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文喜 《齐鲁学刊》2003,40(1):69-75
从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观 ,来看待政治这一人类事务领域 ,我们发现马克思、海德格尔攻击柏拉图主义与解构政治哲学是合为一体的。存在之真理观不允许对政治作独立的流俗性理解 ,它所能容纳的只是存在自身出演的方方面面的戏剧 ;“生存———实践”观则真正终结了柏拉图肇始的政治哲学 ,指示了根本的政治问题解答的先在标准只能到经济领域中来寻找  相似文献   

2.
沈广斌 《兰州学刊》2008,(4):179-182
从“闲”入手,考察苏轼“性命自得”的运思、创获。认为闲字具有防闲去蔽和闲适闲静两种指向,两者构戍了苏轼作品中多维的“闲”世界。在生存维度上,闲是安身之策,包括对政治的疏离和对生存状态的关照;在价值维度上,闲是立命之本,包括对社会、伦理、历史、文化“习规”的疏离和对斯文、价值的承担与构建,二者统一于审美的“为文”实践。苏轼之“闲”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的非确定性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上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非确定性生存是现代性的问题之一.它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的无根生存、困感生存、焦虑生存和恐怖生存,其实质是人的意义生存危机,而其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人对应然价值秩序的颠覆.形上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解决人的意义生存为己任,以重建价值秩序为突破口,这是人的非确定性生存处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5.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理论中,政治哲学的内涵莫衷一是。正如古希腊哲学试图用一种整全的眼光把握世界与人,源初的政治哲学同样试图用整全的眼光把握政治事物,这便是如何立足于对人现世生存状态及其命运的分析冷静,达致对一种善的生活的追寻,因而同时必然隐含着对政治现实持久的价值批判。现代政治科学在追求技术化实践的同时,丧失了对人之生存所必须面临的价值问题的关怀。因而,当代政治哲学必须在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双重思考维度中,恢复哲学原本拥有的对于人之现世生存困境的理性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价值批判。  相似文献   

6.
做了12年班主任工作,我深感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要使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要使学生进步快,成绩好,必须注重班级阳光心态的建设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心态即心理状态,分为积极的心态(又叫阳光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阳光心态是一种鞭策自己、战胜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阳光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它像花苗,孕育着生命之花绽放的希望;它像雨露,能使生命之树郁郁葱葱;它像净化剂,能使人的心灵展翅高飞。它使人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则反之,它是一种使人意志消沉,破罐破摔,不思进取的不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弄清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和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应当对其研究对象采取一种不含有研究者任何主观偏好的客观态度,因此它没有阶级性.然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政治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问题,因而它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必然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因此,二者之间存...  相似文献   

8.
朱承 《人文杂志》2008,(2):23-27
王艮作为一个平民儒者,秉承着儒家学者一贯的政治情结,在其哲学思想里对于政治问题予以了热烈的关注.王艮的政治关怀,从思想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期盼实现"万物一体"的合理政治秩序能够继上古三代社会之后再次重现;强调"安身"、"保身"是家国天下等政治事务的根本,将治世的问题化约为治身的问题;倡导"大成师道"学说,认为儒者应该用"圣人之教"来教化君主和万民,通过教化社会、参与政治来实现儒者的救世使命.  相似文献   

9.
在吉登斯看来,解放政治是现代性发展的本质及其内在动力,它在驱动人类创造历史、打破枷锁的同时,也带来了晚期现代性的意外风险与灾难,生活政治则是其根本的超越之道。而中国独特的解放政治境遇决定了其特定的现代性矛盾,只有依循生活政治路径,实现国际与国内生存方式的自主转变以及对话民主的积极推进才能最终重构中国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1.引言近些年来,没有别的哪个概念像“全球化”这样引起如此之多的议论和争论。以此为关键词在网上一找,一下就找到了上千的论文和专著。全球化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全球化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它有没有使得国家过时,或是使之削弱?或者,如某些人申论的那样,它竟然反而在某些方面使国家得以加强?全球化是个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过程,抑或是无所不包?它对市民社会有什么影响?有些论者坚持说,全球化无非现代化进程或者资本主义发展的继续,另一些学者则宣称它是一种新现象。有些人认为全球化无可抗拒,另外一些…  相似文献   

11.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0,23(1):23-31
三、当代灾疫频发的政治-经济成因人口问题、污染问题、掏空大地,此三者构成因果关系链条:人口是导致污染和掏空大地的根本之因,掏空大地却是污染的直接之因。所以,掏空大地和污染全球化的根本之因是人口增长。但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归因,因为人口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地球和全球污染。导致大地掏空和全球污染的直接社会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进行有目的、有价值定位的政治-经济设计。  相似文献   

