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了适合大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教学模式,论述了教学评估的含义和分类,指出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基本模式的弊端。对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从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作用、探索适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使教师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运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英语教学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造性工具。本文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构筑网络教学平台、并结合各科题组成员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尝试,网络教学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网络教学实践中令人深思的若干问题。虽然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好多优势,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的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利用,充分体现了网络、多媒体和人机交互的特点,使原本意义上的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和自身教学体验,从课内教学、课外自主学习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究了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网络把课内课外的教学与管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为语法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J?Harmer 的平衡活动教学法为基础,探讨在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和网络等媒介的不同功能,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衡,教师与教材的平衡,学生与教材的平衡,使三者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平衡之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外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利用,充分体现了网络、多媒体和人机交互的特点,使原本意义上的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和自身教学体验,从课内教学、课外自主学习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究了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网络把课内课外的教学与管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为语法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以合作学习理论和多媒体网络为基础,阐述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新特点,探讨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乏味且低效,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形象性,能有效改进当前陈旧、机械的语法教学方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营造立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形成性教学评价机制来构建。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构建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具有普遍的意义。我校利用《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系统构建开放式和多样式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1-5],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日益盛行,但大多数是运用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作者从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实践研究出发,指出了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用多媒体去辅助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的方法[6~9]。作者指出,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是基于传统听力课堂上的重要教学改革成果,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听力的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其灵魂是创新。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活动价值的判断。学术评价制度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但受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特定环境的制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以量和业绩点的评价为主,偏离了学术评价的本质;与国外评价制度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改进我国的学术评价制度应从遵守学术活动的规律、建立"学术信用"制度、完善"同行评议"、建立第三方的学术评价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下,加强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为此,文章根据指导性与目标性、科学性与全面性、教育性与激励性、简洁性与实效性的构建原则,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从测评组织机构、测评程序、测评时间、测评结果处理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的测评办法进行说明,并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管理、评价结果、评价功能、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完善等方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以及学生学习档案等形成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相互交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制,经历了从大学自治到强化外部控制,再到以大学自治为主、内外结合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外部评估体系完善,具有明确的目的与细化的目标。评估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英国进行外部评估最主要的机构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和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英国的评估标准科学合理,它主要由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学术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实施规则等)。教学和科研评估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估、科研水平评估等)两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详尽的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通过对QAA质量评估体系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活动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科学评价以整个科学研究活动系统为评价对象,也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科学评价系统主要由科学评价主体系统、科学评价中介系统和科学评价客体系统构成.认识科研活动系统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起点,而认识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朝着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对中国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效果进行评价。在给出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的含义后,构建了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的模型,最后对中国2002年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7.
自由心证制度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同时包括所有规制自由评价的规则和制度.两大法系近代证据制度都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采用的都是自由心证制度,但是由于事实裁判者、诉讼机制、审理形式以及法律传统等诸方面的差异,两者在规制自由评价的措施上迥然有异,形成自由心证制度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网络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档案等形成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相互交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起步较晚,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有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适应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原则,其体系的构建最终要解决谁来评、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为此,应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和重构综合化的评价方法,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科学合理、公平高效且符合现阶段实际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美国学术制度、学术评价组织和学术成就奖励及学术违规惩戒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特点.并从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四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建设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