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选择 ,是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十五”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政府对策主要包括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建立有效的产业进出机制等。调整产业结构 ,主要依赖生产机制和政府干预 ,通过政府有效干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四川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大力发展信息化带动的制造业是四川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是农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性措施。制造业信息化也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手段。四川应把大力发展信息化带动的制造业作为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的突破口,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富民优先"战略的实质是通过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调整而实现利益关系调整,提高人民群众的相对富裕程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富民优先的主旨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各种公有制经济;调节企业初次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相对报酬;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报酬的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严格控制低报酬的一般制造业的扩张,防止在发达城市形成高低收入者的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之后,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与成熟的城市群相比,还存在着诸如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同构化等许多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经济实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内分工,提升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等措施是目前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常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增长快速,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仍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和产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为把常州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今后常州应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大力培育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做好园区的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业间形成三产互动的良性体系、通过虚拟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河南经济的迅速发展,卖现中原崛起,必须合理地选择河南省的主导产业。通过对河南省现有产业结构状况的定量分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和河南省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将食品加工及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作为未来潜导产业进行扶持,为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初步实现合理化,但整体经济水平较低,要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以陕西为例,采用2005—2008年陕西下辖的11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LS回归,结果表明:陕西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但是,从三次产业相互依赖的关系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推进对陕西经济增长也有较大贡献。从陕西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经验可看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也应由比例关系调整转向功能性调整,从产业间调整深入到产业内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常州制造业的结构以及常州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旨在说明常州制造业虽已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但是大多是以消耗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的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不适合"绿色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政府虽也在花大精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调整到位仍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监管,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造常州"绿色产业"之路,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常州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驱动,尤其受到工业产业结构发展需求的驱动。深圳新一轮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优势战略产业,积极扶持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规模较大的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合理工业布局的目标。对此,深圳高职教育必须做出反应,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深圳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根据SWOT分析,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支柱,但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有待解决:深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体现其特色和优势,即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体,向数字化装备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延伸;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需要在组织引导、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落实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增强农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由于许多来自政策、意识形态、信息、市场、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诸多问题。作者主要讨论目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就是对现状的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的战略性调整。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剖析了当前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存在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方向和特点,最后得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6,26(6):96-1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也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出现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工业化国家迅速调整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重新强调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并致力于开发先进制造技术。中国在发展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也具备良好的制造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制造业应瞄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一是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二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三是制造业的柔性化发展;四是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五是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要提高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体系、完善制造业产业集群、以信息化帮助工业化、积极推广建设工业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一种完美的共生体系,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借助于资本的流动机制,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重视金融支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模式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长期动态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系数较小,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系数之和小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系数之和,说明我国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不够高,大量中间服务需求尚未从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存程度较低,支撑和拉动作用有限。这一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制造业的价值实现和竞争力的提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产业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计量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推动两者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产业链的整合,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演进,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全社会来认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和能级,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深化与发展服务经济有关的各项改革,制订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与集聚式发展,推动建立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商业信用、诚信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推进产业链的整合,以获得整合基础上的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最大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年的调整和建设,中国产业结构明显化.然而,面临新形势,尚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协调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主导产业选择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面对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压力与活力并存,新兴产业风险与生机同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是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中国经济结构"双峰逼近效应"的特征决定了产业协同的必要性,而西海岸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为其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性。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协同应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寻求产业要素、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及产业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峡经济区具有明显的经济二元结构,地区内部产业结构雷同,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产业结构演变中存在着"逆序现象"。入世之后,面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三峡地区必须克服行政区划分割、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缺陷。未来的发展战略应以制造业为中心,以消费品工业为重点,实现三峡地区"哑铃型"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分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西部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