12.
晏辉 《河北学刊》2023,(5):48-62
现代政治结构之根本不同于过往社会形态的方面,就在于它从本质主义出发界定和规定自身,将政治等同于权术、权谋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改造成朝向终极之善的观念、知识和理性。只有将特殊意志置于一般意志之上、将实践理性置于实用理性之前、将公共意志置于个人意志之首,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与公平、正义与平等、自由与幸福等价值原则的制度安排才会产生。现代政治观念的确立只是坚定了信念、确定了方向,只有找寻到实现终极之善的手段之善才能确实找到其始点、要素、环节和道路,这是拥有和分有逻各斯而行动的事情,而这就需要知识、理论和思想,而不是情绪、意见和常识。当把观念和知识统合地运用到政治事务中,一种将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到行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品质就会产生,这就是理性。理智和努斯是实践理性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沉思的理智是对不变事物的沉思,实践的理智是对可变事物的考虑,考虑和推理是一回事;努斯则是基于欲求而对某种善的事物的追求,它既要求获得就事物自身而言的真,又要求获得对于人而言像真、似真的事物,即善自身。现代政治结构既是目的性的又是功能性的,一个追求和实现终极之善的政治自身就是善的,其本身就值得追求,因为...  相似文献   

13.
生存·超越·自由——对雅斯贝尔斯"生存"思想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人学,将自由、选择与责任浑化为一体的"生存"是其全部学说的运思轴心.在他看来,"生存"不同于"实存".因为"实存"是定在于世界之中的,而"生存"则是在世界之中不断突破世界的.他由此认为,"超越"是"生存"的内在结构."生存"意指自作主宰、自我超越、自我担待的个体的人,它是雅斯贝尔斯"生存人学"的价值主体,而这一价值主体所寓托的秘密乃是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杜宝旭 《理论界》2005,(7):118-119
对高等教育来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春风带来的并不只是机遇,应该说它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挑战。它要求我们的高校在生存发展方面经受考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应于学校来说,则就是关乎于其本身的生存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成因,并从制度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两种文化路向,即“七月”浪漫主义诗学继续按照卢梭的浪漫主义美学和五四新文学所开辟的浪漫主义传统之路前进;而“延安诗学”的浪漫主义则更多地承继了高尔基的政治学的浪漫主义之精神内核,更加突出了政治功利色彩。这两种浪漫主义诗学的最大区别是:前一种诗学是一种思潮,是一种哲学,它主要通过主体与个性精神的高扬来反帝反封建并进行思想启蒙。而后一种浪漫主义则是一种创作方法,这种浪漫主义就是对政治概念或政策图解后的一种主观理想与想象的展望和乐观的自信。其情感只能算是感觉论情感。它们都与政治结缘,但在表现时却有着审美的差异与分歧。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王夫之的历史政治思想,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虽然是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进步派的利益,但已带有资产阶级启蒙的性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封建道统,因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倒退的。 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实质上是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他的历史政治观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 认为王夫之的历史政治观是倒退的,主要根据王夫之曾说过:“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宋论》卷一)“商周之德,万世之所怀,百王之所师也。”(《读通鉴论》)卷二十二)而来则…  相似文献   

17.
"多元性"是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在对纳粹极权主义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中,阿伦特将人之生存的基本处境揭示为多元性;而平等、差异、言说、行动以及公共领域等概念则构成了理解多元性概念的关键性维度;并且阿伦特通过对宽恕和承诺这两种政治能力的探讨,试图去克服由人类的多元性境况所引发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本原观的价值论意义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性问题,是对政治本质之源的本真回答,它揭示了政治的基本构成维度.其可能性和必要性根源于政治是人类自主性的追寻生命本身意义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政治本原观以生产性活动为根基,以完满人性的获得及其实现为基本追求,以制度构成作为其实现形式.它批判性地颠覆了传统的"德性一目的"政治本原观,建立并塑造了一种新的以生活世界为核心的政治本原观.这一政治本原观内蕴对"人是谁"以及"人如何"这两个紧密相联问题的历史性关切,展示了一种深沉的关怀生命的价值论意义,但它牺牲了政治直接参与对政治本原的构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游戏的政治 话语的行政——后现代视野中的政治与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治是一种理性政治,而后现代政治则是一种游戏的政治.游戏政治是一种交往或话语的政治,并只呈现一种"游戏"性质除了对话、协商一致外没有其他任何必须服从的原则,其主要角色是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也有其独特含义.游戏政治对传统的以政治行政两分、官僚制和科学管理为主要理论的行政模式产生冲击,要求一种话语行政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20.
政治哲学作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显学,学术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等问题,一直是争议不断.有学者将其看成政治学的分支,也有学者倾向于将之化为哲学范畴,还有学者认为它应该属于伦理学的范围.然而,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不断深化,时代前进的每一步所提出的问题都为理论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因此,任何一种角度似乎都难以穷尽政治哲学本身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政治哲学是涉及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