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前国民党对西北民族发源地的关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和作用。第一,明确指出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 源地,以此维护民族的自尊;第二,鼓励国人从西北辉煌的历史中恢复起民族的自信;第三,以祭奠黄帝陵来增强民族 的凝聚力,达到团结各民族各阶级共御外侮的目的;第四,指出开发西北是激发西北民众精神力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认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西北边疆民族史的初步探讨;对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全面清理;提出了设新疆省以固边防的切实措施和打破了以往史地学局限于中国的狭隘观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古代西北屯田开发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西北开发主要是农业开发 ,而农业开发的主要方式是屯田开发。本文就古代西北屯田开发思想、屯田开发特点作简要论述。屯田开发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巩固了西北边防 ,也推动了西北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同时也造成西北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恶化。到古代晚期 ,这种主要靠投入劳动力和扩大土地开垦面积的农业开发方式已显简单、落后。  相似文献   

4.
北宋西北区域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北宋西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宋夏战争影响也有力推动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此外,西北周边少数民族同北宋的双边贸易是形成西北区域市场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北宋沿边区域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市场的商品流通等功能外,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有极强的军事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拉动商品流通,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西北战场的军需供应.在宋夏战争中,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是北宋政府用经济手段制裁西夏的重要工具.从9至11世纪民族关系的角度考察,西北沿边区域市场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北宋政府利用这个市场的经济力量紧密地联系了周边少数民族,体现了西北沿边市场强大的经济、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5.
1928-1930年,作为冯玉祥主要根据地的豫陕甘三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旱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都遭受严重破坏。同时,这场大旱灾使豫陕甘三省失去了作为西北军根据地的价值,造成了西北军后勤保障上的困难,使反蒋战争失败;还使西北军中普遍存在一种不愿再回西北的畏惧心理。西北军在这场大旱灾中瓦解了。  相似文献   

6.
西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的两大高等教育联合体系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学术自由是西北联大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主要特征是:健全具体的制度建设是学术自由的基础;兼容并包、勤奋敬业的师资力量是学术自由的保障;丰富多样的学术演讲和学术交流是学术自由实现的重要途径;种类繁多的校刊、期刊和学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自由氛围;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学术自由的重要环节;灵活多样的选课机制和学习平台使学术自由在本科教育中得以实现。西北联大的学术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国科举走到了鼎盛阶段,西北的科举水平达到了它的较高阶段,地处西北近边的庆阳府一度走在前列,而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各级官学教育为科举育才的基本支柱,建立了制度完备的府州县儒学教育体系;庆阳距西安较近,具有地缘优势,并且大部分州县文化基础较深厚,交通较方便;外来移民,主要是庆阳卫军籍移民为当地科举发达提供了新鲜血液。庆阳科举显示了不同于西北其他府州的发展特征,出现了较多祖孙、父子同为进士的现象,科举呈现家族化趋向。  相似文献   

8.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9.
西北联大不仅秉持独特开放的办学理念,而且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西北历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西北联大时期的西北历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效:对西北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发掘与保护;撰写了大量高水平、开创性的学术论著;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关于西北历史的相关内容。西北联大对西北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西北历史研究特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转向"的重要标志;客观上为国家未来西部开发建设战略的规划、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盟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主要在蒙古族中实行的组织制度。到民国时,盟旗制度得以保留。但由于中央和西北地方政治环境的变化,西北盟旗制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盟的政治职能发生了急剧变迁,由监督职能变为行政职能;郡县制、区村长制、保甲制等社会组织制度对盟旗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西北盟旗在制度变迁的同时,面临着困境,如蒙族日衰、蒙藏对立等问题在民国时期一直未曾解决。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自珍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 ,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其中之一就是开发西北的构想 ,林则徐则是近代中国开发西北的先驱者之一。本文把龚、林两位爱国者相联系 ,主要讨论他们开发西北的思想 ,以期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曾一度掀起过西北移民殖边的浪潮,当时国民政府及科考人员、有识之士主要从巩固西北国防,发展西北经济,解决内地人口问题考虑出发,呼吁向西北移民,垦荒殖边,他们跋山涉水,科学探讨,考察西北的实地情况,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各省之官有、公有、私有各类荒地的调查及承领、开垦情况,移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指教。  相似文献   

13.
从构造演化分析入手,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油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油气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石油主要富集在侏罗纪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狭长裂谷内,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狭长裂谷之外的构造高地上。纵向上,油气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同时,油和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而石油则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及以上地层。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构造背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区域盖层以及后期保存条件的控制。烃源岩的性质及分布决定了西北大陆架的富气贫油及油、气的平面分布特征;大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及优质的区域盖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富集的层位;紧邻洼陷分布的构造高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形成了开发西北的热潮。其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孙中山的“建国遗教”为开发西北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抗战建国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开发的意义 ,从党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同时着手 ;交通、能源建设是开发的重点 ;注重水土、森林保护 ,开发与保护并举 ;坚持轻工业、重工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祖国最遥远的边陲省份新疆在当时开发西北的呼声中受到了特别关注。但是由于国内外诸多矛盾的存在 ,制约和影响了这次运动的深入发展 ,没有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西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主要是:总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和东部;具有强烈的二元化特征;工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缺乏带动地方经济的机制等。西北发展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转变入手,弱化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状况,同时扬长避短,改变工业结构重型化格局,使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从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增强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最终形成西北产业结构合理化、农轻重比例协调化和经济运行良性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素养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从认知方式及特征、民族个性和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调适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养的主要对策: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心理健康,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是西北近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规模,主要从通论、农业科技的推广、农田水利、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经济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五个方面,对1999至2009年十年间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状况做一简单梳理。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平衡性突出、研究深度不够、视野略显狭窄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简单阐述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深化西北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20.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