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被认为是他最好也最难读的作品之一,其中塑造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南方淑女。女性,特别是南方淑女,几乎都是以南方父权社会受害者的形象出现的,小说中洛莎、艾伦和朱迪丝也不例外。福克纳通过塑造这些南方淑女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父权力量的压迫性和残忍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这三位各有特点的南方淑女命运,批判没有女性生存条件的社会,反映福克纳对女性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相似文献   

3.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展现了康普生家庭由显赫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呈现了美国南部的历史变迁。在小说中福克纳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的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鞭挞、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4.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5.
以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弗萊的原型学说为理论基础,作者结合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南方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生活经历来说明福克纳在小说中是怎样来进行女性形象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社会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把妇女的贞操看得至高无上 ,女人被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渊薮和中心、男人的附属品和影子、男人生儿育女的机器和男人实现宏伟蓝图的工具。本文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 ,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毁灭与扭曲:福克纳笔下南方女性形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读,可以从南方的父权社会、骑士制度、清教妇道观以及种族奴隶制等几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妇女与南方妇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小说中的妇女人物多是受害者形象 ,她们都是旧南方清教妇道观的受害者。他的作品反映了旧南方各种非人道的道德观、宗教观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 ,尤其突出地表现了清教妇道观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把旧南方的腐朽和社会矛盾、奴隶制的残忍和清教文化的非人性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从而激发了读者对宗教庇护下罪恶的愤懑 ,唤起了人们对旧南方妇女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以及波特《老人》中女权主义者伊娃为例,分析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女权运动对南方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对压抑她们的父权社会所持的态度,从而突出了寻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刻画了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他却献给了这位古怪、高傲而又悲凄的老处女一朵红红的玫瑰.福克纳为什么献上了一朵玫瑰?福克纳又为什么选择献上了一朵玫瑰呢?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笔下的堕落女性有两类:一类以莉娜、鲁碧、凯蒂为代表,一类以谭波儿、杜威为代表。分析她们反叛南方妇道传统的不同原因和在反叛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前者是人情、人性美的象征,是“灵”的代表代;后者则丧失掉了心灵的高贵,是“肉”的体现。福克纳通过对“灵”与“肉”这两种堕落女性的塑造来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中人性堕落的失望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艾米利和思嘉分别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不朽的妇女形象。她们生活在美国内战后的南方,深受南方腐朽的观念和传统的压迫,同时顽强地以各自的方式与之抗争。本文经过分析、比较二人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发现代表内战后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物的艾米利和思嘉均难以摆脱美国南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建构了美国南方的道德想像的历史,以建构的载体为标准,可以将之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象、南方神话与历史观,从而可看出基于不同的层面所建构的对于社会历史的解释,也即三种道德想像的历史:昆丁的过去与现在的共存及对现在的压迫;旧南方的辩护型的自我安慰;和福克纳的痛苦中的批判反思。与此同时文本中也将三种自我身份的建构呈现出来,即昆丁的他我、旧南方的美化的想象的自我、和福克纳的批判反思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立足于美国南方,执着探索人类心灵的内在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一方面,他痛斥南方人性的丧失,批判南方人逃避自我的生存状态,哀痛南方淑女的放纵堕落,同情南方种族主义下身份迷失的混血儿;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复苏人类的种种美德,充分肯定南方人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醉心于南方女性的坚强与博爱,钦佩具有坚定人格的混血儿。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出发,试图管窥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现象,从而剖析福克纳的伦理道德观,进一步揭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伦理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掘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在题目、情节结构和词语层次上存在的对话性,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爱米丽是福克纳在对待南方传统问题上的两个分裂的自我。福克纳让代言人——叙述者向逝去的南方传统表示教意时,他塑造的爱米丽这个勇敢追求幸福的反传统形象,却暴露了他对南方传统的忿恨。字面上表达的对南方传统的眷恋和语言揭示出的忿恨形成的对话暴露了福克纳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深沉情感和拼命压抑对南方忿恨的冲突内心。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的南方世袭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南方底蕴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其中,《喧哗与躁动》描述了在面对激烈动荡的时代变迁时,南方贵族家庭顽强地挣扎,坚持过去传统的悲壮故事。他透过旧南方传统价值观和荣誉观的瓦解来诠释旧南方的消逝,而这集中表现在对南方淑女以及绅士形象的颠覆和重构上。在旧南方向新南方的过渡过程中,凯蒂试图冲破旧南方传统的束缚,寻求自我的话语,但是南方好人们的固守使得她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本文将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康普生家族对凯蒂的“审视”来诠释在旧南方传统笼罩下女性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