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由国家统一部署,新疆确定了霍城等12个县为商品粮基地建设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些县在水利设施和技术推广方面已经获得了预期的效果。1990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55万吨,比建设前的1985年增加近40万吨,增长33.9%,平均每年增长6.1%,总产量占全区粮食增长量的25.8%,粮食作物单产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1公斤。人均占有粮食近550公斤,超过全区人均占有量110公斤。五年来,这些县外调的商品粮为112万吨,按国家投入资金匡算,每投资1元增产粮食20斤左右,超过了自治区规定的1元钱5斤粮的要求。新疆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有六点: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政府都相应地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的思考□栾亦波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登上200亿公斤台阶,1994年突破250亿公斤大关;1996年猛增到304.65亿公斤,居全国第五位。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4.
论吉林省未来十年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吉林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吉林省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省,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成为吉林省的农业主体和重要产业部门。 (一)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分析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其地域分布规律十分明显,粮食生产大都集中于中部松辽平原。其中,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永吉、公主岭、梨树、伊通、东丰、东辽、扶余、长岭(利用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下同)等十三个县(市)是国家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建立的商品粮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省粮食生产水平,左右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就界定在这一范围。 1.吉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吉林省的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表现为吉林省耕地较多,土质肥沃,光、热、水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升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切实调动粮食主产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意义十分重大。应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户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补偿力度,建立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创建境外商品粮生产基地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粮食生产发展迅猛,其粮食产量连续登上1000万吨、1500万吨、2000万吨三个台阶,1998年达到2506万吨,年平均增幅为5.3%,大大高于全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8%的速度,全省粮食生产在运行中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反映了吉林省粮食发展的实际状况,又印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某些不合理性。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对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量分布上看,吉林省粮食生产具有区域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哈中支)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粮食生产,黑龙江省实现粮食总产"十连增"。2013年总产量为2003年的2.4倍,达到1200亿斤新峰值。在金融资源的驱动和保障下,黑龙江省用全国1/10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7的商品粮,养活全国1/6的人口,粮食产量、增量、商品量和输出量均摘下中国"第一粮食大省"的桂冠,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党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来,我区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发展的形势是很好的。农业方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了150个公社为商品粮基地和一批经济作物基地,确定了28个县以发展林、牧、土特产品为主,初步调整了农业的结构和布局。去年的粮食生产,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前年丰收的基础上,仍增产3亿多斤。粮食征购任务已超额完成。国营和集体甘蔗的单产和总产都有增加。工业方面,对那些过长、过大、过重  相似文献   

10.
<正> 党中央提出到2000年粮食要基本过关,达到粮食总产9,6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800斤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省预计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8,630万人,按人均占有粮食800斤计,粮食总产要求达到690亿斤.就是说,从现在起,今后的十七年,粮食总产要从500亿提高到700亿,亩产从700斤提高到1,000斤(粮田稳定在7,000万亩).建国三十四年,从低产水平提高到中产水平,今后的十七年,要从中产水平提高到高产水平,用一半的时间,攀登一个新  相似文献   

11.
栾城县(?)地区。毗邻石家庄市。全县有耕地47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7.4%(?)每(?)业人口拥有(?)已经水利化,亩施化肥190斤,亩用电91度,每百亩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30马力,农业(?)水平较高。目前是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地区之一,1982年单产达1251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每农业人口提供444斤,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栾城是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地区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县,探讨栾城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高产地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栾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形成 探讨栾城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从1978年开始的。当时,栾城已成为全国著名小麦高产县,粮食亩产已达1106斤。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1969—1977年,年递增率只有2.5%,后四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粮棉需求状况,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了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680亿斤,棉花产量达到1400万担的战略目标,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本课题提出相应的价格对策。一、粮棉价格改革过程的回顾(一)价格体系的改革1979年以来,国家采取调放结合的方针,对粮食收购价格进行了几次调整。1979年  相似文献   

13.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张根生一中国的农业改革从1979年到现在已近20年了。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已经连上四个台阶,由6000亿斤增加到了9800亿斤。1984年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中央提出转向发展商品生产,积极发展了畜牧、水产养殖业和...  相似文献   

14.
解决贵州粮食问题的立足点应放在哪里近几年,我省粮食问题集中表现为供不应求.平价粮全省每年短缺15~16亿斤,议价粮短缺10~11亿斤.为了平衡供求,每年向中央要粮和到省外购买议价粮约25亿斤.据此,省政府提出了"发展生产,稳定调入,逐步提高自给水平"的基本方针.几年来,通过调入大量粮食,缓解了迫在眉睫的供需矛盾,对保障城乡人民的基本生活、稳定市场供应、控制物价、维持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起了一定作用.今后,平价粮靠中央安排调入,议价粮到省外购进,仍不可避免地还要继续一段时期.否则,全省粮食需要就难以安排. 但是,纵观这几年执行上述方针的情况,其消极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一、加速中低产田土改造是进一步开创农业新局面的战略措施目前,全国中低产地区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国十五亿亩耕地中,旱涝保收的面积只有三亿多亩,单位面积产量低,抗灾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不高。一九八一年粮食亩产377斤,而英、日、法、美、南斯拉夫等国均在400斤以上,最高到730多斤,我国亩产列世界第35位。其中:水稻比先进国家低三、四百斤;小麦只及西欧国家的一半;棉花亩产76斤,为世界的20位;油菜亩产140多斤,为世界第26位,甘蔗亩产7,100多斤,为世界第42位。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产值560元,提供粮食2,000来斤,只相当于美国的1.3%,法国的4.9%,日本的44.1%。粮食商品率仅15%左右。一九八二年,全国粮食总产虽然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历史上最好的一九七九年还多426亿斤,但平均亩产仍只有408斤。我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土约二千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更低。一九七九年,全省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1987年,江西抚州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服务年”活动,使多项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区粮食第一次突破40亿斤,总产达到40.2亿斤,比上年增产21994万斤,增长5.79%,按粮食占用耕地面积计算,亩产1242斤,亩增65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坐猪饲养量达2807.85万头,增长5.39%;油脂总产1405万斤,增  相似文献   

17.
常德市鼎城区是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区,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和油茶生产基地县(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1989年全区粮食、油料和肉类产品产量被列为全国“百强”。目前,全区人均产粮居全省各区县市之首,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公斤左右。但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税源不足,财政吃紧,经济不活。成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怎样使鼎城摆脱“高产穷县”的困境?关键在于坚持从本区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为此,鼎城区委提出了“兴工促农、强  相似文献   

18.
据对宁夏七县48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一九八三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粮食1084斤,比一九八二年增加188斤,增长21%。人均支出粮食955斤,比上年增加51斤,增长5.6%。其中,生活用粮占总支出的5.22%,比上年降低3.2%,商品粮占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共青海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通过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省描绘了一幅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把加强农牧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并把粮食作为农业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制定了到本世纪末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2010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从解放到1978年的28年中,我省粮食总产增长了12亿斤,而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中只增长了5亿斤左右,“九五”期间全省粮食增产4亿斤,难度不小。但只要加强领导,措施得力,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也是完全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以公社为单位建立商品粮基地,是我区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农业內部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措施仪挥写笃皆勺龌?只能采取集腋成裘的办法,选择一批比较适合生产粮食的公社,建立小片的商品粮基地。1980年批准150个公社,以后每年有所增加,1983年增为210个公社,占全区公社总数的21.5%,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7%。几年来,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继续办好商品粮基地,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现根据我们最近对部分基地公社的调查,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