,在把握诗的真实世界时,强化本能无意识,以直觉去感应对象世界;致力表现海洋内里的生命意蕴。换言之,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抒情诗,首先取决于诗人是否和大海融为一体,对海洋有感同身受的直觉感应能力,作生命层面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有情感的,情感自然需要得到表现。抒情诗所表现的正是人类精微细致的优美情感。那么,情感在抒情诗中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这种表现在中英抒情诗中是否有类似之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英两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中英诗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如此,由于表现情感实际上是人类抒情文学所面对的共同对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理论开一代诗风 ,深刻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诗人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为题材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9.
以梦为马--海子抒情诗的诗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 ,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海子始终不肯放弃他的诗歌理想 ,为此不惜放弃世俗的幸福 ,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抒情诗中的孤独、痛苦、死亡意象源于其生命情绪的“悲剧意识”。他生活和成长的那段历史 ,使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 ,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 ,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贯通中国新诗史,也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现象级存在,作为中国新诗中最为成熟的诗歌形态,按历史时段可以简略将其归纳为:一本诗集、两个诗人、三个流派或群体,另加一个具有诗史级意义的诗人艾青。虽然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说法见仁见智,但在审美意识形态语境中对政治抒情诗进行针对性的话语评释,以审美意识形态来特指、诠释政治抒情诗,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关于这点,既可以通过对政治抒情诗文学史层面的宏观考析来印证,更可以从对艾青的个案解析中获知。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朦胧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读者对他的朦胧抒情诗在理解上见仁见智,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步入迷津,没能探到诗的真正旨意。只要认真地对诗人的身世、思想、遭际及其所处时代做一番研究,就会知道诗人不至于沉沦于大量地去表现卿卿我我的恋情中去。  相似文献   

12.
情感的抒发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叙说,内在地隐含着叙事的要素。抒情诗通过抒情主体 对抒情对象的情感抒发实现叙事交流,并最终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这种以情感抒发表现的交流,既 可针对特定的个人与群体,也可针对抒情人将之人化的自然物体,还可针对抒情人自身。无论在何种情 况下,诗人透过抒情人所意图实现的是与最广大的读者的交流,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情感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的抒情诗, 真挚、纯净、简朴。纯净的真情造就了普希金抒情诗简朴的风格, 而简朴的风格又充分体现出感情的纯真。在普希金创作的许多优秀的抒情诗中, 你简直感觉不到诗,你看不到诗人的构思, 分析不出诗人运用了何种高超的艺术手法, 也找不到令人叫绝的修辞手段。一切似乎都是本来的样子。而在自然质朴, 平实寻常的字句中, 你又分明感受到了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因为在这些不加修饰,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小诗里,蕴藏着浓厚的否定形式、否定技巧、否定艺术的纯净的真情。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以其振聋发聩的抒情诗记录下对生命的礼赞、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用动人心旌的诗意文心艺术地践履了他在<诗辩>中倡导的"美与自由"的审美理想.本文从三个层面对雪莱的抒情诗作了审美解读:1)诗与美:逆风飞扬的火光;2)诗与自由:心灵流淌的磁力;3)诗与想象:妙音神思之境界.以此探询这位"临风云雀"作为时代歌手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诗歌叙事学作为跨文类的叙事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如何既考虑诗歌叙事学与叙事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又将其与后者加以区隔,关涉前者的研究对象,也关涉其研究方法。国外叙事学界的研究较为明确地强调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从西方传统的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的文类区分中突出其跨学科性质。从构建诗歌叙事学的理论,形成这一学科分支,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来看,诗歌叙事学应以抒情诗为主要对象,这样,有利于彰显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展开富于成效的研究;与此同时,在以抒情诗为主的前提下,也可从“诗歌”这一文类角度展开相关的叙事学研究,包括诗歌叙事学研究,探讨在不同文类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抒情诗的叙述是抒情的基础和手段,叙述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主要运用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抒情诗,并从时间角度来分析抒情诗的叙述,它包括3个方面时序、时距和频率。时间结构的建构为读者了解抒情诗文本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诗情画意之中。  相似文献   

19.
抒情诗既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西方诗歌的传统.就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颠覆与解构.表现在诗歌领域,是对传统抒情诗的冲击,至少是对抒情功能的某种抑制.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追赶上这股潮流.传统的抒情诗被打入冷宫.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的新诗潮,使一度受到现代派诗歌(包括后现代诗歌)歧视的抒情诗,又回到大众视野,而且以不容忽略的社会影响力令诗坛为之一振,重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再领风骚.新世纪的"新抒情诗",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继承了传统,但并不保守;它兼容并蓄,还汲取了现代派诗歌诸多有益的技法.是抒情诗在新世纪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笔者呼唤那个诗人以抒情为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对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是现代政治抒情诗在诗体探索与建构方面的显著特点。从理论角度而言,注重宣传鼓动性、坚持大众化以及倾向于朗诵的传播接受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政治抒情诗与对称间的亲密关联。而在具体的诗体实践中,“辞赋式对称”和“楼梯式对称”的创造性使用,则为现代政治抒情诗或创制或改造出了“新辞赋体”和具有民族化特点的“楼梯体”。从对称视角重新检视现代政治抒情诗的诗体探索路径,不仅有助于我们修正对现代政治抒情诗的刻板印象,重估其在诗体探索方面的成绩,其中的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新诗体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